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绣云仙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三缄尽孝补大善床前侍疾老双亲(第1页)

七窍高高兴兴地穿着秀士衣服,回到了家中。前来祝贺的客人都挤满了门庭,都是一些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没有一个不夸赞他。

有了这次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机会。他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的兴奋,促使他在回来的路上,思考着继续进取。

从此闭口不提道门的事,心中只有思念三缄,常想与他一辈子同甘共苦。

所以借着继续要修习课业的理由,目的是想通过在寻找老师的路途中,可以详细打听三缄的消息。

可是哪里知道三缄早已厌倦了闹市,已经远离城市回到郊外居住。所以在城里无论如何寻找,怎么还有他的踪影。

三缄在郊外居住的墙壁上题了四句话,以此时常来提醒自己:

“从此再也不驾车乱走,也不会对名利场有心;由衷地只爱山和水,膝下承孝学古人。”

三缄自从写了这几句话,如同刻在汤盘夏鼎上的字。觉得左史右监,就是村后村前,虽然还没有去游玩过。

因为取了他所居住的地方名“盘涧”,似乎自己就可以用隐士来自称,对世事丝毫也提不起兴趣。

今天是上元佳节,王母用蟠桃仙酿,宴请一群真人,清虚、凌虚、碧虚、云衣、霞衣诸真人列坐在筵席中。

一时之间,仙乐声声,悦耳动听,祥光缭绕。

酒过三巡,云衣子说:“今天承蒙王母厚爱,懿旨宣诏,宴赐瑶池。这是我们这些仙子的无比荣耀,已经到达了极点。

但是掰着指头算一算,不是没有天地。即使最开始分出天地的仙子,从汉代以来数百年中,所成功的人也寥寥无几。

难道是炼道的人没有了吗?其实各种各样的道,多的纵横交错。

而正道光明,在世间却很少。

不然,为什么求道的人这么多,而成道的人又这么少呢?

王母常常看的十分清楚,因此命令道祖阐明。

当时在八卦台前,道祖托咐给了紫霞真人,群仙同意他的门徒虚无子脱胎入世,挑起此大任。

谁知道他贪名好利,竟然误入迷途。最后,紫霞真人让他尝尽了百般挫折。使他对名利的一腔热心,才渐渐淡化为白水。

而今却又消极地隐居起来,不积极努力阐道。他这么继续下去,就如同把阐道丢弃一般。诸位真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打算怎么惩治?”

清虚说:“三缄已经是一个淡于求道的人了,也有可能是因为父母还在的缘故。不如收了他双亲的魂,让他突然绝望,然后再慢慢引导,也许这样比较容易一些。”

紫霞说:“三缄虽然是有仙根,但他的前世一劫,早已丧失了双亲。是以孤儿的身份进入三花观,习道非常勤苦,所以我将他度了出来。

承蒙上皇的仁慈恩德,又封他仙品。其实他最缺的就是孝心,因过早失去双亲而没机会承孝。仙道缺失了这最关键的一点,终究是难以成功不生不灭。

现在利用他到了尘凡的机会,必须让他尽足孝心。才不亏缺人生的第一大善,这样他才能成就大器。

如果这个时候让他的双亲速速而亡,我想很有不妥,对他更是不利,亏缺的孝心永远没有机会补上。”

碧虚说:“我想三缄父母的身体还很健康,尽孝尽的还不够艰难,也不见得孝心就大。

可以命令值日的童子,去查一查他的父母庚甲。如果病符宫还没有到,只有暗中调换一下,赶紧帮助他尽足孝心。”

诸真说:“碧虚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