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部分(第1页)

!?br>

曹光实被李继迁奉承得心花怒放,心里想这可是大功一件,不能让别人分了我的功劳,就爽快地说道:“好,好,好。我一定亲自去见见弟兄们。”当下和李继迁约定好时间,李继迁见计策得逞,便告辞而去。

到了约定的时间,李继迁亲自到银州城下迎接曹光实,意气风发的曹光实带了一百多骑兵,毫无戒心地随着李继迁向葭芦川(今陕西佳县境)奔去,李继迁一马当先在前开路。

葭芦川已遥遥在望,曹光实边走边琢磨该怎么对那些党项羌训话,却不料走在前面的李继迁突然把手中的马鞭高高举起,用力一挥,然后一夹马肚,坐下马箭一般地蹿了出去。就在李继迁蹿出去的同时,路边的树丛中飞出无数的利箭,毫无防备的宋军纷纷在惨叫声中落马。

一场短暂的战斗结束了,曹光实和他的骑兵全部战死,无一漏网。李继迁利用缴获的宋军衣甲旗帜,假扮宋军骗开城门,顺利地占领了银州,这是李继迁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占领银州后,李继迁手下将领高兴极了:胜利了!进城了!在这种兴奋气氛中,很快就有人提议请李继迁自任定难军节度使,称西平王,以便于号令部族。李继迁也有些动心了,面对权势的诱惑,很少有人能够拒绝的。

李继迁的智囊张浦劝阻了他想称王的举动,张浦对李继迁说:“自从李继捧献地归宋以来,党项一族已经寸土不存,将军刚刚恢复一州的土地就称王,会引起别的部族的不满,这不是明智的做法。现在应该做的是制定制度,授予手下将领官职,这样才便于今后的管理。对于追随您的党项各部族的首领,别管各州收复没收复回来,先把统治的权力封给他们,这样他们就会为您效力死战,夺回那些州郡。”

说到这里,张浦伸出两个手指轻轻地摇晃着:“这样,一来您的威望会越来越高,来投奔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二来宋朝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在各部族的攻击下将忙于防御,等他们打得疲惫不堪的时候,西北这块地盘您将唾手可得。”李继迁听了张浦的一席话,觉得心胸豁然开朗,便放弃了称王的想法,仍然以原来的官职都知蕃落使代理权知定难军留后(代理定难军节度使)。

按照张浦的谋划,李继迁虽然自己没有称王,但对部下却论功封赏,封张浦、刘仁谦分别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祜、李光允等人为团练使,李延信为行军司马,给有战功的党项首领折八军、折罗遇、嵬悉咩、折遇乜等人,分别封并州(今山西太原)、代州(今山西代县)、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丰州(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东部)等州刺史,这些所谓的各州刺史都是“预署”的虚衔。

“预署”就是有职位没地盘,属于空头支票,想要兑现的话,就得自己拼命地去把地盘从别人的手里抢过来。

李继迁这一手玩得十分漂亮,别管官衔是不是虚的,大家都很兴奋,银州城里一片欢腾,党项群雄被刺激得热血沸腾,个个都磨刀擦枪准备再大干一场。

趁着银州封官激起的狂热,李继迁乘胜进军,一路攻城拔寨,但好景不长,他在浊轮川(今陕西神木县北)再次大败,折罗遇、折遇乜、折八军等人战死的战死,被俘的被俘,所占各地又被宋军收复,连银州也不保。党项部落大多被击溃,李继迁连战连败,只好四处流浪,处境十分困难。

此时已是雍熙二年(985)年初,天寒地冻之中,李继迁看着残兵败将,心中谋划着如何摆脱困境。

屡次失败使李继迁认识到自己势孤力单,缺少呼应,便决意降附辽国,借助辽国的势力来和大宋抗衡。雍熙三年(986)春天,他派张浦带着大量的奇珍异宝出使辽国,表示愿意称臣纳贡。

当时,正是赵光义雍熙北伐的前夕,李继迁此时前来归附,给辽国增加了一个对付宋朝的砝码,他可以起到牵制宋军的作用,让宋军有了后顾之忧。因此,辽圣宗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迁为了进一步获得辽的支持,不久又亲自向辽请婚,辽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李继迁。

辽与李继迁成了盟友兼亲戚,便大力支持他,曾一次就赠马三千匹。李继迁也借辽国的招牌大肆招摇,党项各部族又纷纷前来依附,他的实力迅速地增强了,又开始对宋作战,双方互有胜负。

宋朝刚刚大败于辽,赵光义便采用宰相赵普“以夷制夷”的策略,端拱元年(988)重新起用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派他回镇夏州,想通过他来稳定西北局势。

