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太皇太后的第二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好歹是真的学了些东西。

有一句话叫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浑身都是冷汗,偏一个计策都想不出来。然而我却忽然想起来当日在行宫内,礼部承上来的大婚吉日。白纸黑字,赫然是写着:

宜:嫁娶、开光、祈福、纳采、入宅、求嗣;

忌:出兵、迁徙、兵刃血光。

莫非冥冥之中真的已有注定?

我全然不敢再想下去。

紫宸殿灯火通明,我一路走进,冷眼四顾,已见到包括连仲甫、连城父子,卫子骁,及朱洪、蔡景卢、李琰等新上任的将领的随侍们都候在殿外,心里便明白这必定是已经召来大臣们商谈了。

我的身份并不宜深夜与外臣共处一室,便直接行至偏殿,遣了人去请小猴子。不多时他便过来,与我道:“孙儿见皇祖母身子才刚好些,不敢打扰祖母休息,本还想着明早再告知皇祖母。是哪个多嘴长舌,如此夜了还让皇祖母跑来一趟!”

我忙柔声道:“无妨。我本就还未睡下。匈奴攻来,兹事体大,皇帝可想好如何应对?”

小猴子思忖片刻,道:“二十八万大军,有十万都是铁骑,着实棘手。已连破河西一带,浩荡直逼腹地而来。但皇朝底蕴也容不得他们小觑,朕已在与众大臣商量解决之法,尽快遣将带兵过去,想必定能大破匈奴而归!”

这是他第一次在我面前亦自称“朕”,说的话也是语焉不详,极尽模糊。我心里知道他如今羽翼渐丰,恐怕再不会与我说实话,不禁叹一口气,道:“也好。皇祖母也是怕你从未处理过如此战事,来瞧一瞧你。既然一切都已有了对策,皇祖母便也不多过问,你自放手去做吧!”

小猴子默了片刻,与我轻声道:“孙儿明白。皇祖母误多心……”

他话音未落,小太监的声音在外响起,道:“启禀皇上,太皇太后,摄政王到了。”

我心里因这称呼猛的一颤,随着小猴子的一声“快请进来”,我几乎是立即的,条件反射道:“今日不是王爷的大婚之日么!”

小猴子未回答,皇祈的声音已低沉的响起来:“匈奴来犯乃是大事,本王怎能只顾自己一晌贪欢?”说着对小猴子道,“这是陛下登基以来的第一场战事,万万不可失了气势。然而陛下千金之躯,不可轻易涉险。下官既是王爷,又是陛下叔公,愿亲自披甲上阵,以定军心!”

代替皇帝去亲征么?我心里一震,却也不由的去想,皇祈的才智手腕我是知道的,若以此收了军心,往日兵戎相见时……

不禁眼角瞥向小猴子,却见他仿似毫无芥蒂一般,道:“皇叔公既有此壮志,朕本不该不准。只是皇叔公地位尊崇,倒也不能轻易涉险,此事还需斟酌。”

这话一出,想必是不同意皇祈出征了。我便起身道:“皇帝还需与众大臣商议战事,哀家先回宫了。”

第二天一早,画未带来消息:“陛下准了王爷带兵出征,已在着手准备后续事宜。听说昨晚商讨了一夜,今天早朝下后王爷刚回府。”

我一下子睡意全无,惊道:“皇上怎么会让皇祈带兵走?还派了哪些将领?”

画未回忆着说了几个名字,有我们的人,亦有皇祈的人,还有许多应是小猴子的亲信。我的心一下沉到谷底,半晌,问道:“遣兵多少?”

画未说:“加上边城原本的驻守,应有约四十万。”

四十万对阵二十八万,是否有胜算?

我一时间竟说不上来。

三日后,皇祈披甲出征。

☆、心虔一卦祷君安

三日后;皇祈披甲出征。

这日一早;小猴子便带着文武百官在宗庙进行了隆重的祭天。巳时三刻;大军正式出发。

我站在皇城的城墙上,感受到铁骑的整齐划一;感受到城墙的微微撼动。极目远望;仿佛能看到一抹暗绯色的身影骑在高头大马上;扬着下巴,面挂浅笑;眼神寒凉。

我扶着冰冷的城墙,却仿似能触摸到他的体温。下意识的伸手按在胸口;却发现那柄不知从何时开始便终年不离身的玉扇已经不在了。

轻轻叹一口气,我对着画未说;却像是喃喃自语:“若能无恙而归……”

玄珠轻轻握住我的手,低沉而坚定的对我说:“王爷一定能大破匈奴,安然无恙,得胜还朝。”

*****************************************************************************

由于这场战事来的太过突然,而匈奴连破四城的消息也太过震撼,我几乎每一天都是在忧心忡忡中度过。可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帝都城内据说一片安详。

酒肆生意一如往常,烟花之地也依旧红火,甚至连赌坊都还是人满为患,一切都是如旧,如旧到不可思议。

大军走后不过几日,舒十七的书信便送到了我手上。信中说自己事情未了,暂回不来,让我自己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