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部分(第1页)

妃,关键时刻也被唐玄宗推出去当了替死鬼。

刘氏知道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进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只有一个办法最有效,那就是给皇帝生个儿子。

那时赵恒还没有子嗣,郭皇后曾生了三个儿子,但都没有成活下来。刘氏鼓足了劲头,紧紧缠住赵恒,可任凭皇帝怎么耕种,她的肚子就是鼓不起来。刘氏聪明过人,她想出个李代桃僵的妙计,她让自己的一个亲信侍女去侍候皇帝,干些零碎小活。这个侍女姓李,生得花容月貌,而且性格温顺委婉,很是讨人喜欢,赵恒也被她吸引住了,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成就好事,并且使李侍女怀上了龙子。

刘氏的计划成功了。她的计划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四个字:借腹生子。先用李侍女的美色打动皇帝,有了孩子之后就收为己有,李侍女是自己的手下,没有什么可撑腰的背景势力,再加上她胆小温顺,皇子就是自己的了。有了皇子,母以子贵,还怕皇后到不了自己的手上吗?通过这一件事,就完全可以看清刘氏的工于心计,后来她能独揽大权十几年,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氏很争气,给赵恒生了一个男孩,赵恒中年得子,自然欣喜异常,给儿子取名受益。趁着赵恒的高兴劲儿,刘氏提出把受益收进自己的宫内,她会像亲生儿子一样地抚育,赵恒点头允许。就这样,刘氏对外宣布皇子受益是她生的,下令后宫知情者不准泄露半句。天禧二年(1018)中秋节,赵恒下诏册立八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

可怜的李氏辛辛苦苦地十月怀胎,最后生下的皇子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给别人做了嫁衣裳。后世人们根据这件事,编出了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替李氏喊冤。

“狸猫换太子”堪称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传奇故事之一,情节扑朔迷离,说的是在真宗时期,后宫的刘、李二妃同时怀孕,真宗许诺谁生皇子谁当皇后,结果阴险的刘妃玩了个“偷梁换柱”的计策,用只剥了皮的狸猫换下了李妃生的儿子,并说李妃生了个妖怪,结果李妃被贬入冷宫。刘妃如愿当上了皇后,对李妃还不放心,想赶尽杀绝,其中经历了曲曲折折,李妃的儿子最终当上了皇帝,就是宋仁宗。而李妃则借助“包青天”之手被平反,而当了皇后的刘妃也在得知李妃平反的消息惊恐而死。

这个故事在晚清艺人石玉昆的《三侠五义》里被描绘得离奇曲折,并被搬上戏曲舞台,流传甚广,几乎被人们当成了信史。事实上刘皇后不仅没被吓死,还安安稳稳地掌了好多年的大权。

赵恒得到了儿子,相信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神仙,就更起劲儿地鼓捣求仙拜佛的那一套,可那虚幻的东西毕竟只是虚幻,现实里的赵恒患上了“风疾”,身体状况时好时坏。身体有病还在其次,关键是赵恒深信神佛搞得精神也有了问题,经常犯糊涂,说过的话转眼就忘。赵恒得病,给刘皇后专权创造了机会。

刘皇后虽然出身社会的底层,但对权力却有着强烈的渴望,她入宫以后留心政务,加上聪明过人,记忆力超强,读书过目不忘,朝廷的事听过也都记在心里,很快就明白了处理朝政的路数。她当上皇后之后,经常陪着赵恒批阅奏章到深夜,还时常引经据典地提出一些建议,赵恒在惊奇之余对她更是信任,有时便偷懒让她去处理一些政务,刘皇后在赵恒不知不觉中开始干预政事了。

天禧四年(1020),赵恒的病情加剧,到了不能处理朝政的地步,朝政的处分权力落到了刘皇后的手上。刘皇后开始有意编织自己的势力,其实这个并不算太难,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批人,谁有权力就追逐谁,刘皇后的身边也聚集了这么一伙人,其中有丁谓、钱惟演等人和一些内侍太监。

