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男儿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0部分(第1页)

“你看,你自己看!”定柱抹了下嘴角的血迹,用力将密报丢给贺唯一,让对方自己揣摩。

细作传回来的消息,并不是非常详尽,但已经足够让贺唯一将徐达的动作,分析得非常清楚。在消灭了东昌路的守军之后,此贼没有急着趁朝廷没有做出反应之时,继续扩大战果。而是将帅帐暂时立在了聊城,然后一边分派吴良谋、吴永淳、王弼、张定边等将肃清左右两翼的州县,一边着手整顿降兵降将,将其去芜存菁。

太不花是个人精,自知地位尴尬,又多少还对大都这边念着些同族之情。所以率部投降之后,就自己主动提出,要解甲归田,下辈子去做一个在朱总管庇护下的小民足矣。徐达和刘伯温再三挽留无果后,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求。修书给大总管府,请求按照太不花贡献和职位,赠与金银细软若干,各家商号股权若干,令其还没等离开军营,就已经腰缠超十万贯。

其他众新降将领见了,大部分都怦然心动。互相串联着,商量着,陆续向总参谋部提出了退役要求。对此,刘伯温也乐见其成,以最丰厚的报酬,回馈大伙的善意,并且准许他们带着自己的嫡系部属,一同离开。于是乎,短短数日之内,七万余降军,就散掉了大半儿。剩下三万出头除了打仗之外什么都不会干,并且心甘情愿替大总管府而战的,才被徐达留了下来,单独组成第九军,由阿斯兰暂且带领,进驻德州。

如此,徐达所部兵马,再度降低到了二十万之内。朱屠户那边的补给压力,也顿时大为减轻。但是,他们对大元朝的威胁,却愈发沉重。宛若一把出鞘的屠龙宝刀,高高举起,随时会发出致命一击。

第七十章 毒牙 (下)

第七十章 毒牙 (下)

“不行,必须找个地方先将兵马停下来,然后再做打算!”感觉到那随意可以让自己一分为二的刀锋,右相定柱捶打着甲板喃喃自语。保定、河间各地的达鲁花赤,都是汉军世侯。他们比太不花还不可靠,一旦他们在。。。。。”

“右相慎言!”到了此时,左相贺唯一的表现,却远比定柱这个主帅冷静。轻轻放下密报,低声打断,“此刻岂能再以血脉论忠诚?贺某祖上也是一个汉人。但此番只要右相不后退,贺某也绝不会转身弃军而去!”

他祖上是汉军将领,雍国公贺仁杰,因为在屠杀自己同族时战功卓著,被忽必烈特地赐了蒙古籍。因此他的正式名字叫做太平,只有极少数最亲近的人,才能叫他一声贺大人,或者唯一兄。但是他对大元的忠诚,却不比眼下任何人少分毫。特别是与已经背叛的哈麻、雪雪、太不花等地道的蒙古血脉比,更是一个天上几个地下。

“我不是说,不是说你。你知道,我一直,一直当你是蒙古人!”被贺唯一镇定的目光看得心里发虚,定柱摆摆手,红着脸解释,“我是怕,怕那姓张、姓董的几个,还有太尉月阔察儿。万一他们被太不花的结果鼓舞,争相投靠朱屠户,或者暗中又与皇上勾搭,你我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难道右相在出征之前,还想过要生还么?”贺唯一轻轻瞥了他一眼,继续笑着追问。

“这。。。。。?”定柱无言以对。在出发之前,他的确已经抱定了不取胜就战死的决心。然而,千古艰难唯一死。更何况他今年还不到五十岁,还没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因此,发现自己这边几乎没有任何取胜希望的时候,难免又开始犹豫是否回头。

“右相如果后悔了,可以现在就称病回返。大军就交给贺某好了,反正贺某领兵的经验,原本就比你多一些!”见定柱不敢回答自己的话,贺唯一索性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劝告。

“你胡说什么?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怎么可能一个人回去?我怎么可能弃军潜逃?!”定柱被看得心头火起,用力一拍甲板,腾地一下跳起老高,指着贺唯一的鼻子叫骂。

“行了,我知道你定柱不是那贪生怕死之辈!”贺唯一轻轻向后仰了下头,脸上的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事实上,你我自打离开大都那一刻起,就已经回不去了。若是埋头向前,不论胜败,家人或许还能苟全性命。若是半途而废,即便回到大都,也逃不过身死族灭的结局。不信,你尽管现在派人偷偷回去查验。看看那汪家奴父子,是不是已经又与皇上重归于好?!”

