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呵呵哒![穿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部分(第1页)

份勇气就值得点赞!

在说到校庆的时候,班级里的学生一个一个都沉默不语。最后,有一个学生说道:“老师,就算我们和一年级的家伙准备了节目,也不会被选上,那为什么还要做无用功?”

柳亦巧震惊,说:“难道准备节目,这是无用功?按照你们这么说,全学校的新生就不用去参加了吗?重在参与,这个词语你们不知道吗?还是说,你们连参与的勇气都没有了?”

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昆曲实在太难。我有一个朋友,他现在在京剧系学习,和我一起进入光华的。可他现在已经能够**唱出《洪洋洞》了,而我们呢?别说**唱一出戏了,就是吊嗓子时间长了,喉咙都会受不了……”

柳亦巧:“……”柳亦巧完全没想过,这群他们认定的昆曲未来栋梁会是这么一个想法……一瞬间,柳亦巧说不清楚是失望,还是绝望……就连这些“未来栋梁”都是这么一副随波逐流的模样,那昆曲还有什么未来可言?柳亦巧还有些茫然,当初那些人推荐的时候不是说这群人的资质很好吗?可是……如今一看,这群人的资质的确不错,可仅仅有资质还不够!学习昆曲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她如今有这功力,还是坚持了三十几年的吊嗓子,坚持了三十几年的练形体,日复一日地对着镜子端看自己的仪态和眼神……

台上穿着精致漂亮的戏服,画着浓艳勾人的装扮,带着精光熠熠的点翠首饰……看着很风光,看着很轻松,可这些哪一个不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来支撑?背台词、练嗓音、塑形体……这些哪一样不辛苦?哪一样不枯燥?

为什么当年那么艰苦的环境,她和她的师弟师妹,还有现任的昆曲大家能够撑过来,这些“天资过人”的骄子们就撑不过来?

柳亦巧气急而笑,说:“怎么?你们才学了多少年的昆曲?最长的有五年吗?最短的也不过两年吧!你们自己不愿意下苦功夫,就要怨愤昆曲的困难,这是个什么道理?你们谁能告诉我!”

教室内一片沉默,最后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不是怨愤昆曲学习难,只是想要老师您能理解理解我们……”

柳亦巧知道这个说话的学生是班内数一数二的学生,柳亦巧的笑容带着一点凄凉,说:“理解你们?那谁来理解我?理解我们这些可怜的老师?我们这些老师将昆曲的未来都压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我们的?”

那学生又说:“老师,我们理解你们老师的为难,可我们不是不努力,不将校庆放在心上。而是如今,我们连单独唱完一个片段都困难,谈何节目?”这学生也是聪明,明白如今柳亦巧对他们的失望源于校庆节目,那么他便将话题围着这个转。不是他们不准备节目,而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他们不是无胆不去准备,而是量力而行。柳亦巧这个老师虽然严肃刻板了一些,可这个老师却是真材实料的。

柳亦巧的视线从班级里坐着的二十个学生的面上一扫而过,清清楚楚地将他们面上的认可收入眼中。柳亦巧惨笑,“是吗?”原来……原来,这些未来们是这么想的……

 ;。。。 ; ;

第92章 呵呵哒092

柳亦巧心中郁郁不舒,戏曲系的学生都是不对外招生的,除非有让老师克制不住的天资。``し这些学生也都是业内大大小小的戏曲演员推荐来的,不出意外……这些人也会接替他们的推荐者成为新任的戏曲演员。可如今这些未来为什么会这么消沉?

于亦玲和葛亦晨的年纪尚小,当年也是被魏蔓收为弟子以后,被送来光华的。当年的老师不是她,但也是柳亦巧的好友。昆曲界也就那么小,流动极小,每一个成员对业内的人也都能记得个大概,更别说是能够出任光华老师的都是写有小成的。

为了这两个小师弟、小师妹,柳亦巧跟那位老师的走动也频繁了起来。对于于亦玲和葛亦晨两人在校期间的表现心里也有一个谱。等高中毕业以后,于亦玲和葛亦晨就直接进了剧团。他们的表现不够完美,却对得起他们光华高中五年的学习……

柳亦巧从来就没有听过于亦玲和葛亦晨两人的抱怨……

为什么轮到这一届却会有这么多的怨言?