丁谓名列“五鬼”,就不必细说了。钱惟演是吴越政权钱的儿子,官任知制诰,他见刘皇后掌握了权力,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皇后的哥哥刘美,和刘皇后拉上了亲戚。不过这个亲戚还真有些勉强,因为那个刘美根本就不是刘皇后的什么哥哥,而是她的前夫龚美,刘氏入宫后认他为哥哥,赵恒还给他个马军都虞侯的官做。钱惟演拼命地巴结权贵,不仅把妹妹送给了刘美,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郭皇后的妹妹,和丁谓也攀上了姻亲,为了权势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人和刘后结成后党把持朝政,引起了另外一些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复相的寇准,更是在觐见赵恒的时候,请屏退左右后直言不讳地说:“陛下您现在的身体需要静养,朝政可令太子监国,辅政大臣也应选派忠诚能干的,这是保住大宋万世基业的好办法。像丁谓、钱惟演那样的奸邪之徒,千万不能重用。”

恰巧那天赵恒没犯糊涂病,他也知道刘后擅权,听了寇准的话便点头同意。寇准得到了赵恒的首肯,立即密令翰林学士杨亿秘密起草命太子监国的诏书,许诺事成以后让他顶替丁谓的位置。

杨亿是个聪明人,知道刘后和丁谓的势力强大,为了防止泄密,他把所有的人都赶走,深夜独自一人字斟句酌地起草这道干系重大的诏书。

杨亿那边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可寇准这里却走漏了风声。寇准生活奢华,喜欢醇酒美人,一次酒喝多,居然把这件要命的事说了出来。丁谓听说后吓出了一身冷汗,半夜三更地坐着牛车去找曹利用商议,并且通过太监向刘皇后通风报信。刘皇后一听这不是要把自己晾起来了吗?就指使丁谓等人参奏寇准,请求赵恒罢免寇准的官职。

赵恒又犯了糊涂病,记不得曾和寇准商议的事,加上丁谓、钱惟演在外,刘皇后在内大进谗言,寇准竟被罢相。不过,赵恒内心对寇准还是倚重的,并没有难为他,只是让他远离了政治核心,封为莱国公,去做了太子太傅这样的虚职。

寇准倒了,东宫宦官周怀政(就是伪造天书的那位)害怕了,因为当初是他告诉寇准去找赵恒的,而他给寇准通风也不是没有起因,是赵恒觉得自己病重,曾向他透露过想让太子监国的意思。但是,寇准失势,皇帝把什么都忘记了,一旦刘后追查起来自己就危险了。

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他找到自己的弟弟礼宾副使周怀信、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等人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把太子推上皇帝宝座,让赵恒退位去当太上皇,并且要把刘皇后废掉,恢复寇准的宰相职位,而丁谓等人都在预计的诛杀行列。但他做事不秘、选人不准,客省使杨崇勋跑到丁谓那里告密,周怀政被收监处死。刘皇后用赵恒的名义传诏,把寇准贬为太常卿,出任相州刺史。后来又一贬安州,再贬为道州司马。

这件事过去了好长时间,有一天赵恒又明白过来了,很奇怪地四周张望,问身边的人:“怎么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寇准了?”身边的人惧怕刘后,谁也不敢说寇准去哪里了。赵恒后来得知刘后假借自己的名义,把寇准撵得远远的,尽管心里生气,可他本性就懦弱,再加上刘后是他深爱的女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病得一塌糊涂,刘后在朝中的羽翼已经丰满,只好长叹两声作罢。

刘太后的余波(1)

乾兴元年(1022)二月,已经病了好几年的赵恒病情急剧恶化,二十日在延庆殿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五岁。他的辞世,标志着大宋走完了风云峥嵘的早期岁月,进入了王朝的中期时代。

他曾开创了一代繁华盛世,也曾荒唐靡费,虽然他撒手人寰,但这一切会随着他的离去而结束吗?

真宗赵恒驾崩以后,太子赵祯即位,赵祯即宋仁宗。赵祯继位时年仅十三岁,赵恒遗诏命刘后为太后,处理军国大事。刘太后成为大宋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这一垂帘就是十一年。

刘太后是两宋八位摄政皇后的第一位,特别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她执掌朝政的十一年,对后来的历史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