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鉴真东渡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前言(1)

鉴真精神永存 中日友谊长青

——写在《鉴真东渡》出版时

大约一个月前,韩素真女士的长篇电视小说《鉴真东渡》完稿时,曾打过一个电话,要我们为这本书的出版写几句话。当时没有介意,很快,一摞书稿送到我们面前,并再次叮嘱写几句。读完书后,想到我们曾经共同为创作《鉴真东渡》电视剧打拼过的日子,激动不已。大功终于告成了,是该说几句话。

我们与素真相识,是在二OO一年的夏天,扬州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师专程来京,找我太太蒋琳,谈起想创作一部纪念鉴真大师的电视剧。能修是鉴真大师的第八十三代弟子,对鉴真感情笃深。我和太太又都是扬州人,不仅敬仰鉴真,而且与能修是多年的好友,便很快答应下来,开始筹划创作。首先是请谁写剧本。我找武警政治部电视剧制作中心陈胜利主任商量,让他推荐一位作者。陈胜利是电视剧圈内的名导之一,他毫不犹豫地推荐韩素真,介绍说她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创作过多部质量上乘的电视剧,而且喜欢读佛教文化的书籍,对佛教颇有感悟。这个信息一下抓住了我。写鉴真大师是一个严肃的佛教历史人物题材,作者对佛教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是个重要条件。

初次接触韩素真,得知她先生也是个军人,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我们坦诚地交流创作想法。我们认为,鉴真是大唐高僧,世人熟知,必须尊重历史,比较真实地再现鉴真其人。鉴真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时十二年,在双目失明之后,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使命。创作中必须以弘扬鉴真精神为主线。鉴真东渡日本,除传播佛教外,还积极介绍中国的文学、医学、雕塑、绘画及建筑等,在中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位做出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创作中必须始终抓住这个纽带。当然,既然是文学作品,在不损害主要人物形象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虚构必要的人物和情节,以反映大唐文化,烘托人物形象。我们当时还商定暂按十二集进行创作。这些谈来容易,做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素真的创作是极其严肃认真的。为了写好剧本,她作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多次到首都图书馆查阅资料。我们也请在香港的朋友,借来大批境外出版的有关鉴真的史料和图书,供她参阅。素真身患类风湿多年,二OO二年三月,我太太带她和另一作者素萍去扬州采访时,见她双腿关节肿痛,行走不便,很是心疼。她却说:“虽然没写过历史剧,但是写鉴真大师是我心灵的需要。”

剧本写好后,我们便开始跑立项。原以为立项不是难事。谁知一接触,才知道佛教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关是很严的,很少有人闯这个“禁区”。我太太碰了几次壁以后,又请出了素真。她毕竟长期在圈子里工作,对审批程序、人际关系要熟悉一些。两位女士四处奔跑,八方游说,终于有了结果。这里要特别感谢国务院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李培森主任,在申请制作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坚定地为该剧开了绿灯,最终得到批准。

就在我们几次物色导演、联系制作合作方、筹备开拍事宜的时候,李培森主任告诉我们,根据领导同志指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鉴真东渡》,要求我们停止制作。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一则了却了我们一大心愿,二则相信此剧由央视拍摄质量会更好,影响会更大,我们毫不犹豫地让出了制作权。于是,按照制作中心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素真又将十二集剧本进行了大的修改,充实到十六集,并在此基础上,改写出这部长篇历史电视小说《鉴真东渡》。与剧本相比,小说中的故事更生动,人物更丰满,史料更详尽,情节更曲折,读来更吸引人。

