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论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全篇 宪问篇第十四(第1页)

【本篇引语】

《宪问》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原文】

14·1

宪(1)问耻。子曰:“邦有道,谷(2);邦无道,谷,耻也。”“克、伐(3)、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1)宪:姓原名宪,孔子的学生。

(2)谷:这里指做官者的俸禄。

(3)伐:自夸。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评析】

在《述而》篇第13章里,孔子谈到过有关“耻”的问题,本章又提到“耻”的问题。孔子在这里认为,做官的人应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忠,无论国家有道还是无道,都照样拿俸禄的人,就是无耻。在本章第二个层次中,孔子又谈到“仁”的题。仁的标准很高,孔子在这里认为脱除了“好胜、自夸、怨恨、贪欲”的人难能可贵,但究竟合不合“仁”,他说就不得而知。显然,“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

14·2

子曰:“士而怀居(1),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1)怀居: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

【译文】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原文】

14·3

子曰:“邦有道,危(1)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

【注释】(1)危:直,正直。

(2)孙:同“逊”。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评析】

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当国家有道时,可以直述其言,但国家无道时,就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祸端。这是一种为政之道。当然,今天这样的作法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在一些为官者那里,更是精于此道,这是应当给予批评的。

【原文】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