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此时,他刚刚三十出头。

多年的官场历练(这些年他可不是只在战场上冲杀),已经使赵匡胤深谙权力的妙用,他讲义气、宽厚、英勇、雄才大略的气度,也赢得了好多人的尊重,在禁军中已经形成了牢固的个人小集团,虽然论资历和人望在后周并不是最高的,却也有资格名列前茅。

后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并且柴荣是少见的豪杰天子,有他在赵匡胤自然没有(或不敢有)异心,但换了个不懂事的小娃娃当皇帝,就算赵匡胤不动心,他手下的那帮弟兄们也会动心的。

一股暗流在表面平静的汴梁城内悄然涌动。

赵匡胤及其幕下心腹文武也在加紧活动。在后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

殿前司前四位实力将领依次是都点检赵匡胤,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侍卫司前五位实力将领依次是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扬州),副都指挥使韩通,都虞侯韩令坤,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在京城的禁军两司将领,除了韩通,基本上都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或好友。

形势的变化使得人心惶惶,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是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杀掉。

赵匡胤见时机已到,再拖下去就会“过火”了,便开始选择动手的适当时机。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有人送来谎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宰相范质、王溥未核实军情,便通过小皇帝柴宗训之口,仓促派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

正月初二,身为禁军最高统帅兼归德节度使的赵匡胤奉诏带兵出征。

大戏开始上演了,剧本居然就是当年郭威的“大作”。

大军进至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安营扎寨,驻足不前。晚上,赵匡胤的许多亲信分头在军中串联和鼓动。不多一会儿,众军校纷纷云集到驿门下叫喊:“主上幼弱,未能亲政。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谁能知之。不若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

五代以来,牙兵悍将动辄拥立主帅,因此,这些话果真把一些将士的情绪煽动起来,纷纷要求拥立赵匡胤。赵匡胤闻声出来劝阻,众军校越发高呼。赵匡胤为感激众军校拥戴,把大家请入驿门内设宴安抚,再次表示不能从命。

酒席间,赵匡胤佯装酒醉,让人扶着休息去了。

他不想留在现场,他要保持正人君子的形象。

赵匡胤退出宴席后,他的弟弟赵光义、节度掌书记赵普派军使郭延强连夜驰返京城,秘密串通赵匡胤的“义社兄弟”、宿卫皇宫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准备接应。

夺位大戏就要上演,赵匡胤根本就毫无睡意,虽然他鼾声大作,可也就是摆个样子证明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心里没有鬼夜里睡得香罢了。

赵匡胤的思绪在黑暗中飘荡,他的眼前闪过的是童年的岁月流浪的艰辛、无数次出生入死的血战,还有未来坐在龙椅上发号施令的威严……或许,还有对柴荣提拔信任的愧疚,然而他已经在追逐权势的路上走得太远,现在是箭在弦上,没有回头的可能了。

第二天,东方刚刚出现鱼肚白,赵匡胤被呼喊声吵醒,他披衣走出大帐,见一群将校个个手执兵器,列队于厅前,他们齐声喊道:“诸将无主,愿策点检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开口,已被群兵簇拥到厅堂。这时,有人把一件早已预备好的黄袍罩在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众人口呼“万岁”,拜跪于地上。营寨军士顿时响应,声闻数里。

这一场面与郭威代汉,将士“裂黄旗以被帝体”何其相似!不过黄旗还像是仓促所为,而现成的黄袍则表明事件是有预谋的。

赵匡胤明白,兵变的帷幕既然已经拉开,就不能老是躲在幕后。于是,他在众人的簇拥下,半推半就地骑上马,踏上回汴京的道路。

赵匡胤赵匡胤参与了拥立郭威当皇帝的活动,深知纵兵“夯市”的恶劣影响。为安抚百姓,稳定民心,他在归途中突然停止脚步,立马对左右说:“汝辈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吾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也。”

众将士知道这是赵匡胤要以“帝王之尊”发号施令了,便纷纷下马齐声高呼:“轰命是从!”

赵匡胤环视了一下跪在地上的将士,严肃地说:“少帝及太后,是我所臣奉过的,朝中大臣,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不得惊犯宫室,凌辱朝贵。近世帝王起兵举事,都放纵军卒大掠京师,今不许尔辈劫掠都市和抢劫府库财物。听命者,有重赏,不听命者,立斩!”

“唯命是从!”众将士高呼。

寒风吹过,黄袍在风中猎猎飘扬,赵匡胤看着马前马后马左马右跪倒的人群,心中有些疑惑起来:这是真的吗,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就这么轻易地到手了吗?

四周轰然的“万岁”声,提醒他这一切都是真的,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刚刚还有的那一丝愧疚都消失了。

我,就是皇帝!

曾经的市井强梁少年、江湖流浪汉、搏命疆场的将军,如今是最新出炉的皇帝,豪情勃发地观赏自己的军容:刀枪如麻,群情振奋,掌控这样一支军队,还有什么是办不到的呢?

目标:京城汴梁!我要到那里去接收属于自己发号施令、主宰天下的权力。

在晨光的照耀下,弓弦铮铮,铁骑奔腾,那片耀眼胜雪的铠甲,直向京城涌去。

当天下午,赵匡胤率领部队返回汴梁。京城中早有人接应,反对势力在这场兵变面前并没有太大的作为。只有韩通听说赵匡胤率师回京,想组织留守京师的部队抵抗,不料在他从内廷飞奔回家的路上,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发现,跟踪至韩通家中,大门还没来得及掩闭,就被王彦升追上杀死。韩通之子韩橐驼奋起反击,也一并被杀。

将士们冲进朝堂,逼迫范质、王溥等人来到都点检衙门。赵匡胤见到他们,假装伤心不已,说他受先皇厚恩,今日为将士们所逼,到了这般地步,实在惭愧。范质正想答话,军校罗彦环持剑上前,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深知已无回天之力,只得一齐跪拜在地,口呼“万岁”。

赵匡胤见众官已被收服,立即赶往皇宫,迫后周恭帝逊位。文武百官就列后,发现尚未制定禅位诏书。哪知,翰林学士陶毂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念给百官听。

赵匡胤换上龙袍,接受群臣朝贺,正式登基为帝。因为赵匡胤所领的军队驻扎地为宋州,于是赵匡胤改国号为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他从一文不名的流浪汉到当上皇帝,只用了十年时间,即位的时候不过三十三岁。

在纷乱五代,他是个奇迹。

他还创造了另一个奇迹,就是几乎兵不血刃地发动了一场成功的兵变。

至此,大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