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雨人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租出去;但有个问题,不知覃大哥想到没有,我们单位可是特殊部门啊,从安全保卫的角度来看,支行会允许吗?肯定不会。但这个方案给了我一点启发,不知大家认为如何。”

“什么启发?继续讲!”文云主任的兴趣更加热烈而浓厚。

原来,营业所和另一个单位之间相隔有七米宽三十多米长的宽大的空坝,且这两百多平方米的空坝全属营业所的地盘,空坝后面紧邻职工宿舍便是伙食团,李达说:“要租就连同旁边的空坝和伙食团一起租出去才有价值。”

“何以见得?”文云主任问。

李达说:“大家想一想,如果单独租这楼上的房子,就只能租给那些单个的用户,可这小镇上有这么多人需要租房吗?即使租出去了,那也一定是参差不齐杂七杂八的人,不仅难以管理,而且容易带来纠纷和争吵,就像那天晚上大明对待我那样,闹得大家都不安宁,对安全保卫工作更是莫大的隐患,所以,支行绝不会同意。如果连同伙食团出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完全可以把整个营业所分成互相利用又互不牵连的独立的两个部分,那就是:把三、四楼和底下一、二楼隔开,再把从伙食团进出宿舍的通道也隔断,从旁边的空坝沿着墙壁建一路梯子上三楼;如此,就可以把伙食团和三四楼连为一体,进行整体出租;职工宿舍和一、二楼的办公室自然成为另一部分;彼此各自为阵,互不干涉和牵连。这样,整个场所就可以综合利用,就可以把伙食团改造成餐馆,把三、四楼变成旅馆,这且不说,那四楼原来的大会议室还可以改装成卡啦OK厅;这样一来,既有吃饭住宿的地方,又有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停车的地方,俨然就是一个豪华的招待所!请问,小镇上现有的几家招待所,哪一家有这样的条件?”李达一股脑儿就把如何改造、如何利用,以及孰优孰劣孰利孰弊分析得一清二楚头头是道,大家莫不认为这是最切合实际而又最可行的方案。

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文云主任。他毕竟是营业所的负责人,虽然官不大,但在“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的营业所里,却也有一定的权力;既然一级组织信任你,给你赋予了权力,你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谁不想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手中的权力?谁愿意把承担的责任搞砸?可是,一个人的思维和精力毕竟受到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往往考虑得不一定那么周到,更别说达到十全十美的高标准和严要求的理想境界。正是如此,哪怕作为小小的负责人,也需要得到手下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在重大问题和原则是非面前,更需要得到出谋划策的援助。文云主任就是处于这种境界的人,虽然权力和官都不大,但很尽责,时时思考着如何圆满完成支行下达的目标任务,惦记着如何让职工工作起来更加安心和舒畅,因此,他老早就想把营业所的空房子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以便增加一笔收入,到了年头岁尾的时候,也好给手下的几个弟兄伙多表示几文。可是,他想了不知多少个夜晚和多少个方案,始终没有想出最佳的办法,便找牟琳、覃明和李达来磋商磋商,让他们也来想想办法。

没想到,年青的李达居然考虑得这么宽泛和周详,文云主任当场就对大家满意地宣布道:“这件事今天就暂时议到这里。李达,既然这思路是你提出来的,那还得由你继续操心、劳神和费力;这样吧,你拟个书面的材料,我好及时报告和请示支行。”

牟琳和覃明听了,也举双手赞成,积极支持文云主任的意见,鼓励李达尽早把具体方案和书面报告拿出来。

李达想,这可是小菜一碟,拟写公文和报告虽然和写散文诗歌是两码事情,但毕竟也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于是,欣然应允道:“这个没问题,一切行动听指挥,我保证上午就把书面报告和可行性方案拿出来!”

一边答应,一边站起来就要着手去准备。

坐在身旁一直没动的覃明连忙拦住李达,笑着吩咐道:“你还不能走呢,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那伙食团还想交给你来管理和负责也!”

文云主任和牟琳会计也望着李达,神秘而诡谲地哂笑。

这可出乎李达的意料,谁都知道,那伙食团的事务太复杂了,不仅要安排好每天一日三餐的生活,还要随时跑东跑西,亲自买这买那;这且不说,这项工作完全就是义务性的付出和奉献;这且还不说,搞得不好的话,其他人还可能认为你从中捞到了多大一坨油水,落得个背名误实的骂名。所以,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谁也不愿意干。李达听了覃明的意思,什么都明白了。因为在此之前,伙食团就是覃明在负责。

李达想了想,不就是多一份额外的工作吗?这有什么为难的?自己从小就在泥土里摸爬滚打,什么样的苦没吃过?什么样的罪没受过?何况现在的工作单位与生活环境和过去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感受着来之不易的幸福,为单位和同事尽一份义务又何尚不可呢?于是,慨然应允:“这个没问题,交给我就是!只是我从来没有经管过这样的业务,还得大家多多指导和协助才是。”

