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二章 登闻鼓(第2页)

“是条好汉!”

许显纯挑着大拇指说道。

“不过我倒是有个招教你,以你的身手适合暗中刺杀,回头我给你写封信带给李都督,让他找几个熟悉建奴那边情况的家奴,给你带路潜入建奴巢穴。不管是谁,只要能刺杀一个有些身份的,那么李都督就可以给你记功,这样你有功就可以脱罪,哪怕多杀几个普通建奴也行,左右他们也都好认,有个五六颗首级就足够。

老的小的都行。

挑那些落单的下手,以你的本事弄死他们很容易,只要有建奴人头就行,这样李都督脸上也好看。至于文官那里,熊廷弼是辽东巡抚,曹文诏是他亲兵,这种事情上不会为难你的,朝廷这边知道些什么?无非前线怎么报而已,更何况无论你杀的是什么身份,朝廷这边都是可以拿来传邸报宣传的,这种事情官军都是常干的。”

他紧接着说道。

“多谢许佥事,杨某要是能活着从辽东回来,以后少不了报答此恩。”

杨信说道。

这也是一个选项。

他并不准备在明军发展,就是想去立点战功去堵文官嘴。

事实上在明军里面也没法发展。

这时候大明又不缺能打的,曹文诏叔侄,周遇吉,满桂,赵率教这些人哪个不能打?浑河之战的戚家军不能打还是白杆兵不能打?大明根本不缺能打的,但这些人都没用,浑河之战戚家军和建奴打出的一比一的交换比,这还是戚继光死了几十年后已经大幅退步的戚家军。只要明军都是这样水平,建奴只能跪着唱征服,大明根本不需要什么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或者古二爷,只要把几十年前戚继光那些原样复原,最多加上红夷大炮。

然后就可以横推建奴了。

军事上可以说大明不存在任何问题,从武器装备到战术体系,从将领水平到军队构成,统统都没问题,这时候明军也是雇佣兵,九边五十九万野战军全是雇佣兵。

十八两银子年薪。

而且这只是基本军饷,在外驻扎作战更高,在朝鲜期间最高平均每人开支达到三十两,这时候每年用于九边的军饷加起来高达一千多万两,甚至崇祯时候军饷每月三两以上已经是普遍现象,最高纪录在孙承宗时候,增兵两万一年花近两百万,平均每人近百两。

但这些终究是没用的。

因为这是虚的,就像陈于阶说道,这就是扔在这个钱箱里的,实际上全都被从上到下,从文到武,从太监到民间商人给瓜分了,留给士兵的有多少那就真凭良心了。大明不缺精兵猛将,不缺装备战术,缺的只是一个能让这些发挥作用的政府,一个能够让这一千多万两军饷,五十九万雇佣军真正发挥作用的政府,就靠着目前这些仅仅因为一个正一品武将不去拜见正三品文官,就愤而一致围殴的文官们,这大明迟早药丸。

所以朝廷内部的改革最关键。

而内部改革的唯一希望,就在天启和九千岁这对组合,所以杨信真正的发展方向还是加入光荣的阉党行列。虽然阉党也不是好东西,阉党和东林党的区别无非就是利益集团的不同,前者是土地士绅后者是工商业士绅,但本质上都是吃人的饿狼。而他们的斗争核心,也仅仅是向谁收税而已,国家财政不足旧的税收体系不够用,必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那把手伸向谁呢?

阉党想把手伸向工商业士绅,继续维持土地士绅的特权。

东林党说你们偷税漏税,隐田,诡寄,飞洒,才是财政不足的关键,凭什么要我们给你们补缺口当冤大头,我们也要不交税。

都是一丘之貉。

但是,前者的核心在北方。

而这个帝国将面对一场席卷几乎全国的大旱。

而后者的核心控制区在南方,在这个帝国最富庶,同样也是灾害承受力最强的省份,阉党的目的不论是为了谁,其结果最终恰好是这个帝国面对这场天灾时候最合理的做法。对最富庶的省份下手,维持最贫困的省份税收不变甚至救济,把国家增加的负担转到那些正源源不断从海外吸纳白银的人,而不是对那些已经在饥荒中的人敲骨吸髓。说阉党救国的确夸张了,阉党和东林党都是一丘之貉,但他们的原则的确对国家有利。

杨信默默望着对面的承天门,然后他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他们还真不给皇长孙面子啊!”

他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