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战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3页)

李天佑少时挑担叫卖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尽管3次负伤,但他在红军中仍是冲锋跑得最快、行军走最远也累不着的“铁汉”,战士们戏称他为《水浒》里的“神宗太保戴宗”。但是一想起这3次负伤,他说:“我挑担卖柴,脚劲练了好几年。这3次负伤都差点把它废了,幸好天不亡我!”

5小连长办大事

在红军时期,李天佑虽是个小小的连长,但总能在关键时刻担当重任,做出不一般的事情来,被战士们称为“小连长,办大事”。

(1)打武冈

1930年11月,李天佑和党代表吴西带领特务连跟随红7军主力,告别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向北来到了湖南一个叫武冈的地方。

这时季节已经是寒冬12月了,但红7军上上下下还都是单衣单裤。而武冈是湘西重镇,是一个比较富饶的地方。为了解决战士们的穿衣御寒问题,李明瑞决定攻下武冈城,解决一些给养。

当夜,红7军4个团一起攻城。但战士们仍遇到老问题:少子弹缺炸药。为了节约子弹,攻城时,李明瑞不得不下令放鞭炮来迷惑黑暗中的敌兵。守敌也很狡猾,立即在城边挂起灯笼,并向红军阵地扔火团。结果,几十个火团扔下来,城墙下亮如白天,不仅放鞭炮不管用,攻城战士完全暴露,而且还在一些地方引起大火,顿时伤亡大增。李明瑞一看情况紧急,立即对身边的李天佑下令说:

“你把特务连拉上去,对准灯笼打!”

特务连战士都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神枪手,又受过严格的训练,枪法如神,别说打灯笼,就是天上的飞鸟也是说打就能打下的。他们在连长的带领下,拔出手枪,“啪,啪,啪”,一枪一盏,大显神威。不一会儿,便把灯光全部打灭了,城下立即暗下来。守军怎么瞄也难瞄准了,霎时变成了“瞎猫”。

但是,武冈城高池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红7军攻打了5天5夜,仍没攻下,伤亡很大,结果湘军8个团赶来增援,李瑞明只好率部且战且退。谁知红7军撤退,城内守敌突然从城内冲出来,进行“追击”,红7军腹背受敌,又乱了起来。为了稳定军心,李明瑞、张云逸等站在山坡上指挥着战士们撤退。守敌已近在眼前了。又到了一个万分危急的时刻,李明瑞又对负责警卫的李天佑说:

“你带特务连掩护军部撤退!”

李天佑和吴西两人各带半个连,埋伏路边,交替掩护军首长和机关撤退。敌前卫部队都是湘西土匪出身的亡命之徒,撒腿死死穷追,边追边哇哇地喊,这还不说,他们火力猛,枪法又很准。幸好断后的特务连的战士们也是精兵,他们沉着应战,边打边撤……因此,尽管土匪勇猛如恶狼,但还是被特务连这些“小老虎”们堵住,双方在一个个关口拼死地较量着。

激战中,突然,一颗子弹向党代表吴西飞来,他慌忙一躲,谁知却反被射中了胸口,只听“铛”的一声,子弹掉了下来。他用手一摸,原来子弹击中了缠绑在自己身上的银元袋子上。这是全连的伙食费。他一摸,钱袋子里滚出一个银元,他一看银元竟然被打凹了,原来是银元“暗中护着”他才没伤着皮肉。李天佑听到子弹啸声,惊问:

“老吴,怎么样?”

吴西举出那块被打凹的银元,又瞧了瞧,然后把它一扔,幽默地笑道:“子弹有眼,银元护命。嘿!我命大!”

李天佑也报之一笑:“这子弹也爱钱哩!”

由于特务连顶住了追敌,红7军部队有秩序地向新宁方向撤退。大部队走了很远,李天佑才率领特务连边打边撤,然后摆脱了敌兵的追击,追赶军部而去。

事后,李明瑞说:“打武冈,打武冈,特务连,帮大忙;李天佑,李天佑,老天保佑,救了军部,救了7军。”

(2)连长抓纪律

李天佑年纪很小就带兵打仗,但他却“治军很有水平”。

1931年初,红7军攻打大城市不成,只得迎着寒风大雪,艰苦地行军转战。由于一路行军作战,部队严重减员,在风雪途中,特务连也有个别战士纪律松弛,经不住严峻的考验,开始违反行军纪律。于是,李天佑连长开始了“抓纪律”。

一次,两个刚转来特务连当战士的俘虏兵,在行军途中宿营时,住在路旁老乡的空茅屋里,晚上生火取暖,不慎引起茅屋起火,烧成灰烬。

李天佑知道后,非常愤怒,立即查究严办。两名战士的错误,按军纪可以处决,但他考虑到他们是刚当红7军战士不久的俘虏,便从宽处理,责令他们两人站在路边,给战士们当“活教材”。

其他战士从这里经过,看到他们“罚站”,深受教育。

又有一次,几个战士宿营在老乡家中,看到老乡中家一只狗很肥,于是把它宰了吃肉,一来为打牙祭,二来可增加热量御寒。他们把狗煮了后,也没忘端了一碗给连长。

李天佑断然拒绝,说:“老百姓的看门狗变成了你们碗中的肉,我不能吃。”

随后,他集合全连专门讲为什么不能随便杀狗吃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