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8 江西危局(第2页)

于是,他以赣州为两广咽喉为由,调回王得仁军,同时,自己统领大军二十余万,水陆并进,直逼赣州。

一时间,从南昌到赣州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兵马绵延不绝。

三月十九日,金声桓大军进抵赣州城下。

开打之前,来了手温柔的:招降。

赣州城内的清南赣巡抚刘武元、南赣总兵胡有升下辖五营,每营一千名,协守将领高进库、徐启仁二营,每营兵额也是一千名,总共不过七千兵马。不过,刘武元、胡有升觉得自己后面有李成栋的兵力壮胆(李成栋易帜的时间是四月十五日,此时李成栋尚未反清),拒绝投降。

既不肯降,那就打吧。

金声桓发起大军狂攻。

清赣州右协副将徐启仁受命在城外迎击。

徐启仁可不傻,面对金声桓声势喧天的大军,不敢战,领部下一千名兵马奔回原驻地南安府。

回到南安,想想不是事,干脆连同府内的道、府文官举城投顺了金声桓。

有徐启仁作为榜样,镇守南雄的雄韶协将李养臣也跟着投降。

刘武元、胡有升还在强撑。

他们看到城中兵力有限,就不再出击,只是高踞城头,凭险扼守。

赣州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前年,万元吉、杨廷麟等人就是凭借这座城池与清二十万大军周旋了大半年。

现在,明、清双方之间攻守易势,金声桓虽然人多势众,但要轻松拔下,也是诚为不易。

不过,没有关系,闰四月初一日,先前进驻到九江的王得仁已带领他的十万精锐回师来到赣州,协助金声桓一道继续猛攻。

然而,王得仁这次回师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要知道,金声桓二十万人围攻赣州,攻城人员密密麻麻,拥挤在一处,只能充当城内清兵的活靶子,就算接近了城池,也是堵塞拥挤,无从搭手之处。

这二十万人,再加上王得仁的十万人,只是徒长声势而帮不上多大忙,反而加重了城外粮饷的负担。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绝境中的清军为了求生,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胆,于闰四月二十二日展开绝地反击,出城袭击明军。

明军由于这段时间来攻得太猛,精神上出现了懈怠,根本没料到清军会开城出击,一下子就乱了。

混乱中,王得仁中炮负伤。

唉,看来,一直这么猛攻也不是个事儿。

金、王决定改变策略,不再强攻,而是重挖深壕,重筑营城,层层围困。

他们想:我虽然攻不下,但我围也要围死你!

这一招够狠。

因为围得紧,城内米价高达四十五两银子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