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绣云仙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出辽阳选地为家吃尽苦头获赦免(第1页)

三缄在大汉离开后,又来到了仙宫,一个人没人打扰,于是仔细地看了看。东摸一摸,西摸一摸,看了个够。

这时身体也十分疲倦,就是很想睡。于是在宫内的凳子上,睡着了。

一觉醒来,朝四周看了看,竟然还在峭壁下的石穴前。

寻遍老道,也不见其踪影。提水仆人,即他的推车大汉师父也寂然无人。

三缄哭着说:“老道为什么要弃我而去,以后我用什么来求生啊?”

伤心欲望流着满脸泪痕,在石穴外面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

忽然看见前面有两只草鞋,挂在荆棘丛林上。

鞋子里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条,纸条上还写有字。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四句话:

“是履草为身,能将上境登;过山兼越岭,底下惹风生。”

三缄读完,有点一知半解,然而因为心急,想哀求老道脱离苦海,连忙拿起草鞋,绕过峭壁去寻找老道。

寻到太阳西下,肚子空空,又走了这么多路,已经脚力疲软的早已走不动了。

坐在石台上不知道如何是好,拿起红纸条又看了看上面的字,意思好像有一点明白了。

这草鞋能帮他,怎么帮不知道,那就穿上试试吧。

于是就把草鞋穿上,突然感觉可以攀登峭壁啊,脚底好像有人扶着,一冲腾空而升,直接到达了山顶牧羊的地方。

来到从前记忆犹新吃尽苦头的地方,唯恐又被匈奴发现。转念一想,还不如去秦岭,仍然住到原来的地方,等候赦免罪的音讯。

在他还没有考虑成熟之际,脚底下瞬间生起几团,像棉絮状一样的云朵,簇拥着他的身体,飘飘然在天空中而行。

两耳风声嗖嗖直响,顷刻间就降了下来。仔细一看已到了地面,自己已停在了秦岭山亭外。

然后从山亭的东面转了过去,就到达了邬公原来住的茅屋。

看到茅屋还在依然如故,但走进屋里,原来的羊毡等物已毫无踪影。只剩下一间家徒四壁的茅屋,此情此景让他倍增伤感。

三缄还是想在这里居住下来,等候音讯,但是又没有一点粮食和物件。

如果不想居住在这又冷又饿的茅屋,怕就不能得到赦免罚的音讯了,肯定会错失来找的人。

左想右想,还是太难决定。正举棋不定之际,猛然想起芦苇岸边的旅馆,那个很厚道的旅馆主人。

太好了,不如到他那里去,等候家里人到来的好消息。

一则能解决温饱,二则来来往往从那里经过的人也特别多,可谓是两得益彰。

主意打定立即动身,草鞋似乎提前知道他的想法,忽然运动起来,迅速把他送到了空中,竟然朝着芦苇岸边的旅馆降落。

三缄轻松自若地走进旅馆,上前拜谢旅主的赠粮之恩。

旅主惊叫道:“你已那边已经好几年,还活在人世啊!是居住在什么?可要详细地跟我说一说。”

三缄于是将一开始怎么遭到强盗抢去杀人,继而又陷落蛮邦毒打,各种折磨从头到尾,一一述说。

旅主说:“进入这种蛇蝎的地方,还能完璧归赵回来。如果不是仙神护佑,决不可能活到现在。

我在这里经营旅馆多年,凡是充军发配去的人,能活着回来的也就十个里面一二个。

你今天能绝地逢生回来,是不幸中的大幸。我应该煮酒祝贺。”

当下命老妻摆设筵席,三人举杯喜庆。

酒筵结束,旅主跟三缄说:“相公既然已经走出牢笼,理应要回到中国去。然而孤身只影,路途又不熟愁,将如何是好?”

三缄说:“前些日子杜公回都城时候,我已叮咛嘱托。如果有赦免罪的文书下达,我家父母必定会派人前来。

想到如果我在岭下居住等候,时间一久怕我被被匈奴抓去,所以想在这里等候,比较安全又稳妥,所以今天特意来到贵店打扰。”

旅主说:“凡是中国人要去秦岭的,必从这里经过,相公考虑的不错。”

三缄说:“就是很惭愧,现在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一饮一食,要欠着旅主。等家人到来,必如数偿还。”

旅主说:“你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尽管在这里宽心等着吧。”

说说聊聊,太阳已向西落下。旅主撤掉了酒席,另外在屋里摆设了一张床铺给三缄睡觉休息。

三缄睡觉时,把草鞋脱了下来,感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