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组织部长2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漫画作者是谁(第1页)

三十三

贾士贞的脑海里还清晰地浮现着刚才在市委大院里碰到尚以军和那个年轻女人的一幕,要不是亲眼目睹,他怎么也不会相信,一个六十多岁的单位一把手,竟然不顾影响和一个女人公然在机关大院里勾肩搭背。可他就是想不起来那个武友新的丈夫是谁,他怎么也记不起来了,但是,他却又一直在想这个事,说不定她丈夫还真的是什么重要人物,他这个人就是认真。他决定要弄清楚她的丈夫到底是什么人,她这样放肆都不管一管?

贾士贞在这种心烦意乱的状态中匆匆来到太平洋商厦,商厦门前的高音喇叭里响着刺耳的叫卖声。突然一个男人挡住他的去路,他定睛一看,原来是鲁晓亮。

鲁晓亮问:“咱们去哪儿?”

贾士贞说:“往郊外,远一点,家常便饭就行。”

鲁晓亮笑笑说:“难得我能邀请到市委组织部长,按理说起码我应该选个四星级宾馆,弄点鹿茸牛鞭什么的给你补补。”

贾士贞说:“我这年龄哪需要补啊,自从离开老婆到西臾之后,不知浪费多少千军万马!”

鲁晓亮大笑起来,说:“怎么不需要?培养人才嘛!”

两人一边走一边大笑着上了一辆面的,上车后鲁晓亮让驾驶员顺着这条街一直往南走。到了那条旧城古街,两人下了面的,进了一家土菜馆,选了一个安静的小包间,点了菜,要了两瓶啤酒。

鲁晓亮喝了一口冰啤酒,看看贾士贞说:“贾部长,我不明白,你怎么突然这么谨慎起来了,连见我这个公安局长也要避人耳目?”

贾士贞说:“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组织部,只管他们干部工作,该提拔的就提拔,该做好人的就做好人,多栽花少栽刺,什么矛盾也惹不上。可是我现在,偏偏像截流供水一样,筑起一条堤坝,那些渴望提拔的干部被拦在里面,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了。就在前天晚上,我从下臾回来,到了半路,估计也只有9点多钟,竟然有一辆本田商务车故意向我们的车撞过来,幸好小苗眼尖手块,当时恐怕只差0。1毫米,我们的车就冲到稻田里了,幸好没酿成大祸。”

鲁晓亮把啤酒往桌子上一摔,骂道:“狗日的,胆大包天!”鲁晓亮涨红脸又说:“怎么当时没让交警大队去人?”

贾士贞摆摆手说:“鲁局长,你以为我是谁呀!这事万万不能惊动,传出去有什么好处,你记住,千万不能声张。”

“那这事怎么办?”鲁晓亮急了,“你能保证以后这帮家伙就罢手了?”

“我自己当心就是了。”

鲁晓亮喝一大口啤酒说:“不能公开查,暗中也非把这事弄清楚不可。否则我这公安局长岂不是吃干饭的?我们不能助纣为虐呀!”

贾士贞说:“怎么不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现在说说乔柏明的事吧!”

鲁晓亮说:“乔柏明外逃的根本原因现在还很难说,从初步审讯情况看,韩士银肯定是他派人杀的,至于他为什么要杀韩士银,韩士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都有待于进一步查实。”

“这些就不是我管的了,下一步就按照程序,交给司法部门去吧!”

“有一件事我觉得非常奇怪,我们在韩士银家发现了那几幅漫画的底稿。”鲁晓亮说着,从包里取出那几张漫画手稿,贾士贞打开一看,这几幅漫画和《臾山晚报》上刊登过的漫画很相似,漫画是用上等宣纸画的,上面只有日期,没有落款。贾士贞想到报纸上登出的漫画也没有落款,难道韩士银是漫画的作者?如果漫画是他所为,贾士贞就不觉得奇怪了,因为他那天夜里被侯永文带走后不久,韩士银就到场了,应该说侯永文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瞒着韩士银。想到这里贾士贞又说服不了自己了,如果韩士银知道他就是市委组织部长,他作为县公安局长无论如何也会阻止侯永文的行为的;如果说韩士银不知道他是市委组织部长,那么这漫画又是如何画出来的呢?从那三幅漫画看,只有完全了解内幕的人才能画出那样的漫画。

鲁晓亮提议,明天把这几幅漫画交给《臾山晚报》社副主编肖一鸣,看看当初给报社投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底稿。其实,对贾士贞来说,漫画的作者到底是谁,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对这样的事,发生在谁的身上谁都会有一种好奇心。贾士贞想了想,同意鲁晓亮去找肖一鸣核实一下,他自己还是不出场为好,只是嘱咐鲁晓亮,和肖一鸣不要涉及到漫画所画的内容。

第二天上午,鲁晓亮赶在上班前几分钟,出现在《臾山晚报》社的院子里。这里除了《臾山晚报》,还有《西臾日报》社,《奋斗》文学杂志,《西臾诗词》不少单位,尽管鲁晓亮换了一身便装,但还是有人认出他来,他们一听说公安局长找肖一鸣,就个个都怀疑肖主编出了什么事。偏偏就在这时肖一鸣蹬着自行车进了院子,等到他锁好自行车,往办公室走去时,鲁晓亮才跟在后面。肖主编开门刚进屋,鲁晓亮就到了,没等他说话,鲁晓亮就自我介绍了一番。肖一鸣不知发生了什么,急忙让座,鲁晓亮说明来意后,取出漫画底稿。肖一鸣反复看了半天,才找出原来的底稿,说:“鲁局长,你来看,你拿来的漫画显然和原来的底稿不是一回事,但是奇怪的是,它们却又都有着必然的联系。第一次的漫画也是三幅,只是内容不一样;第二次也是一幅,内容也不是一回事。”

