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奈何江山唱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当年五月,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军再次征明,又相继攻克抚安堡、花包冲堡、三岔儿堡等十一个屯堡。七月,攻入鸦鹘关,袭破清河堡。努尔哈赤欲乘胜进攻沈阳、辽阳,但因力量不足,且侦知明廷将派大批军队增援辽东战场,于是在九月便主动撤退。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努尔哈赤通过明朝使臣李继学向万历皇帝朱翊钧提出了三项罢兵的条件:

(1)撤走边兵,解释清楚“七大恨”,承认金政权的存在,允许他自立为王。

(2)抚顺、开原原有敕书仍照旧给予。

(3)赔付绸缎三千匹、黄金三百、白银三千。

对于努尔哈赤的狮子大开口,明政府大为恼怒。虽然“辽左覆兵陨将,虏势日张”,边关局势已经一塌糊涂,但帝国的中央决策层还是决定调兵遣将,企图一举将新生的“后金”政权扼杀在襁褓之中。在他们的眼里,努尔哈赤虽然羽翼渐丰,但实际上不过是边境上一小股凶顽,虽然让人恼怒、担心,但剿灭他们依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虫←工←桥书←吧←

第51节:奈何江山唱晚(51)

二 和朝廷第一次正面对决

萨尔浒大战和熊廷弼之死

在明朝与后金的对抗过程中,萨尔浒之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光是后金军队与明朝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集团作战,也直接体现了双方军队的作战能力。在这次战争中,后金军队战术得当,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这一仗堪称我国军事历史上的典范之战,直接奠定了辽东的局势。自此之后,在辽东的战场上,明政府再也没有获得过进攻主动权,不论是谁领兵镇守,即便是后来的袁崇焕,也没能改变明政府军疲于防守的现实。

与萨尔浒之战同样可以计入史册的是辽东经略熊廷弼,这是一位与袁崇焕有着相似命运的将领,同样是文官出身,同样心怀一颗报国心,同样两上两下,同样没有落下一个好的下场。

他唯一比袁崇焕幸运的竟然仅仅是死得痛快了些,他的结局是被割了头颅、传首九边。

明帝国,至此休矣。

(一)萨尔浒在哭泣

万历四十六年,明政府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经略辽东,奉旨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意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的金政权。然而杨镐到任之后发现,由于多年来辽东边防始终处于消极状态、军力羸弱,因此每遇战事,士卒便不敢迎战,毫无战斗力。于是,无奈之下杨镐只好调福建、浙江、陕西、四川、甘肃八万余兵丁到辽东,又征用朝鲜王国兵将万余人,集结于辽阳、沈阳,以期捣平后金,“以雪败亡之耻”。

从明帝国的这次战争准备来看,军队数量上虽然有保障,但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士兵的来源。由于杨镐抽调的军队很多来自于南方,而二月份的辽东正是冰天雪地,寒冷的季节对于南方战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另外朝鲜军队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但是由于作战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事实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出于对天朝军队的强大自信,此次明军的作战目的非常明确:“凡能擒斩奴儿哈赤者,赏银一万两,升都指挥使世袭。擒斩奴酋八大总管者,赏银二千两,升指挥使世袭。擒斩奴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者,赏银一千两,升指挥同知世袭。擒斩奴酋中军、前锋暨领兵大头目者,赏银七百两,升指挥佥事世袭”。“北关金、白两酋擒斩奴酋,即给与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八大总管”及“十二亲属伯叔弟侄”是指努尔哈赤的子孙,即代善、阿敏等贝勒,“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是指额亦都、阿敦等八旗高级官将。“北关金、白两酋”是叶赫国主金台石、布扬古贝勒。这就是说,明军此次征剿,既要将努尔哈赤家族斩尽杀绝,又要消灭整个建州女真的有生力量,进而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这就是明廷之用兵目的。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杨镐在辽阳地区集合征辽将领、召开军事会议,誓师讨伐努尔哈赤。在这次会议中,明朝军方议定兵分四路:西路为主力部队,从抚顺出发,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保定总兵王宣、原总兵赵梦麟为副,官兵二万余名;北路军从靖安堡出边,以原辽东总兵马林为主将,官兵二万余人,叶赫兵二千随征;南路军从鸦鹘关出边,以李成梁之子、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官兵二万余人;东路军从亮马佃出边,以总兵刘铤为主将,官兵一万余人,朝鲜元帅姜弘立领兵一万三千余从征。总计四路军马一共八万八千五百余人,加上朝鲜和叶赫部落的军队,一共十万零三千余人,号称四十七万,火器数万,声势浩大。后金女真总共约六万人,即使全民皆兵,也只是这区区六万,在人数上占据绝对的劣势,而且使用弓箭刀枪,没有火器,双方力量对比,似乎明军是定胜无疑了。然而,战争结局却出乎明朝政府的意料,十万大军竟惨败于八旗劲旅手下。

由于之前早已收到明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因此努尔哈赤做好了充分的战略准备。这场战争对于明帝国的人民来说是大国宣威、平复边虏,但对于后金人来说却事关民族的存亡。尽管明朝大军压境,兵多、枪多、火炮多,但事实上后金的军民却毫不惊慌,面对强敌,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虹§桥§书§吧§BOOK。

第52节:奈何江山唱晚(52)

一来,保家卫族,只有死战一条路。女真人长期遭受明朝政府压迫剥削,明帝及其文武百官“无怀柔之方略,有势利之机权,势不使尽不休,利不括尽不已”,对女真——满人“苦害欺凌,千态莫状”。因此这次明军来剿,不将其打败,努尔哈赤和他的亲信部族固然要被斩尽杀绝,八旗官将士兵也势必难逃一死,整个女真族必然要被弄得七零八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战争是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一战,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少许的反压迫、求生存、图发展的性质,因此无限激励了女真人民拼死抗敌的强烈斗志。说白了就是,左右是个死,还不如力拼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