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非常道2: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饮食第一(第1页)

萧伯纳曾说,他的论敌有时仅仅由于他是素食主义者便感到自卑。萧伯纳把吃肉称做咀嚼动物的尸体,把打猎叫做残杀的兴奋。有一回因足踝扭伤躺在床上,医生要他吃肉,他回答说:“宁可死去,也不愿让肚子成为动物的坟墓。”

尼采说,在考察一切审美价值时,他使用的一个主要尺度是:“这里从事创造的是饥饿还是过剩。”

凡尔纳年轻时很顽皮,有一次他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从此,凡尔纳就跟着这位叫大仲马的胖绅士,连吃带住,学习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在民众的生计问题上很纠结。一个寡妇来找他,他事后激动地说:“我的天哪,她这一冬该怎么过呀——我给她的3个卢布能顶什么用啊!”他常独自去走访村民,回来就讲他们的饮食:“我到村子里去了一趟,我发现他们从早晨就吃干巴巴的土豆,一点儿面包也没有……”

马克·吐温应一富翁的邀请赴宴。主人为了炫耀其富,一一说出桌上每盘菜的价格。一盘葡萄上桌时,主人对来宾们说:“哟,好大的葡萄呀!每颗值1美元呢!”客人们很快吃完了这道菜,马克·吐温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味道真美呀!请你再给我6美元吧,先生。”

十月革命后,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经常处于饥饿之中。他经不起佳肴美馔的诱惑,去参加革命新贵们的酒宴。有一次他去蹭饭,放开肚皮吃喝,看见革命党人布柳姆金。布柳姆金掏出一摞签过字的空白逮捕证,有人对布柳姆金说:“伙计,你干什么呢?来,为革命干杯。”布柳姆金回答道:“等一下,我先填完逮捕证再说……西多罗夫,西多罗夫是谁?枪决。彼得罗夫……哪个彼得罗夫?枪决。”曼德尔施塔姆冲动地撕了逮捕证,闯下了大祸。

有一次,饥饿的曼德尔施塔姆忽然想吃砂糖拌蛋黄。他有39个卢布,一点砂糖,没有鸡蛋。在花了7卢布在女摊贩那儿买了一个鸡蛋往回走时,他碰见一个卖巧克力的,40卢布一块,他被吸引住了。但他的钱不够。他忽然灵机一动,对小贩说:“我只剩32个卢布,再添上这个鸡蛋行不行?”刚一成交,在远处盯着他的女摊贩便尖叫起来:“快抓投机倒把分子!他7卢布买了我的鸡蛋又8卢布卖出!”

希特勒年轻时常常挨饿。曾经有连续5天的时间,他都靠牛奶、面包和黄油度日。有时候,他一生气便高声怒喊:“真是牛马不如的生活!”希特勒一星期要去戏院或歌剧院几次,所需费用都是靠省吃俭用得来的。比如,他的裤子是放在席子底下“熨平”的。

“契卡”领导人捷尔任斯基被称为“铁腕人物费利克斯”。在1919年闹饥荒的时候,有一次捷尔任斯基到他姐姐家做客,当时他瘦得皮包骨头,疲惫不堪。姐姐给他烤了他爱吃的软饼。他问姐姐从哪儿弄到的面粉,当他听说是从投机倒把商那儿买来的时,勃然大怒:“什么?我没日没夜地跟他们斗,你可倒好……”他抓起软饼就扔到窗外去了。

奥地利歌唱家舒曼―海因克长得很胖,平时胃口极好,她也毫不在乎别人说她好美食。一天,另一个胃口很大的贪食者走进一家饭店,看见舒曼―海因克正埋头进餐。正当她要吃一块硕大的牛排时,他走上去问道:“舒曼,你一定不会单独把那牛排吃下去吧?”“不,不,当然不是单独吃。”歌唱家说完就咬了一口。贪食者大喜过望,以为会分享一份,但歌唱家说:“单独吃没意思,我要和着马铃薯一块儿吃。”

甘地说:“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在一次星期日家宴上,冯·卡门教授在玻尔面前放了一只彩色酒杯,他给别人酒杯里倒满了法国白兰地,却忘了给玻尔斟酒。玻尔一边畅谈自己的原子结构理论,一边拿起那只空酒杯喝酒,他这样接连空喝了三次后,卡门教授再也沉不住气了:“尼尔斯,您喝的是什么呀?”玻尔愣了一下,再往酒杯里看看。“啊哟!”他惊奇地说,“我也奇怪,怎么一点儿酒味也尝不出呢?”

