足迹
异世风云人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还在继续(第1页)

动态啊,来的让人措手不及!

最近现实生活中有事儿,有点鸽了。回头补回来。前面乱发的东西都在修改了。带改字的,是整理过后的正常文章,可以看了。

其实在一开始写的时候,觉得这东西不会太难。结果等自己真正上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了,好多东西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不过,写作真的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只要你认真去做,每天都会知道一些奇怪的知识。放心,我一定会写完这个故事,不管成绩怎么样,一定会给自己的梦想一个结尾。

乱打的,无意义章节。为了签到发布的,明天就补充实质内容

西雁北人,家谱从明开始,再前已不可考。

山西鲜少与外界交流,所以本土人与古中国文化习俗建筑均大量保留。

先说南北宋,我家是沙陀族人的大本营,沙陀人的家乡。后来变成辽朝辖下,直到被金所灭,我祖先成了金朝居民。最后降蒙古后甚至参与了蒙古灭南宋的战役,以蒙古军身份。你们可能不理解,但是回看历史,石敬瑭卖了幽云之后(也不叫卖,石敬瑭就是沙陀人),我们从未当过宋人。甚至我们祖先就是游牧民族之一。不论辽金蒙古,都是地方政权,或者地域国家,并不是民族政权。而唐末时候晋阳居民已经半胡(半数胡人),雁北胡人更是十之八九。回鹘沙陀突厥各胡混杂,我们抵抗谁?

再说明朝,多尔衮占领北京之后,大同总兵姜镶叛乱反清,山西全省呼应。多尔衮从京师抽调全部主力的满、蒙、汉军投入山西战场。(除了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领军围困大同外,被调往山西作战的还有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历时一年攻破山西,造成大同之屠,朔州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二屠。)而网上鼓吹的嘉定扬州,也只是清军两个亲王破城之后的行径。比起山西大战基本没有什么抵抗,也没有出动如此多的部队和主力。怎么就成了没有抵抗?没有血性?

中华民国抗日,东北军保存兵力西逃,华北平原无险可守,但是日军到了山西,就不一样了。平型关在哪你不知道吗?抗战八年,山西就打了八年,多少太行儿女,吕梁英雄让日军往西过不了黄河。淞沪长沙战争激烈,难道山西战场不激烈吗?

平型关遭到众多人质疑,那我再举几个:娘子关战役、忻口战役。和平型关一样都是依托有利地形的战役。是古代太行八陉里的古关隘,平型关是飞狐陉,娘子关是井陉,忻口战役是雁门关、五台山一带。都是地跨千里的艰苦战役,是日军在早期侵略华北遭遇的最强抵抗。由于黄土高原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组织不起大型会战,但已经充分展现了血性了。

主要因为现代南方人多,经济较为发达,所以话语权掌握在你们手里,你们鼓吹自己的同时,又踩了我们一脚,说北方不抵抗。呵呵~虽然我山西没有什么人,人口只有河北三分之一,山东四分之一,河南五分之一。但是史实不是编的,是没法编的。

西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被人熟知,词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描写了一幅声势浩大的军营生活之景。

古代的军旅生活给诗人带来的是无限的灵感,对于身经百战的士兵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那么在军营中,古代士兵都有哪些训练项目呢?为什么与国外相比,古代士兵多重视的是耐力训练而不是力量训练呢?

为了保证作战士兵的战斗力和体力,对士兵的训练是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而在古代士兵的日常训练中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进行武器操练、体力训练和队列阵法。这三大主要训练部分为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士兵的身体素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三部分:

一、武器操练

古代士兵的武器操练是一种必须的技能,只有掌握好对武器的使用,才有可能在作战中击败敌人。古代的武器操练可以以宋代为一个分水岭,宋代以前主要以操练弓弩刀剑等冷兵器为主。到了宋代大规模的使用火药于战争中后,宋及以后的朝代中,冷兵器和火器协同操练就成了主要特色。

1。冷兵器

古代士兵的武器训练的主要冷兵器有弓箭刀、剑等。

弓箭的使用应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对于弓箭的来源,《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里是这样解释的:“弓生于弹”弹即弹弓,所以弓箭是由弹弓所产生的。在火器发明之前,弓箭都是冷兵器中的远距离杀伤武器之最。而练弓箭一方面可以提高远距离射击敌人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士兵的臂力。

刀是古代的冷兵器之一,是一种单面长刃的短兵器,也是古代步兵的主要作战兵器之一。在刀的各种类之中,环首刀是最具有杀伤力的近身冷兵器,主要被使用在我国的两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长刀是骑兵作战的主要工具,后来到了宋明时期,短刀则成为了主要作战工具。士兵训练刀的使用,很容易提高自身作战能力以及身手的敏捷程度。

剑也是古代士兵常练的一种冷兵器,剑也有长剑与短剑之分。在春秋战国与两汉时,剑是主要的作战工具之一,到了东汉时,剑的实际意义从作战转到了装饰。

《隋书·礼仪志》中有记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从中我们看出剑逐渐成了一种与品级挂钩的装饰,所以剑也逐渐退出了作战舞台。

2。火器操练

唐代时因炼丹而偶然获得的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后,催发了火器的产生和应用。

宋代时就已经有了大炮和突火枪的出现,经过宋元的不断发展,明朝时出现了以火器为主要作战工具的神机营。神机营里士兵的主要训练项目就是使用火器作战,神机营里的步兵全部配有火器,还兼有炮兵和骑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是火器大发展的阶段。

清朝建立后继承明代,也设有神机营,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操练火器的八旗火器营。火器的使用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古代军队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二、体力训练

古代士兵日常的体力训,为的就是提高士兵作战时的耐力,减少疲劳感。士兵的体力训练主要是负重训练和摔跤训练。

因为士兵作战时要身穿甲胄佩戴武器,这时的负重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宋代则是我国古代士兵负重最大的朝代,根据《宋史》《宋会要辑稿》等记载,宋朝的甲胄步兵的平均负重就要达到32公斤,所以日常的负重训练并不可少。

而摔跤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不过元代以后,摔跤禁止在民间举行,而变成了军中的一种比试项目,到了清代,军中摔跤的风气发展尤甚,在八旗军队中,则经常“分左右翼,令其角胜负,负者罚牛羊”。

在古代的武举考试中,射箭、马枪、负重、摔跤等都是主要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这几种训练项目在世人判断一个人的战斗力中有多么大的作用。

三、队列阵法

在冷兵器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时代,则需要通过阵法来突出作战力量,而不同的阵法有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在战争中要实现协同作战与统一指挥,阵法就是实现这个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