这是一幅颂扬鉴真精神的壮丽画卷。鉴真是抱着“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的献身精神去日本的。作者以鉴真六次东渡的史实为基础,用详尽的史料,饱满的热情,忠于佛教语言的文字,集中刻画了鉴真的崇高形象,展示了鉴真为实现既定目标,坚定信仰,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鉴真弘法事业遭受的挫折,三次来自社会的阻力,包括如海的诬告,灵佑的阻挠等等;两次来自海上的风浪。紧接着第一次东渡失败以后,743年,他组织了规模极大的第二次东渡。一出扬子江口,就一再遭到台风的袭击,船只被毁,物资尽失,仅仅留得生命。更为惨重的是第五次失败,那一次他顺江入海,遇到特大风浪,在海上飘流了几个月,最后漂到海南岛南端的振州,辗转渡过雷州海峡,取道广西、广东、江西返回扬州,途中,日僧荣睿、弟子祥彦先后病死,鉴真本人也积劳成疾,双目失明。在这样的打击下,他并不消沉,五年之后,在他六十六岁高龄的时候毅然第六次东渡,多年愿望终于达成。今天,我们重读鉴真的这些故事,心灵不能不受到极大震撼。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有了鉴真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言(2)

这又是一部讴歌中日友谊源远流长的历史教科书。鉴真东渡的直接目的是弘法,而更远大的目标是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者在书中用了相当笔墨直接或间接描写了鉴真为友谊而去,为友谊而搏,为友谊而死的生动故事。其中鉴真与日僧荣睿、普照在东渡过程结下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相依为命、并肩拼搏的友谊,是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集中体现。日僧玄朗落难后,被民女吴玉兰搭救并精心照料,也甚为感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源远流长,特别是两国文化交流,佛教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到了唐代,随着航海技术和人文知识的进步,为两国文化交流高潮的到来准备了条件。鉴真大师东渡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带去了大量大唐文化精华外,在留居日本的十年间,对于日本奈良时期光辉灿烂的天平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是日本戒法的开山祖和天台宗的先驱。鉴真在日本领导创建唐招提寺及内存的一些法物,可以代表我国盛唐建筑雕刻的最高水平,日本人民视为国宝。鉴真又是有名的药物学家,日本医药道奉为始祖。通过宗教的讲传,他和他的弟子们还大大促进了汉文学的传播。总之,通过鉴真的东渡,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门敞开了,两国人民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牢固建立起来了。中日友谊过去首先是由民间推动的,有着深厚的基础。今天,我们仍然寄希望于两国人民,深信有更广阔的前途。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曲折,中日友好的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这是历史的结论。

感谢作者奉献给我们这部好书。听说她的风湿痛真的好多了,这也许是鉴真大师的在天之灵对她的虔诚和辛劳的褒奖吧!

胥昌忠  蒋琳

二00七年二月于北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引子(1)

唐广德元年,也是日本天平宝字七年,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这天夜里,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上空,浓云密布,不见星月。突然,一道电光在天际闪亮,紧接着,轰隆隆的雷声炸响,刹时震得天动地摇,就在这电闪雷鸣中,寺内讲堂的栋梁“咔嚓”一声,顷刻折断……

睡在僧寮地铺上的忍基猛地坐了起来,他浑身颤抖,惊悚不已。再仔细一听,轰隆的雷声戛然而止,屋外什么动静都没有,只有夜巡在敲打着云板:啪——啪——啪——这声音让整个寺内显得更加寂静。

他起身拉开房门走出去,放眼望去,只见风清月明,星光闪烁,刚才动人心魄的一幕原来是他的梦境。他呆呆地站着,这个梦是什么意思?难道在向他预示着什么征兆?他突然心头一紧,知道大事不好了。

忍基踏着如水的月光,快步走向师父的僧舍。他的师父是从大唐国渡海而来的盲僧鉴真大和尚。

走到鉴真的僧寮前,他脚步轻轻地挪到窗前,侧耳静听,屋里面没有什么声息,便伸手轻轻拉开门,蹑手蹑脚走进去。

这是一个套间,外面有供桌,佛龛。里面是鉴真的卧室。他摸向里屋的门,再次驻足细听动静,然后,拉开一道门缝,将眼贴在门缝向里望去。他看见七十多岁的鉴真端坐在地铺的蒲团上,腿上盖着薄被,月光从纸窗斜照进来,给他的身上罩上了一层光晕。

师父……

忍基心里叫一声,拉开门四肢着地,爬到鉴真面前,瞪大眼惊恐地望了一会儿,忍不住伸出手想试一试师父有无鼻息。

“是忍基吗?”鉴真说话了。

忍基吓了一跳:“是我,师父。”

“忍基,你怎么来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