鲁晓亮看着两份漫画稿,确实不是一回事,也许是出于多年做公安工作的职业习惯,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弄清这漫画的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他认定,给报社投稿的人和韩士银家里发现的漫画底稿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于是鲁晓亮和肖一鸣去了下臾。

贾士贞上午正准备上班,接到两个莫名的电话,一个是反映乔柏明的,其实乔柏明的问题现在已经不该向他这个组织部长反映了,既然乔柏明的县委书记已经免职,属于违纪的是纪委的事,属于刑事问题的要向司法部门反映。另一个电话却是为高兴明鸣不平的。市委常委会已经开过两次,高兴明要离开组织部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且不是提拔,也不是重用,连副市级的待遇也不享受,打电话的人不肯报名字,贾士贞再多问一句,电话早挂断了。

其实贾士贞哪里不知道,这几个月来,西臾市委组织部工作千头万绪,几位副部长原来的分工虽然没有宣布变动,但是,那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所有的工作都由他自己亲自处理。更荒唐的是,由于中层的八个科长都实行公选,原来的科长也就自动靠了边,而且组织部平日最热点的考察,选拔干部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不过贾士贞心中有数,他能把网撒出去就一定能把它收回来,也就是所谓的大乱达到大治吧!他要在八名公选科长到位前后把高兴明安排到位,同时把张敬原和庄同高尽快调出市委组织部。

一进办公室,公选办的小孙和卫炳乾就站在门口了,两人是来汇报公选组织部科长公示后的群众反映的事的。

八名科长候选人共有二十四位,每个岗位公示文化考试和答辩总分的前三名。按照公选规定在二十四名候选人中,公示后只要群众反映的问题都必须查清。从目前的情况看,报考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的第一名陈江华是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群众反映他每次到县民政局工作时都收受高档香烟,逢年过节还有受红包的现象。贾士贞想,如果这个陈江华真的是有这样的情节,当然不宜到市委组织部工作。这样,报组织部办公室的第二名就是赵欣了,他是市志史办公室科长,是周一兰的表弟。贾士贞心里矛盾起来了,他既希望赵欣能够凭本领公选到组织部来,也确实担心为此而引起社会上的误解。当考试分数公布后,他看到赵欣居第二名,但是和第一名的分数悬殊太大,按照公选规定,文化考试占百分之七十的比例,赵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过第一名的。然而,现在第一名的陈江华却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他真如群众反映的那样,就必然要取消他的资格,那么排名的第二的赵欣自然会变成第一名,成为市委组织部的办公室主任。

于是贾士贞让小孙和卫炳乾立即按分工,通知考察组根据群众反映的材料进行核实。

小孙和卫炳乾走后,贾士贞静下心来一想,必须尽快让组织部的干部到位,下一步就进行全市县处级干部公选的试点工作。于是他拨通了常书记的电话,问常书记什么时候和高兴明谈话,常友连说他正准备打电话,让他现在就去市委大楼。

贾士贞来到常书记办公室,常友连说,他已经让办公室通知高兴明到他办公室了。

过去常委会研究干部之后,会当场决定如何谈话如何发文,有时还要求谈话后几日内必须交清原单位手续,到新岗位报到。可是这次常委会开过之后一直没有人提出谈话和发文的事。是啊,一共只研究三名县处级领导,乔柏明不需这个程序了,而林水办的尚以军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四岁,哪里需要什么谈话,他现在不是职务问题,而是坚决不同意扣他到年龄没退休多领的工资问题,那么剩下的只有高兴明一个人了。其实常友连不是因为工作忙,而是按照惯例,像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工作变动怎么能安排到政协去当副秘书长呢?在第一次常委会上,他也考虑过,准备给他一个助理巡视员的职务,让他享受一下待遇,也算是一个安慰。然而他从贾士贞的讲话中感觉到了什么,所以形成让高兴明到市委统战部当副部长的意见。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这关键时刻,乔柏明逃跑被抓获,常友连因此在第二天的紧急常委会上立即改变了第一次常委会的意见,让高兴明任政协副秘书长。

高兴明过去也常到市委书记办公室来汇报工作,特别是他当常务副部长那几年,有时他是陪同部长一起向书记汇报干部问题,也有时受部长之托,单独向市委书记汇报。应该说,不仅他对常书记比较熟悉,常书记对他也算是比较了解的。

官场上的规则就是这个样子,官大一级压死人。高兴明在组织部时间那么长,他十分了解该怎么做上级,也知道如何做下级,这些年来,他对市委书记、副书记,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处处小心谨慎,很清楚低一级必然矮三分的道理。这与年龄没关系,和乘公共汽车不同。乘公共汽车时,一旦有年纪大的人上车,会有语音提示,请给老弱病残让座,而且也真的有人让座;官场上则不同,谁会给后来的人让座?世间绝没有这样高风亮节的人,抢都抢不到手。五十岁的处长见了三十岁的厅长,你得照样像孙子见了爷爷,给厅长赔笑,向厅长献媚;三十岁厅长有专车,五十岁的处长蹬自行车,这是中国官场的习惯、美德,谁也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