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铜佛恩仇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部分(第1页)

李夕、高耷反正是捧着太监说吧。此时李夕、高耷两个人没有商量,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办法让太监给他们画个颐和园的地形图。因为这是绿林人师徒相传的做案程序。有了地图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但怎么说呢?高耷假作欲说又止的样子对伙计道:“你看我的亲戚求我一件事,我又没这个能耐,公公能办,可我这刚见面就求他老人家,说不出口啊。”伙计笑道:“是什么事你不妨说出来,让公公听听,能办多给他老人家点好处,不是两全其美吗?何乐不为呢?”“那我就厚着脸皮说了?”高耷说。“你尽管说。”伙计道。

“我有一个亲戚 ,有钱。”高耷把那个“有”特别强调的拉长了声。“他在我们湖北是出了名的财主。他知道苏州有什么网师园、拙政园,无锡有寄畅园,他心里不服啊,说我有的是钱,我要弄个比他们好的。可找了许多园子匠人画图,没有一个他满意的。当时我多了一句嘴,说再好你超得过太后老佛爷的颐和园吗?他还就认真了,跟我闹着找颐和园的草图,说哪怕是个草图他出一百两银子。”

“哈哈……,明儿你拿一百两银子来,这个买卖我替我老伯应下了。”伙计说。

“猴崽子,你摸摸脑袋还在你脖子上吗?”太监说。

“公公,有那么邪乎?”李夕假意问太监。

“怎么没有?”太监煞有介事的说。

“不,公公理解错了。我那亲戚不是要园子的地图,谁有那个胆儿啊?他只是要个大致的草图用来参照。比如这里是山,那里是水,这里是房子,那里是桥……”高耷说到这里对伙计说:“你拿张白纸和笔来。”伙计随即伸手从柜台上取来纸、笔、墨盒。高耷问太监:“您出来的北宫门在这里吧?”说着在纸的东北角画了一个小圈,接着又问北宫门的南面、东面、西面是什么。如此类推的问了一遍。随着一问一答,片刻工夫,一张颐和园草图出来了。这么说吧,贼没有笨蛋,一个赛一个机灵。李夕、高耷没什么文化,更没学过设计。要是设计图他们肯定画不出来,但这样的草图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白玩儿。

“公公,您喝茶。明后天我给您送来黄山云雾、蒙山仙品各一斤。您老需要什么跟我这兄弟说。”李夕随意说着指了指伙计。其实他心想,草图都到手了,别说没好茶,有也轮不到你这个不男不女的家伙啊。

“公公,园子里那个铜亭子,干什么用的?有人说让八国联军把窗户弄走了,是吗?”高耷想对铜亭子多了解些,于是勾引着太监说话。

“嗨,原来这个亭子里有万尊铜佛,前几年八国联军闹北京,被劫掠一空,现在只剩了一尊,孤零零的摆在铜桌上面。如今窗户也没有了。好在里面除了一张铜桌,一尊巴掌大的铜佛什么也没有。”太监平淡的说。他哪里知道这两个家伙心怀叵测呢。

“铜亭子在山上还是在山下?”高耷问。

“在万寿山的西边山上。”太监说。高达听罢,故意用手在图纸上乱指。太监边纠正着边指着告诉高耷说:“你看这里是佛香阁,最高,这里紧挨着它,比它地势低的这个山头上,就是铜亭子的地方 。”太监说罢叹了口气道:“看守颐和园的总以为老百姓是贼,,其实真正的贼还是洋人啊。”李夕、高耷假意逢迎着道:“是啊,是啊。那看守的兵丁还不得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的? ”

“嗨,这个我就得给你说说了。”太监说。李夕递着稀罕儿说:“太好了,您让我们也长点学问。”太监说:“干我们这行伺候主子的分几种。有伺候皇上、皇后、妃子的,有伺候皇子、公主、皇孙的。再有就是没有固定主子的,像扫院子、拉水、烧火、作饭杂役的。哪儿能都在皇宫里?我们属于宗庙、园囿的。我们这里头也有玩刀枪、弓箭、火枪的,是在园子里护卫。你还别小看我们,这园子里,除了我们还不许兵丁进呢。现在除了太后老佛爷来时护卫多,平时用不了那么多人。守住几个大门,加几个游哨巡视也就不过如此。而且只是在前边万寿山这块儿。海子西面耕织图那面如今成了学堂。不过有几个看门人罢了。”太监说罢指着北宫门道:“园子外面夜里倒是有兵丁巡视,不过十来个人罢了。”

