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雨泠泠 1v1舅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part 5(第1页)

part。5

part。5

谭山雨的小学班主任讲以往时代的苦日子,说自己父亲到咸城做买卖,来回要走两三个月。

一旁小同学问:为什么要走那么久?买卖啥子di?

班主任说:这个走,可不是去的意思,是说人的脚啊,用脚,用脚走两三个月。

话毕,教室里鸦雀无声,几乎每个小孩的脸上,都一副揪人的表情。

他们或许还想象不到粗布短褂,脸色黝黑的上上辈怎么挑担背篓,翻山越岭,饿了啃口馍馍,逢溪才饮水,就为到大城里买袋盐的日子,但纯净的心灵已在为不复存在的苦难悲凄。

2008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全面建成,其中一条过谭山雨的家镇。

它如何将以日为单位的行程缩短到时,如何沟通华北,西南,如何拉动几个经济带,推动某地区发展等等,谭山雨有直观感受,例如现在几乎没人需向人,向信用社借钱才能过节。她记事时,搞种植要本钱,或过年之前,家里还向稍有余裕的人家借个几百几千块。

但也仅限如此,湎水县穷,穷到近二十年里,没出过一个清北大学生(二十年前还有不止一人考上)。

宋井镇也穷,两千年才考上第一个大学生,蒲桃林村的卫泠。

其后隔了七八年,陆陆续续又有人考学考中,并去读了,除村镇人少,学生难出,原因只剩个穷字。

穷是种病,除了没吃的穿的,把人的精神也磨没了,谭瞭平说,你想,整天围着山沟沟打转,你的思想能开阔到哪里去。

谭枋平有兄弟姐妹三人,大哥谭喜平,妹妹谭芸平,谭瞭平是最小的那个,小八岁,还没结婚。

拐过一个公路大弯,远远的,谭山雨看见家门头那盏亮灯,稍近,能看清院子摆的几条长板凳。

距离渐渐拉拢,起先是凳子上的人站起来,而后从堂屋,厨房走出几人,她爸手里拿着一个灯泡,伫在堂门口眺望,她妈从门框边踏出一只脚,估计锅里的菜还在滋滋作响。

谭山雨叫:舅。

嗯?卫泠也向前眺看,一个月没回来,想家了吧?

嗯,她答应着,说,我把薰薰叫醒了?

她舅点点头,仰起脖子,寻前面适合停车的平地。

停车熄火,谭瞭平走了上来,而后跟着几个熟人,人队一直拉到谭山雨家院子。

卫泠是吧,谭山雨的小叔立在一个地方,脚下的鞋底磁着沙子,刺啦,刺啦,踏不实,这都十多年没见了吧。

是,卫泠四年前回来时,谭瞭平在外地打工。

谭山雨站在后备箱帮她舅拿东西,低头看见小叔的裤腿,她舅就松开手提绳,转过身。

啊,是你这个瞭平啊。

小叔的声音突然放大,有点夸张,诶,没想到你还记得我,意外的很哦。

无奈,羞怯,紧张,欣喜,惭愧。谭瞭平干搓了下手,合拢不是,张开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