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太监童贯的突围(第1页)

引子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七月,童贯来到了南雄城外,跟随他的是几十个从胜捷军里挑选出来的精兵。

后面一队人马卷尘赶来。

童贯抬头,看见为首的是监察御史张澄。

“童贯接旨!”

在跪下接旨的瞬间,童贯心想莫非是北事又吃紧,皇上又召咱家回京主持大局?

张澄面无表情,诏数了昭化军节度副使童贯的十大罪状,处罚也很简单:砍头,立即执行。

旨意刚宣读完,童贯身边的亲兵们就拔出了刀剑,童贯的这几十位亲兵,都是当年童太师从西北战场上收养的孤儿,身经百战,以一当十,对童大帅更是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孩儿们罢手,快收起刀剑,勿惊钦差。”

童贯颤抖着手接过圣旨,对张澄笑了笑,说天下人都骂我弄权误国,我童贯无话可说,但对官家(皇上),童贯却从来没想过背叛,富贵荣光是他们父子给的,当然现在这条命也是他们的。

“来吧,动手吧。罪臣童贯甘愿伏法。”

张澄竟有些呆滞,没想原本复杂的任务竟变得如此简单,他抬了抬手,对眼前这位被帝国臣民称为“六贼”之一的大奸逆竟有了一丝敬意,但念头也仅是一闪而过。张澄大喝一声,行刑。刽子手出列,手起刀落,童贯人头伴随着亲兵的哀号声在空中抛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那瞬间童贯感觉南雄的夕阳很温暖,一如当年走进东京皇宫的那个下午。

太监童贯的突围,在南雄落下了帷幕。

在中国封建帝国时代的权力最高层,围绕着皇权,有几种势力盘根交错,相互制约,共同奏出一曲权力交响乐。

这几种势力分别为:皇亲、后戚、太监、士人(唐以前为门阀,唐以后为科举文人)、边将(边镇割据的武将势力)。

在这之中,太监集团一直是璀燦的“政治明星”,也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群体。从秦帝国赵高,东汉的十常侍,蜀汉的黄皓,唐朝鱼朝恩李辅国,太监集团非常活跃,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然而在北宋帝国,无论是后戚势力还是太监势力,抑或是边镇割据武将势力,几乎一下从帝国的权力舞台上消失,舞台上几乎是士人集团在唱独角戏。

用开国始祖赵匡胤的话说,这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帝国的太监们在政治舞台上风光不再,北宋一朝,宦官们的官位品级都比较低,与前朝同行比起来,待遇区别也很大,而他们想获得在舞台上机会不多的演出机会,只有唯一的一条途径——抢本已没落的武将们的饭碗。

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