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妖娆倾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部分(第1页)

蔡天赐狠狠地抓住了完颜红叶的手,“你这个女人到底有没有廉耻之心?你知不知道,你真的非常让人讨厌!你记住,除非我死,否则我绝不会娶你!”

“是吗?那你也最好给我记住,除非我死,否则我必须让你娶我!不信咱们就走着瞧!”说完挣脱离了双手,离了帐篷,留下了一脸气急败坏的蔡天赐。

++++++++++

柳苏呆呆地望着自己的一双锦袜出神,往事一时充盈了心头。

“姐姐,夜深了,睡吧!”

“玉儿,你说这种袜袋麻烦不?”

“姐姐干嘛这么问,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人都可以穿戴的起的。”

是啊,柳苏当然知道,在古代,能穿袜子是富贵官宦人家的权利,贫困的老百姓哪里穿得起用布帛制成的袜子。柳苏也清楚的记得,蔡天赐的一双袜子可是锦缎做成的。

“玉儿,我想让锦绣坊帮我做一批袜子。”

“姐姐要干嘛?那要花费一大笔银子的。”

柳苏淡淡一笑,“谁说袜子一定要如此昂贵?我偏要设计一批连普通百姓都能穿得起,又舒适地不得了的袜子!”

柳苏说到做到,当晚她就彻夜设计了一批款式多样、用料简约的足袋。柳苏毕竟是江南女子,她虽不是怎么精通苏绣,但总有一番手艺,再加上一直很擅长十字绣,所以在袜子上手工绣上一些图案还是很容易的。

柳苏根据顾客的身份设计了许多款式,有针对女人的花朵系列,有针对少女的卡通系列,有针对贵族的高贵式样,也有针对平民的简约式样,当然也有时下较为流行的AB袜。总之门类齐全,样式五花八门,绝对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要。

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柳苏还是决定由锦绣坊负责制作袜子,而上面的图案她则要聘请专门的绣娘来制作。这样分开的合作,任何一方都抢不去她的专利,同时也能为她日后的计划奠定基础,简直是一箭双雕。

现在京城关于李师师的传闻多半比较负面,为了挽回声誉,柳苏还将赠送大批量的足袋送给那些穷苦百姓。飞将军的头衔可不是花架子,她必须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于是在向锦绣坊传达了意思之后,锦绣坊就开始着手制作起来。根据季节的不同,用料也有所不同。有夏季的凉爽蚕丝袜,也有适于冬季的棉花填充的棉袜子,也有春秋季的布料袜子。

李义和李青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绣娘,然后租赁下一个小院,专门为她们提供工作场所。在柳苏的指导下,这个工作顺利地进行了起来。

第一批布料足袋做好时,玉儿深深地被柳苏设计的那十二生肖的卡通足袋所吸引,简直是爱不释手,而小翠则很喜欢百合花系列的足袋。由于李义和李青兄弟经常奔走各地,柳苏还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几款实用足袋,特意在脚跟处都厚了一层。

为了堵上李蕴的嘴,柳苏也为她制作了几款足袋,有花开富贵的图案,有摇钱树的图案,也有李蕴的生肖图案。柳苏也给每个姑娘都赠送了几双款式各异的足袋,毕竟女人的一双玉足在北宋这个时代可是很吸引男人的,潘金莲的三寸金莲就可见一二了!

当然,柳苏没有忘记特意挑出一批制作精良的蚕丝袜,然后亲自绣上龙腾紫云的图案。日后若要李蕴责怪起来,柳苏也可以拿宋徽宗做挡箭牌了。

入秋时,是柳苏兑现承诺的时候。连续三天,柳苏带着玉儿等人在净名寺门前开始了捐助行动,这次活动不止捐赠柳苏设计的足袋,还包括分发大米和白面。一时间,李师师的善举传遍大街小巷,人们对心慈面善的李师师赞不绝口。

憋在皇宫里的宋徽宗超级爱凑热闹,听闻李师师的善举后,竟亲自写下一块匾额赠与柳苏,上面提着飞将军的名字。李师师也算古今中外最幸运的青楼女子了,听说过传名千古的,听说过当婊子还立贞节牌坊的,就是没听过皇帝亲自为妓女颁发奖状的,这事也够新鲜的了!不明就里的人因此对李师师更是慕名的崇拜起来。

这次公益活动大大提升了飞将军的形象,可是却花费了柳苏不少私房钱。当然了,柳苏只是简单地施以小惠,就得到了超过付出百倍的美名,虽谈不上名利双收,却也是得大于失了。

玉儿对此很是不理解,她格外心疼地说道:“姐姐,您是菩萨心肠,竟做些善举,可是您那点私房钱本就不多啊!”

小翠显然很赞同玉儿的说法,李义和李青倒是没发表任何言论,毕竟是男人,眼光总是看的长远些,而且他们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主子并不是吃亏的性子,失去的她总会找回来的!

看着玉儿那小心眼的样子,柳苏忍不住抿嘴乐了,她捏了下玉儿的鼻子说道:“傻丫头,所谓救急不救穷,我们今天所解决的不过是他们的燃眉之急,日后他们的生活还一样没指望,姐姐真正想做的是给他们提供自食其力的机会,那样才能真正地解决他们的饥饱问题!更何况,今日我们所付出的银子早晚都会回来,比如近几日,我就要好好地从那帮朝廷的硕鼠身上搜刮一把!”

玉儿不解地问道:“姐姐要作甚?”

“听说过宰人吗?马上我就要那些富得流油的狗官们心甘情愿地交出大把大把的银子!”

第二卷各路风流蝶飞燕逐 红粉佳人终获自由 第八十章 旧地重游

窗外下起了绵绵秋雨,点点雨滴融入池中泛起圈圈涟漪。柳苏趴在围栏上吃吃地望着水中的鱼儿,她很感谢宋徽宗为她搭建的这个水榭楼台,此情此情常常让她回忆起自己的家乡,虽不尽相同,却有几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