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一寸河山一寸血03:落日孤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国农民(第2页)

当时在南昌还造了一座飞机修配厂。可是在意大利人指导下装配出来的飞机,在陈纳德看来,简直是“害人的陷阱”。所谓的轰炸机,更是等同于废物,至多只能当运输机用。

可就是这样的“陷阱”和废物一般的运输机,竟然都堂而皇之地载入了“500架名录”。

当初,陈纳德答应的是做三个月考察。一转眼,三个月已经过去,他这才发现中国空军的问题大大超出预计,解决起来十分棘手。

按照合同,他在把所有发现的问题交给中国人后,就可以打道回府,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很尽职了。

但是一个突发事件使他临时改变了主意,这就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时,陈纳德正在洛阳航校进行考察。

他意识到,此时此刻,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留下来。

陈纳德随即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两天后,蒋介石回电:非常感谢,请立即奔赴南昌,去主持那里的战斗机训练。

让陈纳德没有料到的是,南昌之行却成了他这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噩梦。

大多数飞行员除了起飞和降落,其他技术动作都做不了。陈纳德亲眼看到飞机在空中打着转,一架接一架掉下来。一天之内,竟发生了五起机毁人亡的事故!

这不过是基础飞行训练,难以想象,那些意大利教官们都是怎么教导的。

一了解,原来意大利人平时就只教飞行的ABC,而且他们对航校学生的要求松得可怕,就像现在的国内大学,只要进得此门,管你如何,一律可以顺利PASS。

我们在学校里念书念得不好,可以继续补课,到了天上,连补课的机会都不会有。

飞机不行,飞行员更不行,如何跟人家进行空战?

陈纳德变得心情恶劣,这种情绪一直伴随他和毛邦初登上庐山。

喜剧变成了悲剧。气急之下,蒋介石恨不得把毛邦初给一枪毙了,但是毙一个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蒋氏夫妇都把目光转向了美国人,他们需要眼前这个救星。

陈纳德鼓起勇气,把自己在路上考虑的方案和盘托出:完全改造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但我可以部分改造。

陈纳德讲了20多分钟,蒋介石听完之后站了起来,望着他,慢条斯理地点了一下头,然后回转身走进了里屋。

陈纳德刚来中国不久,对东方人说话处事的含蓄方式还不太能够适应,倒是宋美龄很快笑着解除了他心中的疑团。

你的方案通过了!

陈纳德,这位大洋彼岸的怀才不遇者,终于可以撸起袖子干了,他将以一位“美国农民”的身份,实际执掌中国空军的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