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44-1948我的战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我们基层对国内形势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国共正在合作搞

统一战线,我们跟第十八集团军两部分怎么合作?怎么打日本? 不大知道。

在宣传抗战的大照片里,经常会看到毛泽东、*、朱德、刘伯承、贺龙、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这些高级将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中国高级将领,我们唱歌也是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谁是共产党的谁是国民党的没有区分,营级以下的下级军官都不懂,当时的政治思想教育还没做到这一步。

共产党就不是了,解放战争时,一个士兵都知道要打倒国民党,打倒蒋介石,但国民党军的营长都未必知道打这场战争的目的;政治教育很薄弱。廖耀湘对整个形势的认识,用后来的眼光看,是军事素质很好政治素质不行。

第九节 打到东京去(3)

但廖耀湘反对赌钱,下部队看到有赌钱的就逮起来。廖耀湘有几个特点:不准赌钱、到城市里不准下小馆、不准上妓院, 饿了下小馆吃饭都不行,要回部队里吃。我后来就没少执行这个任务,背着枪巡逻,上饭馆吃饭的都是军官,没有当兵的,军官手里有些钱没地方花,去吃碗面条现在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当时不行。遇到了就上去行个礼,请他回营。那些军官都老老实实的,刚吃了一口甚至还没吃呢,就得走人,不走是不客气。

廖耀湘对这些问题很重视,她老婆也到过印度,坐小飞机过来探亲,他老婆就说,我这个瞎子啊,他当指挥官管得严点,你们体谅点。不然部队怎么有战斗力呢?这个不良习惯要改掉, 不改就影响战斗力。

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文化人说的话让人信服。

远征这场战争,在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环境太恶劣了, 此前对这种战争环境都没有经验、没有准备。尤其在第一次远征,从头到尾我们都处于劣势,太不容易了。加上和你共同作战的友军实际上是你半个敌人,那英军比敌人还可怕,起码我知道敌人是敌人。

侵华日军的计划,就是要把缅甸拿下来,卡住物资通路, 迫使中国投降,日军已经把东南亚的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占领了,进一步占领印度、缅甸、老挝后,要把大部分部队拉到欧洲跟德军会师, 野心很大。所以中国就是要把日本军队全部拖住,让他放不下, 走不了。最后把缅甸日军的五六个师团全部消灭了。

当时大家也很思乡,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很强,但是思乡就得先把战争打赢了,才能和家人团聚,那时候光荣啊,那多有面子啊,你当亡国奴什么样啊?不能打败,打败了我们国家就完了,必须打胜,就是这种心情。

编者注:缅北反攻结束后, 已回到美国的史迪威给廖耀湘发来贺电:“这是你的光荣,是新二十二师的光荣, 是中国驻印军的光荣,是全体盟军的光荣,更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编者注:史迪威于1944 年10 月21 日被罗斯福召回,由魏德迈接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学界称之为“史迪威事件”。该事件表面是由史、蒋矛盾激化而引起,其背后却是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之争。

编者注:一九四五年十月, 根据蒋介石指令,杜聿明指挥中央军包围昆明城, 将龙云部队缴械, 并传达蒋介石之命,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上将院长,实际为软禁,史称“十三事件”。

远征的胜利就算不是为中国人奠定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有贡献。后来的历史用后来的话说,杜聿明、廖耀湘这些人都是革命的罪人、战争的罪人,但是应该说,他们在这段历史上是对国家有贡献的,没有这场胜利,当时的中国抗战就要更艰难。

当时卫立煌领着国内三十多万远征军已经收复云南腾冲,正在往缅甸打,就要和我们在碗町、芒市会师了。

大家就议论下一步往哪儿去?那时有这个说法,缅甸的日军残余不能往云南跑,必须往东面泰国跑,大家估计会继续进攻腊戍、南坎等地,然后向老挝、泰国、越南追击逃敌,上面的将领可能也有这个意思。

十二月中旬,三十八师攻克了八莫,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们奔赴八莫新开辟的飞机场,飞行一个多小时到了密*。

一九四五年一月一日,在密*机场又上飞机,大家不理解为啥老坐飞机,就议论这是要上哪儿去?有的说是不是要追击日军?也有人说了,是要回国吧。飞了两个多小时后,看明白了,我们是回国了。

缅甸的日军还没投降,追击残敌愿望落空,大家心情挺不好的,就觉得不能让敌人喘息。日军跑到泰国还可以重新组织有生力量,元气慢慢恢复,将来还是个祸害。滇缅公路已经打通了,油管也接上了,但必须得保卫,靠英国那些饭桶部队能行吗?就只能靠美军了。这时史迪威已经被调走了,好像是跟蒋介石搞得合不来。

大家再转念一想,回到自己的国家继续抗日也好,当时没想那么复杂,不知道这里面还有政治派系斗争。

调我们回国是为了压龙云。云南的形势不大安定, 云南王龙云不大听蒋介石的,阳奉阴违。那时有很多地方势力老蒋也不是能控制得了的。另外日军在中国已经

攻陷贵州的独山,要往重庆进攻,云南沾益距离贵州很近,必要时可前往阻击日寇的进犯。

第一节 深信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1)

一九四五年一月一号凌晨,我们在云南的沾益机场下了飞机,师特务连是第一批回来的,到达后的任务是守飞机场,接应主力部队陆续到达。

本来回到祖国应该是很兴奋很亲切,但是我们感到很凄凉, 到处静悄悄的。晚上站流动哨时,就听到远处传来钢琴声、歌声,一个男高音唱:一样的月亮,一样的月亮,月亮下面是故乡,故乡啊,在何方,邻家的好孩子可要歌唱……描写失落的家乡、祖国、爱情,哎呀,歌声很凄凉。

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月亮颂》,听了以后心情挺不好,心想这是啥?不像我们在缅甸,到处是枪声、炮声、胜利之声,来这里一听是这个声,是又一种感情,又一种感觉。

唱歌的估计是个知识分子,一边弹钢琴一边唱,我喜欢歌曲、喜欢音乐,听到他那歌声就挪不动步,不走了就站在那里听,听了几晚上我都会唱了。

前后住了一个星期,全师部队全部空运到达。其间在机场就见过一架B29,终于见到大飞机了,都跑过去看重型轰炸机什么样。那时候中国啥都没有,落后透顶,生产不出来飞机。

我们是一月一日回来,一月二十七日,消息传来, 孙立人率新一军攻克了八莫北面的腊戍、南坎,和远征军五十三军会师畹町、芒市,整个缅北战役结束,中国的第二次远征获得全面胜利。

编者注:第二次远征,中国驻印军伤亡一万八千余人,歼灭日军近五万人, 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近七万人,歼灭日军两万余人(一说四万余人)。中国军队两次进入缅甸对日作战,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历时三年零三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四十万人,伤亡近二十万人,全歼日军十八师团、五十五师团、五十六师团打通了中国西南际运输线。

由于在滇缅战役中失败,侵入贵州的日寇陷入四面

受敌的态势,火速后撤。国民政府得以从滇缅战场腾出三十余万军队,准备投入全面反攻。新六军各部奉命急行军到曲靖县城集中。廖耀湘下

令,把学生大队在缅甸分下去的学生全部集中,成立新

六军二十二师直属学生教导营。廖耀湘说,这将来就是新六军的基层干部,尽管在印缅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但仍需继续训练,以后补充基层部队。

回到教导营一看,学生大队在缅北一共是四个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