对于整个班级的“消极”,柳亦巧直接甩手离开了。班级里也派出一个代表来表示他们的歉意和无奈,柳亦巧静静听了,却直接让他离开。那学生看了看柳亦巧的面色,觉得柳亦巧虽有不渝,却没有到舍弃他们的地步,也就讪讪离开了。

柳亦巧静默了一阵子,然后就打电话给她的前任了。柳亦巧接到光华的聘请通知,是因为上一任的老师因为工作需要出国了。而现在,柳亦巧觉得她很有必要和对方联系沟通一下!

“喂?是亦巧吗?我是芷风。”芷风的声音是偏向于中性的,因为芷风在台上的角色不是旦角,而是生角!不过,芷风的反串还是很成功的,每一个看过芷风登台的人都认为芷风的“男儿气概”十分的到位。在现在戏曲地位不断拔高,戏曲界不再缺乏女生源或者男生源的情况下,反串的情况还是极少的。因为反串的话,就需要变嗓,还必须将嗓音伪装得毫无违和感,这比小嗓还要困难!

柳亦巧面上多了一点笑容,这个芷风当年入界的时候也是一番折腾。硬生生用被陈老师(和魏蔓同等地位)评为不适合昆曲的声音闯出一片天地……

想起这一次电话的原因,柳亦巧面上的笑容淡了,直接问道:“芷风,我是亦巧,我想问一下……”紧接着,柳亦巧就将班级里的事情说了一遍,有些不解,还有些疑惑地问:“是我的教学方式不对吗?”芷风教的怎么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她的错?

电话另一头的芷风笑了笑,说:“不,不是你的错。当年我教得那么顺利,还是托了你的两个师弟师妹的福。”当年,芷风教的班级还没出现这种情况就被掐灭了,因为有于亦玲和葛亦晨顶在前面。于亦玲和葛亦晨知道自己被选来是天大的运气,自然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全心全意地学习,如同一块海绵一般源源不断地吸收着芷风传授的知识。就是课间时间,于亦玲和葛亦晨也常常结伴去图书馆泡着。要不是两人的互动太过正常,完全就是朋友间的互帮互助,恐怕他们两个已经被称为一对出双入对的情侣了。这“谣言”在一开始也是挺有市场的……

于亦玲和葛亦晨不闻窗外事,不代表其他人不闻窗外事。只是他们的低迷完全没有传染到于亦玲和葛亦晨,就是有人到他们两个面前说话,都被于亦玲和葛亦晨的话给堵了回来——“现在无所成不代表日后无所成,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日后的收获。”

有两个领头羊带着,剩下的羊群也就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况且十六七岁的小孩都是自尊心强得不行得,只要有人在前面,就绝对不会想被人甩到后面去。

正是因为有于亦玲和葛亦晨的存在,芷风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开展得极其顺利。在于亦玲和葛亦晨在的时候,后面的学弟学妹可都是照着这两人的成长路线奋斗的!于亦玲和葛亦晨进光华的时间点有点凑巧,正好能够参加两次校庆,一次在他们二年级,一次在他们五年级。而这两次校庆中……于亦玲和葛亦晨两人一同合作,都占了一个节目。能够连续上两次校庆的,例数校史,十根手指数得过来。

等于亦玲和葛亦晨毕业去了柳亦巧的社团以后,芷风还惋惜了好一阵子。她也有向于亦玲和葛亦晨抛出橄榄枝,只是他们两个都没有接。

两人离开以后,芷风也发现了学生的低迷,是那种踟蹰犹豫、原地徘徊的不进步。芷风了解了一下情况,也发现学生一致认为昆曲难学,多次升起放弃的念头。芷风也像如今的柳亦巧一样无奈过、绝望过、自责过。后来芷风死马当活马医地将于亦玲和葛亦晨两人两年级时的录像带带到班上,起的作用让让芷风惊喜。

芷风给柳亦巧提过意见以后,就说:“亦巧,现在的孩子可比几十年前的我们要矜贵得多,打不得、骂不得。”几十年前,华夏尚未重视精神文化发展,来学习昆曲的要么是真心喜爱昆曲,要么就是被家学渊源,最惨的不过是家庭条件困难。这样来的生源可比现在的要纯粹得多,老师当然也不会打骂,但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忍得住寂寞,耐得了枯燥受得住孤独。这样的学生学习昆曲本就是事半功倍,哪像如今,华夏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了,不是说不好。但这也必然导致前来学习的人多了不少影响因素,或是名,或是利,又或者是觉得好玩。这样动机不纯的人意志力相对薄弱,偏偏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父母的掌中宝?当年还能用强制手段将弟子给掰回来,现在……教导学生别说是用强制手段了,就是措辞也要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