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清朝当大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部分(第1页)

绷恕?br>

南沙将军虽然勇猛,但毕竟自己的六万人马对朝廷的十万多人马,最后还是寡不敌众,自己杀了一条血路便带着将士们撤退了,杨大将军要命人继续追,但被齐英给劝住了。

就这样,总算是解决了这一次的南沙之危,同时,还攻下了一个山岭,一座县城,还有一座南沙城。

不过,朝廷这边也损失惨重,当初攻山,还有攻城以及城内被烧时的伤亡人数竟有三万多,而且死的多,伤的少。

战争啊,是多么的残酷,而将帅之无能同样残酷,只因为指挥不当,多少将士白白的送了性命。

这时,杨大将军急忙命李序然和王军师来此商量要事,李序然和王军师便立刻赶来。

经过他们商议,最后杨大将军下了几道命令:将阵亡的将士安置好,伤员由随军的郎中给疗伤,这大概有三万多人。

而剩下的十七万人马分为三部分,六万人马驻扎在南沙城里,六万人马驻扎在南沙城外,以防敌军再次围城。剩下的五万人马,有三万就在原先攻下的那个下县城里,和南沙的兵马相互形成犄角之势。而另外的两万则驻扎在李序然埋伏过的那个山岭一带,这个地方既能保证粮草的运送,又能防止敌军的包抄。

布置好这些后,王军师提醒杨峰:“大将军,该给皇上上个折子了,圣上那边可惦记着呢”。

这个时候,杨峰没有说话,他默默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是啊,这个折子不好写,虽然是攻下了几个城池,但伤亡这么多人,要是这么个打法的话,二十万大军很快就打完了。小沙国有二十个府,现在这才只是第一个,后面的可如何是好啊?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攻下这些城池也大部分是王军师和李序然,尤其是李序然的功劳,要是没有自己的这个学生的话,恐怕他这位大将军今天就要命丧南沙城了。

这位大将军在想着:该怎么向皇上说呢?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道奏折

杨大将军就这样来回的踱步,李序然则和王军师低头不语的在一边坐着,过了一会,杨大将军突然停了下了,然后深深的叹了口气,走进了房间,看样子,他是想好了。

这时,外边就只剩王军师和李序然了。李序然也听说过这位军师的大名,尤其是他的神秘之处,他几乎不怎么露面,他和皇上的关系也不为外人所知,但一下子就成了这二十万大军的军师,足见其过人之处。

“素问军师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在下有一事想请教,不知可否?”,李序然说道。

“李大人客气了,谁不知道你是朝廷最年轻的一品大员,还是杨大将军的学生,而且李大人在南江省的盘龙岭为皇上保驾护航的事也是朝野皆知啊,李大人前途无量啊,以后还得仰仗李大人呢,有什么事尽管开口,王某人也想交李大人这个难得的朋友”,王军师说道。

“果真是会说话的很啊”,李序然在心里想,看来和这位军师大人说话还是要注意方式啊。

于是,李序然说道:“我们就这样攻打小沙国,估计攻不到五个府的时候就会兵力严重的不足,到时小沙国的大军反扑过来,朝廷的大军就应付不了了。再说了,小沙国全民皆兵,要彻底的消灭没有十几二十年恐怕是不行的,要是不采取政治的手段而完全靠军事的话,那些老百姓也会拼死抵抗的,当然,这是在下的愚见,不知军师怎么认为?”。

这时,王军师叹了口气说道:“李大人一言切中要害,这正是此次北征的问题所在,小沙国突然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者,一时激怒了朝廷,才下令北征的。所以有些细节还没有考虑清楚,尽管早就有攻打小沙国的想法,但好多条件还是不成熟,李大人提出的政治手段来解决该问题真是高瞻远瞩啊。这一点一般人是想不到的”。

王军师紧接着说道:“现在这样打下去,确实不是个办法,不要说五个府了,我估计三个府都打不下来,朝廷的这点家底就打完了,而且越到后面越难打,损失的程度也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现在既要保住朝廷大军的颜面,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军方案。

所以,走的时候,皇上下旨随时要将战况向朝廷禀报。以便能尽快的想好应对之良策,可现在朝廷的大军已经来到这里了,是进也不行,退也不行,真是进退两难啊。不过。当今圣上圣明,想问题总能出其不意,相信定能有个两全之策”。

他们两个就这样说着,李序然能感觉到,可能是由于他们之间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出于身份的考虑,所以。他们都刻意回避着一些话题。

想想也难怪,李序然是杨大将军的学生,而王军师正是监视杨大将军的,王军师虽然年龄比李序然大的多,但其实军师这个职务只是临时或者荣誉性的,而李序然则是赫赫有名、大权在握的两江总督。所以难免有一些隔阂。

就在这时,有人来传话:请李序然和王军师进去,杨大将军有事和他们说。

李序然考虑着多半是说奏折的事情,可是这种事情叫他们进去干什么?退一步说叫军师还能说得过去,毕竟军师有参军的职能。可他这个两江总督去干什么?

难道,仅仅是因为就是大将军的学生吗?

不过,对于王军师来说,这些很正常, ;杨峰和他商量不商量都无关紧要,因为,他有单独给皇上上折子的权力,而且分量一点都不比杨大将军的轻。

李序然和王军师来到大将军的房间里,其他的人都退了下去,看来是有重要的事情。

“我已经将给圣上的折子写好了,你们两个看看,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尽管可以提出来”,说着杨峰把奏折的底稿递给了王军师,毕竟人家是军师,而且年龄也比李序然大,自然是王军师在先了。

这个时候,李序然才觉得自己其实还是可以进来的,毕竟这几天的征战中他出了不少力,从运送粮草到后边的山岭伏兵再到最后的调兵计划,说实话,朝廷大军能摆脱南沙城之危,同时将后方预图包抄朝廷大军的敌军击退,同时又保住了粮草,这一切,李序然是功不可没,相信自己的恩师一定会在折子里向皇上说明的。(。pnxs。 ;平南文学网)

王军师很快就看了一遍折子,可是李序然看到他又开始重新看起来,同时眉头紧锁,这一点让李序然很是不解,不就是个折子吗?怎么看着这么痛苦。

过了一会,王军师将折子给了李序然,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李序然接过折子的同时,看了看大将军,只见大将军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李序然只好打开看起来,结果他的脸色也慢慢的变化起来。

抛开称呼之类的,折子的大体内容如下:

臣杨峰自抵北江同州府后,迅速部署兵力,越过了边界的河流,并攻下了河流对面的山岭,同日,攻下了南沙府的一座县城,并于当日攻下了南江城。

在攻打南沙城的同时,微臣采取分敌的策略,将后方欲包抄我军的敌军以及企图抢夺粮草的敌军一举消灭。拿下南沙城并将镇守这里的南沙将军赶出五十里。

此次消灭敌军五万余人,我军亦有伤亡,但伤亡不大,目前大军正在休整中,不日即可继续攻打小沙国的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