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44-1948我的战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2页)

有一天我和卓干成、李子琛、卓贯能几个同学在街上散步,

看到有两个上年纪的中国人,一搭话,还是广东人,他们在缅

北已经生活三四十年了,老人很热情,邀请我们到家里坐会儿。

第七节 不是为了蒋介石,是为了国家(4)

一看他们生活得挺贫穷、挺困难,穿的衣服没什么像样的。我

就跟卓干成说,咱们去给养站给他们弄个降落伞。

空投物资时飘下来的降落伞很多,我们的衬衣、衬裤本来

一人两套,因为是棉线的,有的穿穿就坏了,降落伞是绸子的,

各种颜色都有,就拿来一个做内衣,我们不会做,段班长会做,

给他盒烟,他是个大烟鬼,给他烟抽就干了。

我们到给养站要了一个蓝色、一个白色的降落伞给了这两

个广东老乡,降落伞很大,拉开了比房子还大,可以做衣服、

裤子,他们感激万分。

部队每个月发给我们十六个卢比加上十二个安的印度币,

有钱可是没有花的地方,都在森林里打仗,没商店也没城市,

只能是看到合适的东西就买点。爱抽烟的可以买烟卷,烟卷不

是商店卖的,是跟美国兵买,美国兵有烟卷,骆驼牌、太阳牌,

跟他们一比画就卖你了。美国人什么都卖,我们大部分同学都

不会抽烟,有的同学钱攒得差不多了,遇到美国兵向他腰上一

比画,要买美制手枪,美国兵也卖。中国兵不行,发给你的枪

要是卖了那要杀头的。手枪很漂亮,是打冲锋枪子弹的,我看

了都很喜欢,但觉得买这东西没意思,那都是指挥官用的,我

们平时用冲锋枪、机关枪,比这个顶事。

我就找老百姓买鸡去,跟老百姓一说,人家摇头,说没有。

当地人白天都找不到鸡,他们是散养,大白天鸡都不知道走哪

儿去了,让我到晚上黑了再来买。晚上再去,鸡都飞在树上睡

觉,鸡到了晚上看不见,拿竹竿一打掉下来一个,我留着钱也

没用,拿一块钱给他看够不够,卖鸡的直点头。

鸡有了还没有菜,他们房前屋后都种辣椒,不像我们一棵秧子上面没几个辣椒,他们都是密密麻麻的那种朝天椒,拿个篮子,一块钱,随便摘。我不要那么多,吃不了就坏了,捧两捧就得了,他也赚钱,我们也没多要东西,都很高兴。

顿顿吃牛肉罐头没胃口了,把辣椒洗洗,去掉把儿扔到茶缸里面,放点盐,用树棍捣碎了,一辣就开胃了。老吃罐头受不了,得改善一下胃口,弄只鸡,弄点辣椒,花不了多少钱。

我过去也挨过饿,按道理应该什么都能对付,但始终不行, 吃东西比较娇气。有一次晚上生篝火,卓干成说吃点什么呢? 我说吃啥啊,牛肉罐头像草一样。他就把牛肉罐头扔到火里, 噼里啪啦地响,时候差不多了,用根树棍拨出来,拿衣服包着打开,里面的油都烧化了,这个罐头和平时炒的就不是一个味, 特别香。牛肉罐头油多,脂肪也挺多,一个人对付一个罐头, 补充点能量,站岗时多少能解决点御寒问题。

我买辣椒、买鸡从来不讲价钱,要多少给多少,人家也不多要。给钱的时候一直给到他直点头,那意思说够了、不要了为止。

我对钱毫不珍惜,买辣椒、买鸡都是我掏钱,年龄大的同学都把钱攒起来了,回国后到银行换成国币都成了小富翁,这时我才发现,同学里面最穷的是我。

缅甸人吃饭用手抓,我们就教他们拿筷子,训练的时候教过我们几句常用的缅甸语,用手比画他也明白。

他们的竹筒饭很有风味,把米倒在竹筒里,加上水,筒头塞上木塞,放在火上烧,烧好了剥开竹筒,米饭被一层薄薄的竹衣包着,蘸点白糖,吃起来很清香。

国内的兵有很多吃不饱肚子,规定每人每天一斤半米,但是当兵的都是青壮年,每天很辛苦就不够吃,也给几个菜金, 可物价很高,买不到菜,就吃咸盐水。

在印缅没有限量,随便吃,中国兵刚到这儿感到很舒服, 每天都有牛肉罐头,就是午餐肉,但有一个缺点是没青菜,顿顿是南瓜炖牛肉罐头,时间长了就不爱吃了,不爱吃也比咸盐水好,但就不觉得香了。

部队出发时每个人要背五天的粮,粮食有的是,但道路不行没车给你运,就得靠自己背,一天的量是一斤半,背五天的就是七斤半,谁能多背更好,还要携带武器、弹药、行李,粮食就只能背五天的。出发第四天就需要空投粮食了。部队行进到一个位置,推土机就上来作业开出一块空地。每个营有一个美国联络官,电报发出去,说明部队行进到什么位置,有什么标志,很快降落伞就下来了。

有次师里把守给养站的任务派给特务连,我们到了那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