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绣云仙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杜公去梁府求助诉前言赎取情深(第2页)

三缄暗自心想:“这肯定是老人居住的石穴,然而林深山耸,路上漆黑一团,怎么前进啊?”

用手摸了摸地上,捡到一树干,高兴地发现没有枝叶,于是拿在手中,试了试路的高低,直接向前走去。

行走了数步,树干掉在了地上,在地上乱摸都没有摸到树干。

三缄没有办法,只好匍匐蛇行,历尽艰辛,才来到了灯光亮着的地方。

走近细看,原来是一寺院,殿内灯光灿烂,如同白昼。

抬头看到观台上坐一老道,双眸紧闭,像在悟道。

三缄进去跪在台下,哀求度他脱离苦海。

跪了很久,老道才睁开眼睛,问道:“下面跪着的是什么人,所求什么事?”

三缄说:“弟子俗名三缄,特求道长指引入道的方法。”

老道说:“你原来是功名中人,应该求你的功名,为什么要来问道?”

三缄说:“弟子已知道功名富贵皆是水中月镜中花,一切世俗风情淡如白水,祈求道长垂悯,渡我走出苦海,从此永远不会对尘世抱有幻想了。”

老道说:“你果真衷心求道吗?”

三缄说:“是。”

老道说:“好吧,跟我到后厢来,先去井里提水,如果不懈怠这一职责,尘心不动,再给你指示。”

三缄在万死求生之际,得到提携,因此很愿意到井里取水,以求在这里安身。

再说邬、杜二公自从离开南关去都城,跟着运输的车队缓缓走着。

白天行走,夜里露宿,将近走了半年,已到都城。

回到了家里,父子妻儿悲喜交集,同僚好友前来看望,各办筵席给杜公洗尘。

有的问及辽阳风俗人情怎么样,有的问及历经路途的艰辛。说到入关的苦况,没有不惊诧的。

这么整整盘转了一个多月,应酬才算结束。

一天,杜公在府中独坐,猛然想起三缄所嘱:

“我已回都城安享此闲,想必他身在秦岭,望眼欲穿,度日如年。

趁现在闲暇,去会会梁某,看一看有什么办去。

况且给他父母通报一下消息,免得使白发老人整日抬头盼望,泪满衣襟。”

于是驾上车,去梁公子府拜访。

守门的将帖子拿了进去,公子见帖心想,杜公为什么要来府上?

要么以前与父亲共事的同僚,罪满回都城,来府会一会。

然而我还没有去拜见,他竟然驾车先来,感觉有失颜面。

于是立即整好衣冠,接到滴水檐前。

杜公进入府上行完礼,公子说:“年伯远道而来,侄已决定明日去府上问候,为公洗尘,不料年伯先到来,侄实在惭愧。”

杜公说:“贤侄身担大任,得空时日很少,我也知道。我今天来府上,一则给老夫人请安,二则贺公子再升官品,三则为三缄的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