这本是一着好棋,可惜出手太晚,李继迁已渐成大患,而且李继捧心志不定,才智也不如李继迁,根本不是等量级的对手,可以说赵光义虽找对了思路却没有找对人。

李继迁对想招抚自己的赵保忠(李继捧)采取了谈打结合的方法,最后居然把他拉下了水,赵保忠暗地里降辽,被封为西平王,复姓名李继捧。在赵保忠(李继捧)背后的支持下,李继迁四出攻掠,闹得动静越来越大,还明目张胆地上表索取宥、夏等州。

赵光义一直认为自己英明神武,虽然没战胜辽国,但怎么也不能让你个西北边鄙胡人骑到自己的头上,于是在淳化五年(994)派自己的大舅哥李继隆为河西都部署,进驻夏州,将李继捧捕送回朝,又平毁夏州城,迫居民内迁,以削弱李继迁。这个李继隆确实算得上是宋朝的一员名将,李继迁知道自己正面硬顶不是对手,就退避到沙漠里去了。

李继迁此时又使出了谈谈打打的手段,一面纵兵边境,劫夺宋军的粮草,一面派张浦去东京入贡,想通过谈判要回夏州,谁知赵光义不但不给地盘,还把张浦给扣留了。不过,赵光义对张浦倒不错,给他安排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郑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本州团练使的官职。

智囊被扣,李继迁可不干了,他在至道二年(996)四月攻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五月又集众数万围攻灵州(今宁夏灵武),以军事压力威胁赵光义遣返张浦。

灵州位于黄河与浦洛河交汇之处,据山河之险,“北控河朔,南引庆、谅,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是大宋控制西北的第一要地,灵州的得失对宋朝是重要的,守住了这道防线就锁上了西北进入中原的大门,失去了就会边疆震动,再无险可守。灵州对李继迁也十分重要,打下灵州他就可以“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打不下来灵州,这一切就都是做梦。

此战赵光义和李继迁都十分重视,李继迁披挂上阵,亲率一万多人围攻灵州。赵光义也亲自谋划部署军队,兵分五路合击李继迁的老巢平夏。这一仗双方都拉开了架势,最终却无疾而终。五路宋军因为深入大漠,粮草不继只好撤退;围攻灵州的党项军无法攻克坚城,又怕平夏有失,也收兵解围。

谈谈打打是李继迁惯用的手法,头一年刚和大宋兵戎相见,第二年他又遣使到东京讲和。此时真宗赵恒刚刚即位,内有国政需要理顺,外有辽国虎视眈眈,赵恒便想以妥协退让换西北的安定,授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

李继迁终于收回失去十多年的五州之地,且不论他究竟是在搞民族独立还是在搞民族分裂,就其能三落而三起,在看似无法克服的困境面前绝不低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仅此一点,其勇气毅力就令人叹服。

真宗赵恒以土地换和平的策略没有奏效,李继迁受任夏州刺史后,根本没有收敛一下的意思,继续率军在边地掳掠,他的目标是夺取战略要地灵州。为此,他先攻占清远军和怀远城,扫清了灵州外围的据点,灵州成了孤悬关外的孤城。

咸平五年(1002),李继迁发动了第三次灵州之战,他动员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攻陷了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咸平六年,他把权力中心从夏州迁到西平。

夺取灵州,标志着李继迁完全具备了和宋朝全面抗衡的实力,从此以后他东进南下再无险阻。

失掉灵州,宋朝只好退保环庆,设防关中,和西域的联系也被切断,尤其是再也得不到向来由河西地区供应的战马,这一点对宋朝军事力量的制约几乎是致命的。

李继迁在灵州之战后,就转向西进,想征服依附宋朝的回鹘和吐蕃部落,很快就将“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占领。

西凉府是吐蕃六谷部长潘罗支的地盘,他还是宋朝加封的朔方节度使,在李继迁和宋朝的冲突中,他自然是站在宋朝一边的,和李继迁结下了说不清的恩恩怨怨。这次李继迁又把他最肥美的地域抢了去,他自然不会甘心,便设下了一个诈降计。

李继迁克灵州、取凉州,自我感觉良好,听到潘罗支乞降并不怀疑,倒是在宋真宗赵恒继位后被放还的张浦动了疑心,劝他说:“潘罗支生性刚强,现在他根本没有遭受重大失败,却主动要求投降,这事一定有问题,据我看他是诈降。您不要去受降,应该趁他们计谋未成的时候,突然进兵,定会一战成功。”

傲气冲天的李继迁根本不听张浦的劝阻,相反还觉得他现在怎么这样烦人,唠唠叨叨个没完。李继迁有些不耐烦了,甩甩手说:“我会注意的,谅潘罗支也玩不出什么花样,他想和老子斗,还嫩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