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男儿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3部分(第1页)

就对吴王这个封号不感兴趣,,三次全都将诏书封还。但有他在旁边虎视眈眈,刘福通就很难大逆不道地做出杀君之举。否则,那朱屠户打着给宋王报仇的旗号振臂一呼,刘某人肯定死无葬身之地之地。

全天下的凡是长者眼睛的人都知道,除了资历不如刘福通之外,朱屠户在其他各方面都比刘某人强出太多。眼下淮安军和汴梁军各自在战场上的建树,便是明证!双方如果真的兵戎相见,恐怕不出三个月,刘某人的脑袋就得挂在城门口儿。那将是何等令人快意的场景~不用亲眼去看,在心里想一想,都会令人兴奋得浑身颤抖。

“孤一定会看到那一天。孤一定!”颤抖着身躯,脸孔对着巨大的舆图,韩林儿悄悄地握紧拳头,热泪盈眶。

龙有逆鳞,触之则流血千里。他自己如今的模样岂止是被揭了逆鳞,说是被剥皮抽筋都不为过!

“我儿又在跟谁生气呢?!”忽然,一声温柔的询问从背后传来,吓得他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差点儿没当场晕倒。

带着几分羞怒回头,入眼的,却是自家娘亲杨氏那慈爱的笑脸。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瘦削,眉梢鬓角间,也多了许多雍容华贵之气。只是那略显凌厉的眼神,却时刻提醒着别人,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女子。

“娘,您怎么来了?”对着自己的亲生母亲,韩林当然发作不得。咬了咬牙,带着几分嗔怪询问。“这天气忽冷忽热的,您看您,非要跑这么老远。万一被风吹到,让孩儿该如何才能心安!”

“你这孩子,心眼子居然用到我身上了!”杨氏伸出一根手指,爱怜地点了一下韩林儿的额头。“不用担心为娘,当年躲在黄河边上的时候,冬天连件皮袍子都不敢穿,你娘我也没冻出病来。如今又是水炉子,又是锦衣貂裘,怎么可能就病了?”

“孩儿,孩儿这,这不是关心娘么?”韩林儿一边躲闪,一边用目光朝自家娘亲身后扫视。

他的身体还没发育完全,因此花费了许多力气,才勉强令自己的目光不被母亲的肩膀挡死。透过碎花玻璃窗,他看见殿门口堵着一群粗手大脚的女人。而刘福通给自己四处搜罗来的太监和宫女,此刻却不知道跑去了何处,连一头小鱼小虾都看不见。

“不用找了,都被为娘打发掉了。他们这些人,没你想得那般难对付!”见到自家儿子这幅草木皆兵的模样,杨氏忍不住又低声叹气。“要么是活不下去才净身入宫的苦命男人,要么是无家可归的孤女,对谁都不可能太忠心。你平素多给他们一些赏赐,他们自然就会给你行个方便。而别人,怎么也不能天天都睁着眼睛盯着延福宫这边!”

姜,终究还是老的辣。韩林儿闻听此言,顿时心绪大定。抬起手,讪笑着搔自家头皮,“那是,那是,娘亲教训的是,今后孩儿肯定会对他们好一些。这延福宫里头什么都缺,就是不怎么缺钱!”

“是他们不想做得太绝!毕竟,有你在,他们才好应付别人。”又轻轻叹了一口气,杨氏缓缓补充,“而万一咱们娘俩不在了,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好事儿!”

“孩儿明白!”韩林儿非常认真地回应。刚才,他也想清楚了这一点。只要自己活着,凡是红巾出身的诸侯,就谁也不好意思率先称帝。刘福通就可以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如果哪天自己死了,诸侯们就会纷纷面南背北,光凭着汴梁红军的实力,刘福通根本无法压制住任何人。

“所以,我儿要把握尺度,有些事情其实不是不能做,只是不要做在明处。”杨氏欣慰地笑了笑,压低了声音补充。“你别以为刘福通看不出来你恨他。那是明摆着的事情,他不用看也知道咱们娘俩早已恨之入骨。你表面上再示弱,再装不通事务,他也不会放弃对你的提防。而只要你不明着对付他,不让任何把柄落在他手里,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他也都不能对你太差。否则,等于授人以柄。我儿,这里边的道理和分寸,你可能弄得明白?”

