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风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部分(第1页)

“追,活捉李显!”

噶尔?赞婆号称吐蕃智将,自非浪得虚名之辈,他比其余诸将都更清楚李显的重要性之所在,此时一见唐军已起了速,自是不敢稍有怠慢,高呼了一声,挥军奋起直追,两支骑兵军就这么一前一后地在柴达木盆地的旷野上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追逐战。

望月山,昆仑山脉北麓一条斜深进柴达木盆地的小支脉中的一座山峰,并不算高,海拔也就是三千米不到,扣除地势的关系,其实真正的高度不过两百米左右而已,与其说是座山,倒不如说是个大土包罢了,山不高,也不险峻,普通至极,毫无特色可言,然则却是昆仑山垭口进出吐谷浑的必经之地,山中多狼,往年常见狼于山巅望月而嚎,故得名望月山,早年间吐谷浑人曾在此依山建有山城一座,后因周边水草逐渐稀疏,不利放牧之故,已遭废弃,空留一座低矮的残破古城于山脚下,周边人迹罕至,一片荒凉之景象,浑然一处死寂之地,可对于亡命狂奔了大半天的李显所部来说,这个死寂之地却是生命保障之地!

“快,加快速度,进城!”

后世时李显曾随驴友们来过望月山,对此地的地形地貌自是颇为熟悉,大老远望见望月山那平平的山顶,李显登时便情不自禁地激动了起来,不顾喘息正急,拼力呼喝了起来,率部拼尽最后一丝余力,全速向残破的古城冲了过去。

“全军突击,活捉李显!”

已率部追到了离唐军队尾不过四百余步距离上的噶尔?赞婆见唐军没有绕城而走,而是直扑连大门都已朽坏了的城池,心中不由地便起了一丝的疑虑,可到了末了,还是活捉李显的念头占据了上风,这便不管不顾地下达了突击之令,此令一下,但听号角狰狞中,本已精疲力竭的吐蕃骑军纷纷精神为之一振,各自出刀猛刺马臀,靠着放血的刺激,生生将马速催到了巅峰,只数息间便已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与唐军追得个首尾相连,不少善射的吐蕃士兵纷纷取下了弓箭,开始靠骑射攻击落后的唐军官兵,但听弓弦声响处,十数名体力不支的唐军后卫便已应声跌落马下,此情此景一出,登时便刺激得吐蕃士兵嗷嗷直叫,冲锋的速度陡然间便更加快了几分,唐军危矣!

“呜,呜呜……”

面对着即将到手的胜利,吐蕃军从上到下都是一派兴奋的呼喝,只可惜这等兴奋显然来得太早了一些,就在吐蕃骑军大肆以骑射攻击唐军后卫之际,却听一阵凄厉的号角声骤然在山林里炸响,瞬息间,原本死寂的山林沸腾了起来,无数骑兵呼啸着从山林中狂奔而出,一面写着个斗大的“李”字的火红大旗迎风招展,唐军伏兵终于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第二百一十四章和平的代价

“突击,突击,杀进城去!”

一见到大举从山林间冲将出来的唐军骑兵,噶尔?赞婆便已知大事不妙,心中虽慌,但却并不乱,在他看来,此时己方长途奔袭之后,人马俱疲,骤然遇袭之下,既无力与唐军伏兵正面相抗,也极难从唐军伏兵手中全身而退,此时若是就此转身而逃,不但难以逃出唐军的趁势掩杀,更可能因此而冲乱了随后将至的己方大军,势必将导致全军溃败无地之下场,而今,唯一扭转败局的机会便是尾追着李显所部冲进城中,趁这部唐军残部未能站稳脚跟之际,一举击溃之,并将李显拿在手中,以作为威胁之人质,有鉴于此,噶尔?赞婆不单不就此撤兵,反倒挥舞着弯刀,下达了突击之令。

“放箭!”

噶尔?赞婆不愧是智将,其之算盘打得可谓是极其顺溜,倘若一切真按其计划而行,或许真有着一举扭转败局之可能,奈何现实却给了噶尔?赞婆重重的一击——就在吐蕃军拼死向洞开的城门发动突击之际,一声断喝突然如雷般响了起来,霎那间,看似无人的城头上突然出现了一排排手持弓弩的于阗士兵。

完了!冲刺在大军中段的噶尔?赞婆一看到城头上站起来的于阗弓弩手人数众多,心猛然便沉到了谷底,可惜于阗官兵显然没空去体恤噶尔?赞婆那绝望欲死的心情,但听阵阵弓弦声暴然而响中,无数的钢箭、雕羽箭如同瓢泼大雨一般地落入了冲锋中的吐蕃大军阵列里,霎那间便激起了阵阵的惨嚎之声,无数的吐蕃骑兵连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便成了箭下之亡魂,原本就稍显散乱的冲锋队形彻底陷入了一片的混乱之中。

“撤,快撤!”