大家听了,无不高兴。文云主任也满意地对李达鼓励道:“伙食团的事务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确实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不过,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大家都看得到,不会亏待你的。再说,作为年青人,多付出一些,多一些平台锻炼锻炼,对提升素质和增长才干也是大有好处的。既然你有这个决心和信心,我们就相信你能够把伙食团的工作做到位。别怕,也别担心,我们会支持和协助你的。”又对覃明吩咐道,“好了吧,你就去把伙食团的帐务和资料移交给李达;不过,工作虽然移交了,但你还得多带他一段时间,直到把他引正轨才能放手噢。”

“这个没问题,我保证做到!”覃明拍着胸脯承诺道。

说移交就移交,李达信心十足的接过覃明交来的工作,不觉身上又多了一幅担子和责任。

21。命运的困惑与沉思

自从接过伙食团的日常事务之后,李达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他每天清晨很早就起床,到小镇的大桥上去买最新鲜的蔬菜。这不仅是同事们的需要,也是和小影达成的一种约定——每天早上必须按时起床,在买菜之前或者之后陪小影转两三公里的山路;他们谁先起床,谁就要立即通知对方,彼此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所以,那些起早床的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可以碰上这对浓得热烈而甜蜜的恋人。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买菜的事。

以前李达也经常买菜,不过,那是才参加工作的时候,营业所因修宿舍大楼撤销了伙食团,不得不单独开火。其中一段时间,李达、肖军和江文他们三个单身汉觉得独自一人开火既不方便,又不划算,便联合起来请单位的炊事员熊老娘为他们三人专门弄饭,每人每月交五十元的生活费。李达刚参加工作,又是从农村出来的,便主动承担起买菜的义务。不过,没过多久就散伙了。散伙不是因为李达嫌肖军和江文懒散,也不是因为肖军和江文嫌李达赚了钱,而是李达自己过意不去,觉得自己饭量太大,肖军和江文两人加起来都没自己一人吃得多,加上肖军和江文还经常另掏腰包买些额外的酒肉之类,而李达在这方面恰恰没有条件和优势,觉得这样做实在不好意思,便主动退了出来,又开始独立开火。不管是自己单独开火,还是和肖军、江文一起开火,李达买菜从不讲价还钱。不是他看不起那些角角分分的小钱,也不是他没有商业意识,而是他看到那些拖娃带崽儿卖菜的老农和妇女,便想到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仁慈之心和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认为农民种菜和卖菜很不容易,何况随便买一点就可以管上几天几顿,所以,他总是定点买那些老人和弱势妇女的菜,只要选好了,人家把称一过,也不管卖菜的人是否短斤缺两,把钱一付就走人。要是其他人买菜就一定这样,特别是那些老年人买菜,总是要精挑细选,在价格方面哪怕一分钱也尽量压下来;还有就是斤两方面也吃不得半点亏,在甲地买了菜,还要跑到乙地去称一下,看是否吻合得起来。所以,那些菜农有时候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和老年人打那些嘴巴仗,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打发开去。要是李达去买菜,菜农们就高兴多了,打心眼里认为李达是最优秀的消费者,从来不在菜的质量、数量和价格上占李达的便宜。

但自从营业所修好新宿舍恢复了伙食团之后,李达就基本上没有买过菜。

现在接过了伙食团的事务,又开始和那些菜农们打交道。可是,菜农们发现,李达现在买菜开始讨价还价了。

有菜农疑惑地问道:“你怎么突然变得小家子气?”

李达笑着解释道:“不是我小气,而是必须这样做。以前是给我个人买菜,现在是为大家买菜,不能因为个人的意愿和行为影响单位和集体的利益,更不能让别人认为我是个投机取巧贪小便宜的人,否则,谁愿意请你办事?谁还信任你?”

菜农们听了,无不佩服和理解。单位和同事们听说后,也对李达更加信任和尊重。李达也觉得自己的崇高品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尽管有时候很累,他也乐此不疲。

然而,这种难得的心情没过多久,便被经济上的压力和命运的困惑抵消了。

那是一天傍晚,冬天的天气黑得特别早,李达刚吃过晚饭,从伙食团走到营业所的大门口,就已经辩不清街上的行人了。模模糊糊的视野里,他看到两个人径直朝他走过来,从走路的姿态来看,仿佛就是袁立方和自己的弟弟李标。李达的心头一紧,不由得疑惑起来,心想:不应当是他们吧?如果是他们的话,怎么会戴着白色的帽子呢?再说,袁立方帮自己带工人到三叔那里去,还不到一个月呢;还有弟弟李标,不是在河北那边吗?他和袁立方既不相识,又天各一方,怎么会走到一起呢?

事实证明,李达的眼力没有错,但判断却错了。随着两人越来越近,李达不禁惊讶道:“还真是你们啊?怎么成了这幅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