注:有点儿,提不起精神。今天先更到这儿,明天继续努力。

第五十九章 奇谋 (下)

第五十九章 奇谋 (下)

“娘亲说得极是!孩儿以后肯定记在心里头!”韩林儿的眉头以别人难以察觉的幅度跳了跳,笑嘻嘻地回应。

正是逆反心理最强的年纪,他自视甚高,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提议,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娘。

况且什么事情说得都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眼下要人没人,要权没权,甚至连外出踏青,都得提前好几天跟盛文郁去请求。这种情况下您叫我把握尺度做事,除了每天对着舆图发呆之外,我还能把握住些什么?

“我儿,别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也别想得过于简单!”正所谓知子莫如母,杨氏不用细看,就猜到韩林儿在敷衍自己。摇摇头,带着几分溺爱补充,“眼下咱们母子手中虽然无兵无将,可毕竟红巾军是你阿爷一手拉起来的。这首义之功,谁也抢不走。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终究要有天子可挟。莫说这汴梁城里的人离不开你,更远的地方那些人,也巴不得将你抢到手。你甚至都不需要什么衣带诏,只给出一些明显的暗示就好!”

“暗示,给谁?”韩林儿被关在深宫中百无聊赖,平素没少看市面上流传的各类话本。而根据《三国志》创作的一系列故事,留给他的印象尤其深刻。因此听见杨氏开了个衣带诏的头,眼神瞬间就开始闪闪发亮。(注1)

“娘亲听说,朱总管素有仁义之名!”杨氏迅速四下看了看,用极低的声音提醒。“他在最近这半年多来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论实力还是地盘,早就压过刘丞相不止一头。。。。”

“那朱屠户只可用作名义上的强援,不能指望更多。这不是娘亲您当年告诫我的么?怎么您这么快就忘了?!”韩林儿听得满头雾水,梗着脖子回应。

“谁跟你说是朱屠户了?”杨氏杏眼圆睁,竟然有些不怒自威的味道。“你这孩子,性子一点都不沉稳。为娘我说的是和州大总管,朱重八。凤阳和尚朱重八,不是那个无法无天的朱重九。几年前他虽然不起眼儿,如今却已经拿下了半个江西行省和小半个湖南道!”(注2)

就在半刻钟之前,韩林儿曾经还亲手勾勒过朱重八的势力范围图,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此人。顿时身体微微晃了晃,略带些惊诧地说道:“娘亲居然也注意到了朱重八?可是,可是他跟孩儿素无往来,那个和州大总管的位置,也是刘丞相假借孩儿之手封的。孩儿忽然向他示好,他怎么可能会接受?到头来,恐怕又跟上次一样,落下个热脸贴别人冷屁股!”

说到最后一句,他的语调已经变得有些恼怒。当初他顶着触怒刘福通的风险赐予朱屠户王爵,按道理,对方应该有所表示才对。哪怕是送一份厚礼回来,也足以证明此人心中还有自己这个宋王。然而,那朱屠户却根本没接他的诏书,哪怕后来默认了吴王的封号,也仅仅限于口头上。在对内外颁发文告时,落款却依旧是淮扬大总管朱,根本不愿与延福宫这边多牵扯上分毫。

所以朱屠户只能用来威慑刘福通,令后者心存忌惮,不敢公然篡位。真正想要让朱屠户过汴梁来救驾,韩林儿自己都知道没指望。如今又崛起了一个关系更远的朱重八,他真不知道自家娘亲怎么就相信,此人会对宋室忠心耿耿?

“朱重八以忠孝治国,以宋儒理学号令天下。”杨氏早就料到儿子不会轻易听自己的安排,摇了摇头,继续低声补充。“而他的忠孝,肯定不是针对大元。无论当初谁封的他做和州大总管,你都是他的君。他欲继续打着忠孝这块牌匾吸引天下读书人和英雄豪杰,就不能公然把你不当回事儿。以上这些只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