李夕觉得已经基本了解了颐和园内部的情况,再多问恐怕太监生疑,于是向高耷使了个眼色。高耷随手将画的草图哗哗撕碎,那意思是告诉太监,我们并没有从你这里得到颐和园的草图,你不必担心。其实那草图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子里了。

高耷陪着笑脸对太监道:“园外当差的兵丁都有两下子吧?”太监叹息道:“可不有两下子吗?可惜一下子给了窑子,一下子给了大烟馆。”高耷、李夕听到这里真不亚于三伏吃了冰核,舒服极了。他们不用再担心,一旦被发现无法脱身了。“不过呢,也不能全赖这些兵丁,现在有了火枪,操练武艺也没多大用处了。”太监话头一转道,俩人一听,又不免担心起来。不过他们觉得这条信息很重要,提醒了他们,行动一定要诡秘。

李夕和高耷从茶馆出来后又顺原路返回,在返回经过北宫门往西一段围墙时,又仔细的查看了这里的地势。觉得从这里到铜亭的距离近,只要进了围墙再翻一道土坡就到了。而且这里树林茂密容易隐蔽,一旦被发现可以很快逃出围墙。到时候一人盗铜佛,一人在这里接应比较严谨。而从早晨看的那个地方进入虽然不易被发现,但一旦有失,逃出围墙的路程太远,很容易被火枪击中。两人斟酌半天,最后确定,在北宫门西面里面有棵树的围墙地方进入。

俩人商定好后回到北宫门,雇了辆马车直接回到了木村、山野住的前门西河沿客店。

再说木村、山野、笱松三个人静等着李夕、高耷的回音。山野的舅父龟田一郎的身份是古董商,暗地里是日本住华公使在华的特务。不过龟田对于古董确实有专门的学问,尤其精通中国古铜器研究。他来华的目的就是合法、不合法的窃取中国古铜器。在这方面似乎不惜用重金。当然他不会出钱,他也是转卖给日本的收藏者。

山野把准备盗取颐和园铜佛的事和龟田一说,龟田当时就说:“有西,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买卖。你转告那个人,颐和园铜亭的弥勒铜佛,我见过。那是大清国招待国际友人带我们游览颐和园时我见到的。那铜佛的造型、色泽都给我留下了美妙的记忆。你告诉他,我们会给个上好的价钱的。”

山野疑惑的问:“这个铜佛为什么值这么多钱?”龟田笑呵呵的说:“中国铜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世界任何国家的铜器所不可比拟的。首先,中国的文化不止博大而且深邃。中国自古崇尚自然,但说自然又不是纯自然,而是具有人为艺术因素在内的自然。拿中国的铜器来说,他的造型、比例、色泽,无不予人以美感、遐想、憧憬,甚至具有教化的力量。最高境界的铜器摆脱了物的范畴,升华到理的境界。因此它实而虚,虚而实。拿色泽来说,不同元素比例造成了颜色有别,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色泽一定要温润。温润是怎样一个概念?怎样一个标准?谁能说得出?恐怕只有用心去感悟了。中国人说,中庸之为德也至矣。又说,过犹不及。其实都是强调一个温润,所谓不瘟不火。中国人喜欢玉,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温润,所以中国人赞誉人用温其如玉。中国的铜器也是秉承了这个原则,由物到人都强调的是中庸。你看世界哪个国家的艺术品能达到如此境界?所以中国的铜器堪称世界一流啊。无可比拟,无可比拟啊。我们大和民族是优等人种,我们要揽世界的宝藏归我们所有,所以一切有价值的我们要统统的拿来,证明我们是最富有、最文明、最进步、最强大、最具有统治力的民族。”

您瞧,他前面评价中国的铜器是多客观明白啊,怎么说着说着变了频道了呢?而这就是那个时期日本极右势力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