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贫家悍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部分(第1页)

张家几家人害怕了,找到张成那里表示想和李青等人一起度过难关。张成表示无能为力,当初李青说的很明白,只给他们三天考虑时间,三天过后死活不管。张家的五家人开始走动,想让多些人帮助他们让李青点头。李青知道后,让张成带了部分张家村的人离开李青地界,出去接应去各地收购的人。

年后朝廷的政令已经到了两道七十二州,各地纷纷开始挖井,储备粮食。家家户户都开始存水,存粮。各地粮食和水都开始紧张。

最早回来的是吴石,他是李青的脑残粉,对李青的命令全部执行,李青让三个月内必须回来,他两个半月准时的回来了。李青让所有人对他们这队人表示了感谢,感谢他们辛苦的出去收购,感谢他们能按照命令如期的归来。

第二批回来的是郑林和李贵,李青依然让所有人做了热情的欢迎和感谢。

第三批回来的人是李庚和三旺,李青除了表示对他们迟迟不归的担心,也让所有人做了欢迎和感谢。

最后一队是四喜带队,他回到李青地界已经是春耕开始后半个月。他去的是淮南道,部分没有粮食的百姓已经开始逃荒了。他们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批难民,难民抢劫粮草。还好李青让张成提前带人接应,才无一人死亡。

四喜带人回来后,李青问了整个路上的过程。开始他们是打算准时回来的,因为遇见了一个北上的粮商,四喜才决定留下收粮的,四喜觉得他们收的最多,以后才会得到李青的重用。

在李青地界不管何时,李青重要的事都是找吴天,张成,李仁商量。就连吴石,李庚和郑林都比他们三兄弟做的事情重要。三娘总在他跟前让他多管点事,以后家业不能给外人,是要李家继承的,张成只是个姑爷,吴天更是外人。

所以在有人提议多收些粮食时候,四喜就动心了。可是仍有少数几人反对,其中一人叫李斌,见反对无用后写了信回李青地界,信被四处接人的张成拦截到了。

张成看到信后,赶紧带人前往淮南道接应。在河南道与淮南道地界处,张成等人遇见了和难民对持的四喜一行人。多亏了李斌一路上的联系,才能让张成带人找到他们。

李青得知事情经过后,没有生气,也没有做任何的处罚。就连天天跟在李青身后的王文生,见到如此冷静的李青都感到害怕。他们老大这是暴风雨的前奏吗?

李青吩咐人进城里请医馆大夫过来,还让打听一下有没有哪个医馆愿意入住李青地界的。如果有原意的,全部医馆家人都接过来,李青送房子,签长工契约。

李青还亲自带了礼品,去看了受伤的人,并且履行了契约条款。等他们伤养好后,那几个反对四喜当初决定的人都得到了重用,尤其是李斌。那些鼓动四喜留下收粮的人都安排在了不重要的位置上。四喜被李青彻底遗忘了,李青对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人死活的人,要给予最严厉的惩罚。

山上的寨子建设完成了,李青让所有老人孩子都搬去李青山去住。山寨的哨岗由吴石带领的孩子组成的少年民兵把守。李宅由三旺带人把手。李青地界周边算上大门,总共有四处需要把守。河上架了桥,桥上的哨岗由吴天带人把手;李青地界正门的城楼由王文生和李仁把守,李仁为主。剩下两处在张家村和吴家村的外侧,虽然那边正常是过不到人的,但是李青怕万一,那两处地方就由李庚和郑林把守。

由于张族长提出跟李青合作抗旱不成,那八家人抱成了一团,要和李青据理力争,李青怕张成难做,就让张成去了县城,张成住在县衙里,跟县令商议后续的合作。

现在旱灾已经开始了,临安县县令由于提前做了防范,和递交上书,被上峰狠狠的表扬了一番。如果这次临安县能挺过去,他最少官升两级。县令很是感激李青,也知道这次的旱灾,临安县是要依靠李青地界的。所以热情款待了张成,表示他们愿意听李青的吩咐做事。

从入春开始,一场雨都没有下过,四月份开始就有其他村子的难民到临安县避难了。临安县是个中下县,人口在一千两百户左右。临安县治理的有八个村子,除了李青地界的三个村子,其他的五个村子都有难民陆续的来到临安县避难。

第八十五章 防卫力量

临安县的大户多数都逃往去了府城或是其他地区。临安县存粮和救济粮有限,不只是临安县,灾区的各县救济粮都有限,尤其是他们重灾区。粮食由朝廷救济,可是水怎么办呢。县令没了办法,只能请张成代为转达临安县现在的情况,希望李青能出手帮助。

李青听张成说难民的事,给临安县县令写了一封信。

信上的内容是:他只管当初的承诺,管衙门里所有人的吃喝;其他百姓他是无能为力。但是他有一个建议,就是让县令公开县里的存粮和官府赈灾下发的粮食。李青地界现在拿出一百担粮食和一百担水出售,难民可以拿着户籍到县衙处登记,凡是有地契房契的人,可以拿房契地契换取一定的粮食和水。

也可以用房契地契作为抵押,借粮食和水,但是抵押换取的会比较少,而且抵押有风险,如果一年内还不上,抵押物就会归李青所有。有户籍没有房子和地的,可以卖身,只要是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壮年,都可以卖身。

他们卖身还可以换取粮食和水给家里人。如果一家人有壮年不想与家人分开又想要卖身的,可以拿房契地契,或是粮食钱财买‘卖身的名额’,一个卖身的名额算一老的和一小。也可以是你自己卖身,卖身后不要任何钱粮,一个卖身人可以带一老一小。算是卖一送二,不要卖身钱。

临安县县令看到李青的书信时,发呆了半盏茶的时间。临安县县令说道:“李青小友不愧是能建立李青地界的人啊”。

李青写信的时候,张成就在一旁,当时他就有劝李青别这样做,这样不是占百姓便宜么。他们就设个粥棚做个善人多好,李青没跟张成解释,就让他照办。张成没想到县令大人既然答应了。

县令能不同意吗,现在看来是李青占了便宜,可是这旱灾要多久才过去,李青能救灾多久,凭什么一直救济他们。如果李青突然停止救济,难民会不会造反闹事。人要死的时候,是不会管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李青这样做,加大了自己的财力和人力,又保障了临安县灾民的吃食,简直是一举两得。

临安县县令颁发了一道命令贴在城门处,还让人时不时的念给大家听。穷苦的百姓都要饿死渴死了,听到有人愿意买他们回去,带着户籍去了县衙。

县衙主簿核对了户籍,没有问题的,就按照李青说的,卖一带二的方式,给那些人开具了证明,写上了一家的信息。卖好的人就先住在县衙,满了十人,张成就派人赶着马车把他们送回李青地界。

不愿意卖身的人就拿银钱地契换取粮食和水,李青的家底在无上限的增加。

王文生在李青地界大门处严查这些人的证明,然后安排他们的住处。原来村子里的人,都住到了山上。村子里现在住的只有民兵团,守在各处哨岗的人是就近住的。剩下的房子都被李青征用了,就给新买来的人住。被买来的人看到有如此好的待遇,心里更放心了。

李青地界之前不愿意配合的那八户人家又开始闹上了,他们也没有水了。李青在上游河道干涸的时候,就切断了水源。张族长找了两天,李青都以上游水源枯竭为由给他堵了回去,而且还让他们去上游查看。李青现在用的水,都是私人的,是自己家的存水。各家都有存水,只不过是多是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