1926年9月,法国政治家白里安和德国政治家古斯塔夫·斯特莱里曼就战争善后问题举行了成功的会谈,他俩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如此重大的主题,他们多是在谈笑间进行。一次,他们在乡村的饭店里共进午餐后,两位政治家为付账友好地争了起来。白里安起来说道:“不用争了,我来付饭钱,你来赔款。”

满怀信心的胡佛以“更大的繁荣”为口号取得了白宫入场券,他在竞选时宣称:“我将继续推行过去8年来的各种政策,那么,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将目睹贫困被放逐于这个国家之外的那一天。”其深合民意的“每家锅里一只鸡,车库里有两辆车”的诺言在全美国不胫而走。

芥川龙之介对饮食很敏感。他讨厌羊羹,原因是他觉得“羊羹”两个字看着很恶心,就好像会长出毛一样。他的敏感是惊人的,他不吃生姜,有一次在吃完生姜蛋糕后,被告知该蛋糕中加了生姜,没想到芥川听说后,马上拉了肚子。

德国对波兰的“闪电战”开始后,希特勒正在一辆专列上,他的心情很沉重。当列车东驰时,希特勒把秘书林格叫到餐室内,令他此后为他准备更简朴的饮食。“请你注意,”他说,“普通德国人能有什么吃的,你就给我吃什么。我有责任作出典范。”

1939年8月,弗洛伊德病情迅速恶化,已经不能进食。这位老人最后阅读的书是巴尔扎克的《驴皮记》。他说:“这本书正好适合于我,它所谈的主题就是饥饿。”

巴顿将军欲显示他关心部下生活,曾突然去参观士兵食堂。他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巴顿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甘地无意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印度与世长辞。回到孟买后,他居住在一位富有的支持者的别墅里,身体逐渐得以康复。副王多次急电丘吉尔说,印度饥馑日益严重。首相在电报中简明扼要地问道:“为什么甘地至今仍活在人间?”

1941年8月31日,鞑靼自治共和国叶拉布加镇一位俄国妇女上吊自杀。她的死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有房东大婶叹道:“她的口粮还没有吃完呢,吃完再上吊也来得及啊!”这个自杀者就是俄国的天才诗人茨维塔耶娃。

蒙巴顿有贵族风度,“二战”中,他多次倒霉。一次,他刚击沉几艘德国舰船,就遭到德军大批飞机的报复,他的舰船也被击沉。由于得到救护,蒙巴顿死里逃生。他虽然难过,但仍对官兵们喊道:“小伙子们,唱歌吧,打开啤酒吧,放出快乐吧……”

美国作家斯坦因移居巴黎后,跟一些杰出画家如马蒂斯、布拉克等人十分交好。斯坦因的艺术见解给了这些艺术家许多启迪,有些人的代表作就是在她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但斯坦因对毕加索尤其赞赏。有传闻说,斯坦因的厨子用她最好的煎蛋款待毕加索,但是对马蒂斯只供给他油炸鸡蛋。“身为一个法国人,他当然知道这是不太尊重的表示。”

1943年8月24日,法国哲学家西蒙娜·薇依辞世。她执意分担仍生活在法国本土的人们所经受的磨难,以致拒绝医生因她过度疲劳而特别规定的食品供应,她严格地按照法国国内敌占区的同胞们的食物配给量领取食品。她的健康因此严重恶化。她最后的告白是:“教学的最重要方面=对教会的认识(从科学意义上说)。”

杏沿丝绸之路从中国一直传到了中东,又从中东传到了意大利。因为很酸,所以当时意大利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和“酸”字有关系,但是英国人说不出来里面的一个音,就把这个音变成Apricot。罗素说:“不知道为什么,了解了杏的故事,我觉得我吃的每一个杏都更有意思。”

194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一人问其感想。罗斯福没有回答,而是客气地请其吃一块“三明治”。此人吃后,总统微笑着又请他吃第二块“三明治”。如此接二连三,此人勉强为之。罗斯福在其吃完第三块后又说:“请再吃一块吧。”此人告饶,罗斯福说:“现在,你不需要再问我对于这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因为你自己已经感觉到了。”

1947年是英国人的第八个紧缩年头,几乎所有消费品,诸如食品、燃料、酒类、水电、衣服,直至举世闻名的板球,均需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圣诞节期间,每五户中仅一户人家方可购买到一只火鸡。在商店的货架上和橱窗内,经常挂着“货物售完”的布告牌,人们买不到土豆、木材、煤炭、香烟和熏猪肉。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早就说过:“我们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因而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生活。”

1947年10月,34岁的日本法官山口良忠因饥饿而死,临死前,他在病榻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粮食统制法并非良法,但它一旦作为成文法,每个国民都应该绝对服从,自己宁愿饿死也不能违反法规购买黑市商品。平素我非常羡慕苏格拉底那种明知是孬法仍然竭诚服膺的精神。因而,我毅然决定向黑市挑战,直至饿死。自己每天的生活就是走向死神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