眼瞅着前军已溃乱不堪,噶尔?赞婆自是知晓败局已无可挽回了,哪还顾得上要活捉李显的使命,大吼了一声,不管不顾地一拧马首,领着一众亲卫,于混乱一片的战场上绕了个弧线,沿着来路调头狂奔了去,他这么一带头逃跑,其手下本已乱成一团的官兵又哪还有丝毫作战之勇气,全都哗啦啦地溃散了开去,试图逃离必死之命运。

“儿郎们,杀啊,杀光贼子,杀,杀,杀!”

自接到李显的飞鹰传信之后,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已率三千精锐骑兵在这山林里猫了两天的时间,早就憋坏了,这一见吐蕃军要逃,哪里肯依,挥舞着独脚铜人,嘶吼连连地便率部杀进了乱军丛中,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并无一合之敌,生生杀得吐蕃官兵心胆俱丧。

杀出山林的唐军骑兵人数并不多,就三千骑兵而已,看起来只有吐蕃军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可唐军乃是以逸待劳之师,又岂是师老兵疲的吐蕃军能比拟得了的,这一通狂杀之下,可怜吐蕃官兵就跟待宰的羔羊一般,连个还手之力都没有,被唐军一个冲锋便已是死伤累累,足足有两千余人就此成了地狱之亡魂,战场上人马尸体横陈遍野,血流成河,其状可谓是惨不忍睹到了极点。

“吹号,收兵!”

李显此番并没有再亲自上阵,而是站在了残破的城墙上,面色淡然地看着李谨行所部砍杀吐蕃乱兵,直到见着远处烟尘滚滚而来之际,这才不紧不慢地下了将令,此言一出,自有传令兵吹响了收兵的号角,不数刻,正杀得欢快无比的唐军精骑纷纷勒住了狂奔的战马,缓缓地撤回到了城墙之下,就地列阵,摆出的竟不是防御阵,而是三角突击阵,浑然没将滚滚而来的数万吐蕃大军放在眼中。

吐蕃大军来得很快,但并没有一到便发动急攻,而是在离城三里开外便压住了速度,不紧不慢地排好了阵型,而后步、骑联动,缓缓地向废城压了过去,速度虽不快,可气势却是不小,摆出的竟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跟唐军死战到底之架势,大军行进间,一股子悲壮之气息愈聚愈浓,到了末了,竟有如实质一般,令人有种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

好家伙,到了此时还玩心理战,啧啧,厉害,厉害!望着缓步前压的吐蕃大军,李显脸色虽平静依旧,可心里头却是起了些微澜,只因他已猜出了噶尔?钦陵的用意之所在——吐蕃大军摆出这副不惜死战的架势不是为了战,而是为了和,说穿了便是以战逼和!

李显并不反对和平,实际上,这些年来大唐对外征战不断,国库已是有些空虚了,再加上今年的大规模旱灾,强大无比的大唐其实已无再度发起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倘若强行要战,那绝对是穷兵黩武了的,非得伤了国本不可,再说了,安西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大唐也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来整顿内部以及积蓄实力,能有个阶段性的和平的话,实是吻合大唐之实际需要的,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这等和平自不可能是祈求来的,而是要用铁与血去打出来的,这也正是李显此番冒死率部杀进吐谷浑的根由之所在。

李显需要和平,噶尔?钦陵同样也需要和平,不仅仅是收拾被李显砸得稀巴烂的吐谷浑之需要,同时也是其整顿吐蕃内部分歧的需要,就算没有李显此番出击,噶尔?钦陵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再对大唐发起攻势,而眼下么,这个时间恐怕就得被延后再延后了,然则不管怎么说,双方既都已打不下去了,那便有了和谈的基础,至于谁能占到便宜,那就看谁的谈判技巧更高上一些了。

“某,噶尔?钦陵在此,有请周王殿下阵前一会!”

果然不出李显所料,吐蕃大军推进到离废城一里之际,便即停了下来,紧接着便见噶尔?钦陵空着双手、单人匹马地来到了城下,对着城头一拱手,语气诚恳地发出了邀请,声线虽平和,可话语却传遍了整个战场,足显其内力之深厚。

“殿下,您不能去,小心有诈!”

“殿下,蕃狗诡诈,您不可轻动啊。”

“殿下,且容末将代您前去!”

……

一听噶尔?钦陵发出如此邀请,聚集在李显身后的李贺等诸将生恐李显有闪失,纷纷出言进谏道。

“无妨,天下虽大,能伤得孤的却无几人,诸公在此严加戒备,孤去去便回。”

李显虽猜到了噶尔?钦陵出言邀请的用心,但却没打算就此说破,而是哈哈大笑着摆了摆手,吩咐了一句之后,大步行下了城头,策马奔向了噶尔?钦陵,径直来到离其不过一丈之地,这才勒住了胯下的战马,也不做声,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对方。

“殿下少年英雄,某不得不服啊。”

望着李显那张年轻英挺的脸庞,噶尔?钦陵苦笑着摇了摇头,满是感慨地叹了口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