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戴上手套擦泪:01相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4(第1页)

“如果小青鸟都能在彩虹的另一端幸福地飞翔,我又何尝不能呢?”

一切就从一个夏日午后,朱迪·嘉兰于美国纽约的葬礼开始。

这位蒙主宠召的女歌手,终其一生与酒精及药物滥用脱不了关系。最后,她娇小的身躯再也负荷不了药物滥用。数以千计的男同性恋者与变性人特地赶来送她最后一程。

自从她饰演音乐剧《绿野仙踪》的桃乐丝,以童星身份一炮而红后,他们就视她为绝对的偶像。

在她下葬当天晚上(1969年6月27日),警方对格林威治镇克里斯多福街的小型同性恋酒吧“石墙客栈”进行偷袭式临检。

假如不是因为朱迪·嘉兰弃世,在同志社交圈中造成前所未有的愤慨、缺憾、悲痛,这次临检可能不会引发轩然大波。

社会大众对警方长期骚扰并跟踪同性恋者与变性人的做法,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大家都知道,警方会用“违反酒类规范”这种狗屁理由,偷袭同性恋者出入的酒吧。

但警方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这次同性恋者竟然还击了!

反抗行为并非由大家熟知的沙文主义男同志,或政治嗅觉敏锐的活动策划者发起。揭竿而起的,反倒是平常被歧视得最深的变性人、娘娘腔、有女性倾向的男同性恋者。在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他们嘶声尖叫,带着根深蒂固的仇恨与愤懑,疯狂地向警方丢掷硬币、酒瓶、鞋子和其他一切可以丢掷的东西。

警方压根儿没想到会遇到强烈反抗,灰头土脸地撤离,要求增援部队上路。然而在警员赶到前,关于这一场突发的反抗活动的消息早已如野火般传开,至少一千名男女加入了同性恋者抗暴的行列。

历史,就从这一天被改写。

他们下定决心,永不回头。

石墙客栈的武装冲突,演变成一场历时四天的准战争行为。

这场冲突彻底改变了同性恋者看待自己的角度,从纽约扩张到全美,进而拓展到全世界的同性恋社交圈。

同性恋者不再是任人欺负、任人宰割的软脚虾。

不再是见光死,一碰到威胁就作鸟兽散、东躲西藏的过街老鼠。

不再是只能下跪求饶的可怜虫。

同性恋团体从公民权抗争运动、美国黑豹党与女性解放运动中汲取灵感,放弃守势,主动出击。

他们需要那么一点骄傲,还有一点尊严,以及踩着比女人高跟鞋还要高的高跟鞋,为自己的权益战斗。

斯德哥尔摩仅有的一处同性恋聚会场所,帘幕紧闭多时。会员无须以真实姓名注册。如果性倾向被发现,有可能会引来一场灾难。

然而,瑞典的同性恋社会运动受到美国解放运动的鼓舞,也变得更加极端,更加激进化。

朱迪·嘉兰过世,导致纽约“石墙暴动”。两年后,新时代的波澜终于传到瑞典。

1971年,第一届同志骄傲游行就安排在奥勒布鲁举行。几个月后,16名勇气十足的同性恋者杀到斯德哥尔摩闹区的赛格尔广场,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只有16个人。

解放运动毕竟成军不久,经验不足,还不堪一击。

1978年,瑞典政府成立同性恋调查委员会,主要方针与职责为调查同性恋者在社会上是否被歧视、如何被歧视及歧视的严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