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44-1948我的战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2页)

程序错了。刺刀还没上,先把手榴弹拿出来了,再想上刺刀,就得把手榴弹放地上,但是手榴弹的保险已经拽开,放不下了。就算没拽开,也得放地上还得先上刺刀。

这个指挥官是一中队长沈九高,到东北他做到六十四团副团长。

在部队就是这样,该打就打,打错了也得认没打错也得认。

挨了几鞭子我也服,可能是太紧张了,班攻击准备冲锋了,我怎么这么冒失呢。

中队长里面,属沈九高留给大家的印象最不好,都知道二十二师将来肯定不会留他。第一,生活不严肃,爱嫖,抽烟很重。我们的伙食都是罐头,顿顿牛肉炖南瓜。到晚上了,他就用麻袋装几个,去老百姓家用罐头换人家女人,第二天才回来; 第二,给人感觉很散漫。他的嘴是歪的,部队宿营,他开吉普出去玩,出车祸,嘴歪了。还有一次他说打到野牛了,让我们去外面把野牛抬回来,我们去一看,不是野牛,是老百姓的水牛被他打了,抬回来他烤牛肉吃。

二十二师的干部没有这样的,营级以上不抽烟不喝酒的有的是,就他一个。

那天训练结束从野外回来,嫌我们走得不好,沈九高就喊, 匍匐前进!我们就全部卧倒,都穿着短袖衣服,在沙子路面上爬了一百多米,胳膊、腿都磨破了,后来大家背后就骂他不是个东西。

射击训练我们还拿钢盔做过比较,英国钢盔、日本钢盔、美国钢盔都放在一百米外,瞄准了打,看哪个钢盔的钢好。英国钢盔最不好,打中了肯定就能打穿,日本的要打偏了,子弹就滑走了,美国的钢盔最好。

后来英国钢盔全被我们扔了,宁可不戴钢盔,因为戴它没有用。天热的时候戴帆布做的通帽,软硬适宜,跟我们的军便服是一样的土黄色,很漂亮。不热了,就戴我们的军帽。我们都有美国钢盔,不是发的,跟美国佬买的,美国佬连手枪都能卖何况一个钢盔。也有些人给都不要,嫌沉。美国钢盔可以烧水、做饭、做菜,英国钢盔不行,很圆很深,还是铁的。

这时我们已经训练了三四个月,子弹只要你能打就随便打, 这一枪打不着再打第二枪,光是实弹射击我就打了近百发子弹。从单兵训练到班、排、连的攻防以及火力配备,如何有效利用冲锋、受挫该如何组织新攻势、练防守、挖工事、训练独立作战能力,这些科目的训练已经超出了一般士兵的训练范围。

尽管有严格训练,但是毕竟没碰到实践的机会,我们五分钟打出去五六发子弹是可以的,但到了战场能不能命中就是个问题了,光拿钢盔练终究不是实际的东西,战场上打日本人和打钢盔是两种心情,你打人家人家也打你啊。

第六节 中国军队在世界上是一支能打的军队(1)

十月上旬,整休完毕,我们开始分配。要分配了我很兴奋, 就要有仗可打了,能亲自杀死几个鬼子是我的心愿。

学生大队大队长赵照资格很老,打了很多仗,但是在新六军吃不开,被安排给我们做大队长,他到东北后在二十二师当副员,副员没有军权也没有职务,大伙就跟他叫师副,但部队没有这个编制,这是大伙尊重他。

要下连队了,我拿纪念册给他,请大队长给我写几句话。

那么多人写留言,数他写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抗战功成归故处, 重兴旧业建家邦,岌岌外侮飞来时,再度执戈上战场,莫叫英雄志气短,休恋儿女话情长。

