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虎出南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虎出南亚》内容简介

1942年1月,驻泰日军越过泰缅边境发动了侵缅战争。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5、第6、第66军共十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从1942年3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先后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战役的胜利,这是南进日军自太平洋战争以来遭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中国军队这次远征作战,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而,缅甸失守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至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的空中航线。退入英属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则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指导下进行整训,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在滇西组建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为盟军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反攻作准备。

1943年10月,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攻势,贯通中印公路,中国驻印军于缅北开始实施反攻作战计划。1944年3月,我驻印军先后攻占孟关和孟拱,逐渐包围密###。5~6月间,中国远征军在怒江地区全线反攻,战腾冲,攻松山,克龙陵,将入侵日军赶出国门。与此同时,我驻印军占八莫,克南坎,在芒友与南下的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打通。我驻印军新1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戍,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圆满结束。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海外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主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三十余万多人,伤亡十余万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虎出南亚》相关评论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戴安澜(时为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

物资胜于精神,此次我军缅北作战之所以成功者,实以我军装备较敌为优。我之火力完全可以压倒敌人,敌日埋头于工事中,坐受我炮火之轰击。而空军又绝对优势,我昼夜自由活动,敌则昼伏夜动,彼我情势实与我上海战役相反。此足以证明我军只要有好装备,即可战胜敌人……盖我军精神条件早经具备,所缺者物质条件耳。如能以物资上之充实,精到之训练,则可战胜一切也。

——赵学渊(《缅战回忆录》作者)

蒋介石认为,中国军队刚刚进入缅甸,立足未稳,应该首先把脚站稳,然后才能考虑进攻的问题。史迪威不听蒋介石的,结果中国远征军最初的惨败,败得很惨。所以,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史迪威是个笨蛋,完全否认史迪威的军事才能。我认为他看得不全面,史迪威在后面的作战里,特别是指挥从印度进攻缅甸的那支部队打了很多胜仗,所以,应该说史迪威是对中国抗战有功的国际友人。但他看不起国民政府,看不起蒋介石,而且曾经想夺取中国的军权,甚至曾经计划要暗杀蒋介石。

——杨天石(民国史专家、中国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员)

1942年夏季,中国远征军是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以自己的悲壮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决定性会战的胜利,并通过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朝胜利方向转变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大环节,这就足以证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重大军事贡献。

——倪乐雄(著名军事学者、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核心卖点

《愤怒的子弹》作者周健良、《雪亮军刀》作者张磊联袂推荐:

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之战,后又攻胡康河谷,穿孟拱河谷,围密###,渡怒江,战腾冲,克松山,占龙陵,最后解放滇西,反攻缅北,中国远征军痛击日寇,壮我国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虎出南亚》目录(1)

第一章 缅甸危机1

蒋介石善于深入浅出,用一个事例说明了远征军此行的目的。他紧接着说:“自唐明两朝以来,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军队,为了保卫疆土首次出国作战,抗击犯我之敌。中国人受列强之屈辱达百年之久,西方总有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希望远征军全体将士精诚团结,奋力向前,打出军威,打出国威来,确保滇缅公路畅通无阻,确保西南大后方安然无恙。”

第二章 风云突变16

日本人已经全面进攻缅甸,靠近泰国边境的交通枢纽城市毛淡棉战事吃紧,危在旦夕。范一林穿起大衣,马上到师部告诉钟进山。远征军还没有上路,小日本就偷偷地行动了。钟进山坐不住了,得赶快走啊,否则小日本三下五除二,解决了缅甸,还打鸟的仗了。

第三章 拯救英军38

亚历山大上将既激动又难过,忘记了头上没有军帽,他缓缓地举起右手,端端正正地还了个礼。这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第一位大英帝国的将军向低级别的中国军官行礼,如果历史没有记错的话,这可是第一次啊。夹杂逃难人群中的许多美英记者,纷纷涌到范一林和亚历山大面前,举起照相机定格范一林和亚历山大握手的历史瞬间。

第四章 血溅日寇69

这个反冲锋,与其说是战略上的胜利,不如说是一种军队打仗的气势,就是向小鬼子证明证明中国军队不是吃软饭的。既然目的达到了,千万不可贪得无厌。钟进山此时此刻的心里还有另外一种心境,这是向小鬼子示威啊,中国人一个师照样可以撵着你小日本一个师团的屁股跑,可这一定会激怒日军的,毕竟军人不仅仅有身躯不怕子弹,还有脸面可怕伤心呢。

第五章 魂断瓦城117

美军中将史迪威率领的小股部队,顺利抵达钦敦江霍马林渡口。他们经过十多天艰苦跋涉,成功翻越那加山,终于于1942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英帕尔,全体人员中竟无一人失踪,无一人死亡,无一人掉队。

第六章 野人山记165

丛林中这条粘了人迹的山路在延伸,在向中国边境缓慢地延伸,这是中国远征军官兵们挥泪洒血踩出来的一条血路。荣誉一团沿着第5军第96师回国的路线,日夜兼程地急速前进。沿途上,偶然可以看到山民狩猎歇脚的小棚子,路上被踩得弯了腰的小草,能依稀看到一些人烟,缅甸北部若断若连的野人山已经渐渐地躲到了身后。

第七章 异国他乡212

入缅日军第15军切断滇缅公路以后,仅仅是靠美国驻印空运大队通过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抗战的需要。在整个庞大的缅北反攻计划“安纳吉姆”中,史迪威计划从中美两军抽出两个工兵团,从印度利多修筑一条公路,穿过缅甸北部山区,从缅甸密###方向与滇缅公路衔接。等盟军进入缅甸北部反攻时,部队可以顺着公路推进,还能够很快地通过利多公路向中国运送物资。

第八章 临危受命248

战争本来就是政治的延续,自然融入政治奥妙无穷的深渊中。制定盟军反攻缅甸计划的过程酷似一场游戏,史迪威在这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一个理儿,政治家打军事牌,抽牌的手那是政治,军事家打军事牌,抽牌的手仅仅是战机和自身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