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5 弘光朝覆灭(第2页)

二人大笑,说:“我之功名在此,不能放你也。”

弘光大恨,张口大啮田雄项肉,流血渍衣。

马得功、田雄外,黄得功部总兵卜从善、丘越、于永绶、杜弘域均率部投清。

弘光的宫女宋蕙湘年方十四岁,激于义愤,在汲县墙壁题诗:“风动江空羯鼓催,降旗飘飐凤城开;将军战死君王系,薄命红颜马上来。”

张岱曾经恨铁不成钢地痛骂弘光,说:“自古亡国之君,无过吾弘光者,汉献之孱弱、刘禅之痴茞、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

又说:“弘光痴如刘禅,淫过隋炀,更有马士英为之颠覆典型,阮大铖为之掀翻铁案,一年之内贪财好杀,殢酒宣淫,诸凡亡国之事,真能集其大成。”

很多奇闻野史也说弘光昏庸淫乱,不理朝政,将弘光帝定性为荒淫之君。

但弘光帝是不是荒淫无度,张岱、谈迁等人的捕风捉影之说是不能当作定论的。因为,这涉及弘光的私生活,属宫闱隐秘,而张岱这些人并无与弘光宫闱密切接触的机会,他们所记不过是道听途说甚至自心臆测。

史惇所著《恸余杂记》中也记有时人对弘光的评价:“短短一年之中,南京都在流传弘光宫中诸多可笑的荒唐事,人人都说他昏庸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以致落了个国破家亡的下场,真是死不足惜。后来我遇上了宫中内侍林尔亮,林尔亮说,弘光并不昏庸,弘光本人常常自言自语说:‘我本不肯做皇帝,他们要我做,又一事不听我行。我为他们所误。’”

在这方面,比较有发言权的是弘光朝的给事中李清。

李清从弘光朝的建立至灭亡一直生活在南京,目睹弘光主政全过程,对于外界盛传的流言蜚语,不胜愤慨地记载道:“皇上退朝闲居深宫时,往往徘徊诧叹说,众臣都不肯为我用。皇上很少接近声色,只不过读书太少,很多章奏不能亲力亲为进行裁定,致使内阉和外佞相倚为奸,外界不知,全部归咎于皇上。如端午节捕捉蛤蟆,这不过是历朝历代的宫中旧例,别有用心的人却谤以秽语,诬陷皇上喜欢奸淫童男幼女,使淫童男幼女连接夭折,流言传开,内外喧腾莫辨。直到国亡,后宫宫女逃入民家,历吐宫中事由,才知流言可惧。又有吴姓旧辅寓居溧水,曾见一内侍,问及宫府事。该内侍说:‘皇上饮酒宴乐之事倒是有的,但是服春药纵淫之事,绝对是传闻而不是真事。可惜皇上被大学士马士英所挟持,不能有大的作为罢了。马士英曾为御史黄澍扇耳光,因此密疏皇上说:皇上得登帝位,全赖老臣和四镇之力,其余众臣均有意拥戴潞王。今日黄澍弹劾老臣罢官,明日必定拥立潞王了。皇上听信了他的话,泪如雨下。以后,一切朝事都委托给马士英办理了。’又说:‘马士英听从了阮大铖的奸谋,打算以《三朝要典》翻案,大兴党人之狱,皇上坚持不答应。’由此可知皇上为人并不昏庸了。”

其实,用不着李清多辩,且看弘光在出逃南京前所做的一件小事,便知他所被诬的程度之深。

弘光仓皇出逃之前,专门下令将宫中的宫女、淑女全部打发回家。

之前,黄宗羲为了黑弘光,就曾说弘光不娶亲的原因是贪恋于邹太后年轻美貌。其实,弘光惨遭战乱之苦,妻离子散,登位后,在马士英的主持下,是筹备过大婚的,并曾下诏选淑女。

很奇怪,在《明季南略》等书中,“选淑女”一事被渲染得惊天动地,而黄宗羲却似乎一无所知。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计六奇等人和黄宗羲双方都在诬蔑弘光的选材上做了刻意的取舍:有利自己论点的就选,不利的就视而不见。

《明季南略》等书,在记“选淑女”活动中,南京朝廷“中使四出,道途鼎沸,闾井骚然”。

平心而论,皇帝的婚事,自然不可草率,其在民间广选淑女,应该说是无可厚非。通过大半年的挑选,最后挑选出了三个人选:阮姓一人、王姓一人、周书办自献女一人。

就是这三个女子,虽已迎进了皇城,但吉日尚未择好,大婚之典尚未举行,弘光迄未与之接触。

南京失陷前夕,三个女子与弘光的名分未定,弘光也不方便挟带出逃,但也不弃旁不顾,还特意着人送还母家,还其清白,令自行择偶。

可以说,这是弘光天性善良的一个表现。

弘光被押送回南京,面对清豫亲王多铎的审问,咬紧牙关,一言不发。

这充分表现了弘光不妥协、不投降、不求饶、不屈从、不配合的坚定态度,为自己的国家及人格保留了应有的尊严。

原先反对弘光即位的钱谦益在降清后也很是怀念宵衣旰食、勤政操劳的弘光帝,为世人诬蔑和丑化弘光感到不平和心伤,作诗《一年》追忆云:

一年天子小朝廷,遗恨虚传覆典刑。

岂有庭花歌后阁,也无杯酒劝长星。

吹唇沸地狐群力,嫠面呼风羯鬼灵。

奸佞不随京洛尽,尚流余毒螫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