“你,你,你,你。。。。。?”右相定柱如遭雷击,哆嗦着不断后退,“你,你瞎说些什么?汪家奴跟咱们一起血洗了皇宫,他儿子桑哥失里又暗中替皇上联系过李思齐,被太子视为眼中钉!他们,他们怎么,怎么会。。。。。。”

“他们汪家,在陕西和甘肃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太子将来想要复国,就离不开他们汪家!”贺唯一仿佛早就看穿了一切,站起身,笑着补充。“除非太子身边,俱是些鼠目寸光之辈,否则,太子就不可能动他们父子两个。”

“那,那,那咱们,咱们可,可如何是好。回师,不行在,咱们得马上回师!”右相定柱像热锅上的蚂蚁般,转着圈嚷嚷。“现在回师,应该还来得及。我就不信,那汪家奴能挡得住你我倾力一击!”

“然后呢,是把皇上杀了,去投降朱屠户?还是继续跟皇上在大都城里耗着,直到一起被朱屠户俘虏?”贺唯一的话又从半空传来,带着早春时节特有的阴寒。“如果不是不想背负上弑君之恶名,你我当初早就动手把昏君给废掉了,又何必等到现在?而如果不废掉昏君,多杀一个汪家奴,和少杀一个汪家奴,又有什么分别?”

这句话说得极为透彻,让定柱根本无从反驳。如果当初血洗皇宫之时,他们就狠下心来把妥欢帖木儿给废掉,另行拥立一个皇子即位,后来也不至于又被妥欢帖木儿找到机会,逼着领军出征。而只要不废掉妥欢帖木儿,眼下回不回师,结果就都一样。杀掉一个汪家奴,还有李家奴,黄家奴,群臣中向来不乏见风使舵之辈。大都城内的皇亲国戚,也不会因为大敌当前,就停止对他们背后桶刀。

“事到如今,你我只能努力向前,死中求活!”见定柱被自己问得哑口无言,贺唯一想了想,继续补充,“皇上那个人你也知道,既舍不得手中权柄,又没有任何担当。只要你我一天没有战败,他就舍不得离开大都,真的去投奔太子。而万一你我已经战死沙场,他也顾不上再去对付你我的家人,立刻就会弃城出奔,逃之夭夭。而如果现在就班师回去,半途而废。会被将士们唾弃不说,只要你我不杀了皇上,用不了几天,皇上就有本事让你我身败名裂。你不用摇头,伯颜,脱脱就是前车之鉴。哈麻的下场已经是最好的,咱们这位皇上,虽然既不懂治国也不懂领兵,杀自己人的本事,却是一等一。连已故权相燕帖木儿,恐怕都望尘莫及!”

最后两句话,如同千斤重锤,狠狠砸在了定柱的胸口。令定柱继续连连后退,直到屁股顶上了船舱壁,才终于勉强站稳,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别说了,别说了!你说这些,我知道,我都知道!咱们不敢杀他,他却早有杀咱们之心。可除了去跟徐佃户拼命之外,就没别的办法了么?咱们,咱们干脆去。。。。。”

“你也不用想去投奔太子。太子那边,需要领兵打仗的千户、百户,需要筹划粮草的谋臣,需要这二十万士卒,唯独不需要的,就是两个丞相和一个知枢密院事!”贺唯一又笑了笑,艰难地摇头,“其实,在离开大都的当天,贺某早就想明白了。这件事必然出自皇上之手。是皇上勾结那群人,逼着咱们去跟徐达拼命。只有咱们都走了,他才能重新夺回对朝堂的控制,继续为所欲为。而贺某之所以看清楚了他的企图,还愿意主动求死。就是希望你我拼着一死,能令徐达损兵折将。如此,即便你我战败,淮安军顶多是拿下大都,绝对没有力气继续逼迫太子。假以时日,我大元,未必不能起死回生!”

他是个忠臣,所以思维不可用俗辈的想法来揣摩。明知道妥欢帖木儿想要推自己下地狱,也会纵身一跃。只求用自己和麾下士卒的尸骨将地狱添满,好让妥欢帖木儿父子能踏着尸体铺就的道路,直达彼岸。

右相定柱虽然惜命,论对大元的忠诚,却丝毫不比贺唯一这个赐籍的蒙古人少。听对方说得慷慨激昂,胸膛也瞬间被孤愤填满。咬了咬牙,拳头在半空中挥动,“也罢,姓贺的,既然你一心求死,某家就陪着你便是。黄泉路上,好歹也能彼此做个伴儿!”

“那是自然!届时奈何桥上,当与右相痛饮三百大碗!”贺唯一哈哈大笑,冲着定柱伸出手掌。

“不醉不休!”定柱含着泪,与他当中击掌。发誓这辈子要同生共死,不离不弃。

两个人都做出了最后决定,心情反而变得无比轻松。就在此刻,舱门外忽然传来了一个嘶哑的声音,“两位大人这是何苦?谁说此战有败无胜?某有一计,定可令朱屠户死无葬身之地!”

“谁?”

“滚进来!”定柱和贺唯一两个大惊失色,相继厉声断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