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之万万想不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还债(第1页)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作者:宋。翁卷

父子俩沿着家门口的黄泥路向村里走去,只见小溪两边青草茂盛,远处水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映衬,天空中烟雾蒙蒙,杜鹃声声啼叫着布谷布谷,好像在提醒人们赶紧起来种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的龙坑村,可以说是没有闲人的,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在忙布田了。

(注:潮汕地区称插秧为布田)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计划没做好,将影响一整年的收成。

路过村里几户相熟人家,都是打个招呼就又匆匆走了,很快就拐入了林春生说的老叔家。

老叔家在村子正中心的横巷里。老叔家隔壁就是林荣家的宅基地,原本几年前也准备要建新房,谁知两位老人相继生病离世掏空了家里积蓄。

巷子里只有几个孩童在玩耍,门口闲聊的老人见到林荣父子打了招呼,两人刚走过这群老人又嘀嘀咕咕得讨论起来。

作为村里第一户异姓人家,林荣和林春生早就习惯了这种眼光。

龙坑村这个村子大部分人家都是姓郭,当初林春生的爷爷,只身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林爷爷身材高大,长相俊美,文武双全,唯一的毛病是来历不明。

当初在龙坑村的一众小姑娘里大受欢迎。精明的林春生奶奶先下手为强,直接招为赘婿。

落户龙坑村后,林爷爷勤劳踏实地干活养家,跟着郭奶奶家族里的族亲们学习当地文化,很快融入当地生活。郭奶奶生下林荣后竟不要求儿子跟她姓郭,而是跟着林爷爷姓林。也成了龙坑村里第一个异姓人家。

林爷爷倒也想把自己一身的本事都教给儿子林荣,可惜这小子心思不用在读书上,练武也练的不够刻苦。身段却是遗传了林爷爷高大挺拔,在村子里应该算最高的。

林荣跟着同村的人到了镇上后迷花了眼,一心想到镇上学做生意,机缘巧合又救了镇上最大米店东家的儿子,留在了米店做起了学徒。

奶奶生病时欠下的看大夫的费用已经花光家里的积蓄,随着林爷爷也病倒,林荣打算卖掉老叔隔壁的宅基地和家里的水田了,却遭到老叔反对,位置这么好的连成片的水田不容易买,一旦卖掉以后想再买太难了,更何况宅基地也不该卖,很快春生长大了总不可能一家子一直住在老房子那边,于是老叔便主动垫付医药费。

许是奶奶去世对爷爷打击太大,也可能是逃难路上的旧伤复发,当初在这小山村也得不到特别好的治疗,只不过仗着年轻身体好恢复快,上了年纪旧伤口爆发了,不到一年林爷爷也撑不住撒手走了。

3年里家里两位主事人先后生病去世,林荣和林春生都被迫迅速成熟起来,所幸欠下的费用这两年慢慢快还清了,如今就剩下老叔这最后一笔。

老叔郭绍波其实是林春生奶奶的堂弟。

按照正常的辈分,奶奶的兄弟本来林春生应该叫老舅,由于奶奶没有其他兄弟姐妹是招婿,按照村里的做法,就叫老叔了。

老叔家不像林荣家还是茅草屋顶,一座落落大方的青瓦房,典型的潮汕地区四点金户型。

天井里栽着莲雾树,树枝上有自由自在的鸟儿筑了窝,屋檐下叽叽喳喳叫的小燕子,让整座房子充满着无限生机。

青瓦覆盖的屋檐下,刷的平平整整的墙上,悬挂着几串红红的腊肉,草帽、蓑衣、镰刀以及常用的农具堆挂在墙角。

说是老叔,其实并不老,40岁上下,许是要去下田,穿的是时下最常见的深蓝色短褂中长裤,腰间扎着麻绳编成的腰带。

身高不太高但笔挺,精瘦身材,小麦色的健康肤色。刀削的眉,鼻梁不太高,薄薄却紧抿的唇,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见到林荣和春生却生动起来,招呼二人进了屋。

郭绍波是种田的一把好手。林家的十来亩水田这几天也是他带着2个儿子和林春生2个舅舅过来帮忙打理。

别看林荣家只剩一个半大的小子林春生在务农,谁能找到他家竟是全村第一家早早就完成插秧的人家。

林荣说了几句感谢两个弟弟帮忙插秧的客气话,老叔还不乐意了,“这2个臭小子让他们出一把力气好,省得在家无所事事。”

林荣笑道:“叔叔胡说,两位弟弟怎么会无事做,都是为了帮衬我这个不成器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