他经常给我们做野外作业,就是土木工程、挖工事,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了,岁数比李涛都大,挂的还是上校军衔。他亲自挖给我们看,做机枪阵地应该怎么做,做完以后上面应该怎样伪装,土木作业做得让人佩服,那时候我们才十几岁,一看这老头儿行啊。据说他当过团长,后来他那个团打败了,就一直没有用他。国民党军队就是这样,一旦你打了败仗,这辈子很难翻身。

从学生大队往连队分没有什么标准,不是按照什么表现, 结果很遗憾,我们一帮年纪小的,统统被分到师特务连了,卓干成跟我分在一个班。虽然我长得胖乎乎的,一看挺壮挺结实的,但实际上不行,他们知道我年龄太小,如果年龄大点就能分到步兵连,我是这么估计的。

广东同学里力行中学、师范学校毕业的,还有几个大学生,很多都留在了军部和师部,一线部队缺兵员,后方就是留几个精英,所以选了又选。吴启光分到了师政治部,黎肇基分到了军部军需处。黄冈誓师时写歌词的李自成,分到了步兵连,他的年龄比我大一点。

特务连的任务是保卫师部和师指挥所,保障师长等指挥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指挥战斗。

一个特务连有三个排,把原来三排的老兵调给了前面的步兵连,我们就成了师部特务连三排,清一色的学生兵,我担任轻机枪射手,卓干成担任预备射手,是我的副手,中士班长姓段,是湖南人,抗战初期就当兵了,打昆仑关和野人山都参加了,少尉排长是黄埔十八期的,跟我们一块到印度的,连长付介超是黄埔十三期的。

二十二师的分工是师长李涛管全面,李涛干巴瘦、大金牙, 有点龅牙,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广东带兵,会讲广东话。副师长刘建章负责后勤,副师长傅忠良管作战,经常跟着李涛到一线去指挥。还有一个副师长赵霞管政工。

二十二师这支部队有这么个习惯,领导班子关系挺不一般, 彼此关系密切,孙立人的三十八师也是如此,跟国内部队不一样,比如说一桌吃饭,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军需主任、医护主任、副官主任这些师一级领导还有几个处的主任都坐在一桌吃。辽沈战役前夕我到了二○七师,团长、副团长一桌,剩下就是喜欢谁就让谁跟他们一块儿吃,等级不那么分明,这就有一个缺点,校官和将官在一块儿吃,基本上吃饭时都可以唠军事,但团长和书记官在一起能唠啥?

二十二师将领的素质都较高,有文化,善于分析问题,作风比较踏实,每次战斗师长李涛都亲临一线。步兵连冲锋,必须有营长跟过去亲自指挥,营指挥所必须和一线连队在一块儿,团长必须到一线指挥,师长必须到主攻团去和团长一起指挥。这个指挥层次,如果贪生怕死肯定不行,这个师就有这个传统。

第六节 中国军队在世界上是一支能打的军队(2)

这个部队的老兵,凡是打昆仑关、第一次远征剩下没死的,认为在作战上、思维上表现不错的,在干部选拔时都会被提上来。中国军队应该说在世界上是一支能打的军队,参加抗日战

争的这些官兵,都是苦大仇深的。一个农民,家里有几口人, 可能还有点儿土地,也可以租来土地,耕田、种田维持家庭。

战争一来,老百姓遭殃,几个炸弹下来,房子也炸了,土地没有了,想种都种不上,什么都没有了,日本人是全轰全炸。道德上说不能炸平民,不能炸医院,不能炸学校,没有那个事,他就专炸你学校、炸你医院,给你精神上的威胁,也是压力。

炸商业区,让你东西供应不上,在韶关的时候感觉最明显,老百姓每天都要跑空袭,我们家被炸后,我到市区去看那些商店, 也炸垮了不少,没有他不炸的。

占领区的控制很严格,老百姓要吃要喝,物资从哪儿来?

日本人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需要,一百三十多万军队到中国来, 谁供给?从日本运来不可能,就得从你这儿拿,所以老百姓很困难。加上当时国民政府很黑暗,抽兵、捉兵,又*,物价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水深火热。

大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