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断臂方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部分(第1页)

无论于国于私,他都不能让杨家与陛下攀上这门儿女亲家!鲁王原是陛下的长子, 一旦聘定了杨坚的女儿为王妃,将来鲁王再被册定为大周太子,杨坚一党在大周朝中就永远 占了上风。

所以,当陛下征询孝伯时,孝伯坚决不同意鲁王聘杨丽华为妃。为使陛下死心,他竟 然把矛锋转向杨坚:“陛下,齐王去年请张道士暗中为普六茹坚 普六茹坚——即杨坚。当年太祖宇文泰因杨坚一门功勋而赐杨家为鲜卑贵族姓氏 “普六茹”;赐王轨一族为鲜卑贵族姓氏“乌丸”,王轨即是乌丸轨。本书为了叙述方便, 除对话外,一般仍用汉姓叙述。

看过相,当时臣和乌丸轨皆在场。张道士说此人姿相奇伟,眼如曙星,有王天下之相。陛下不仅不能和他家联姻 ,还应尽早除掉此人,以免养虎遗患!” 武帝闻听此说不觉顿生反感:这种请黄服之徒暗中为人看相,再据此作为除掉异党 的手段,也实在太笨了些。

虽说武帝心下清楚:皇室与大臣的联姻,自古在朝臣中都是一件极敏感的大事。自 诛除奸相以来,朝中很快分裂成新的几帮势力。他从未有过干涉,相反还在有意无意地均衡 着各方的势力。

他自然清楚,大臣之间若是沆瀣一气的话,自己便会被朝臣架空,以致耳目闭塞而 无法及时获知朝野百姓和天下的真实动静。所以适当的党争,只要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时, 还是利大于弊的。一是每逢朝事,便可从两帮大臣乃至几帮大臣的不同争议中选择一条最为 公允、有益朝廷的决断;二是正好可利用杨坚、齐王和尉迟家族三党的矛盾,使他们彼此之 间能相互监督、相互钳制。

然而,朋党之争过厉,也会导致朝廷大臣之间相互残杀,最后毁的还是朝廷。所以 ,今天孝伯不提黄老相术之说的话,武帝也许还会考虑一下孝伯的话。一提及这个,武帝顿 生反感:齐王想靠这种手法来达到剪灭异己、除掉敌党的目的,并且以为他宇文邕竟会听信 的话,也真是太小觑他这个大周国主的胸怀和心智了! 五弟齐王是武帝同父异母的兄弟,自小文经武纬、雄才大略,不仅将兵多有奇谋, 打仗亦勇威冲陷。他是宇文护擅政期间唯一被重用却又没有被武帝罢黜的朝中要臣。

诛除奸相后,武帝虽令他交出了执掌兵马的大司马之职,却加拜他为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的大冢宰之职。经过多年的观察,武帝看出来:齐王这个人若能驾驭得好,便可为大周的一 统王业立下汗马功劳;若控制不好,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因而,对他的防范一直都未曾放松 过,如今又岂会替他除掉敌党? 武帝斟酌了一番言辞道:“公卿若天命注定,即使杀掉一个普六茹坚,又怎能阻止天意 ?目下之大周,强敌四邻,百废待兴,若朕眼底胸中容不得龙虎之将、旷世之才,因一介释 老之言便滥杀良将功臣,冷了天下人心,朕还靠谁去实现太祖遗训,完成九州一统、四海清 平的大业?” 孝伯一时无词可辩,但却不甘心如此结果。为了阻止陛下与杨家的联姻,又道:“ 陛下,伪齐一向为我大周劲敌。陛下若派使南下求聘南朝公主为鲁王妃,再派使北上迎娶大 周皇后突厥公主阿史那,如此,将来一天六军伐齐之时,便可保南北无虞,使华夏北方尽归 为我大周疆域。” 武帝微微一笑岔开了话题:“孝伯,朕有些日子没和你下棋了。来来,今天你我诸 事不提,好好下几局。” 孝伯见陛下忽然转了话题,情知话不投机,只好暂时打住。

面对这样一位蛰伏十几年而英威电发间一举则天崩地裂的帝王,他有时也感到了一 种高深莫测的神秘。

虹桥书吧。

第28节:第九章(1)

第九章

今年开春石榴开花坐果时节,迦罗试着在每棵石榴树上只留下了几十个长势良好又通风 朝阳的母果儿,其余的全都咬牙剪掉了。

结果,剩下的石榴一天一个样儿,最后竟长得又大又红个个都赛茶碗般大小。

到了秋天,凡来隋公府做客的人,都要驻足在庭院中的几棵大石榴树下,惊异这几棵 石榴树上怎么竟结出恁般喜人的大石榴! 果子成熟后,迦罗决定先送宫里几篓,让太后和娘娘尝鲜。采摘石榴时,迦罗专门 交代下人:每个石榴上都要留有几片绿叶,这样,红绿相衬,显得更新鲜也更好看了。

这天一大早,迦罗令家人把自己亲手挑拣出来的两篓个儿最大、颜色最红的石榴抬 到庭院里,用红绸带子封好后,换上了国公夫人的大礼服,乘着朱轮华车一路隆隆进宫。

迦罗照例先到含仁殿觐见叱奴太后。

迦罗出入掖宫一向都是先到叱奴太后这里来坐坐,问候一番老太后的冷暖,说些家 常闲话然后才到李妃的紫云殿去。

当迦罗令人把一篓大红石榴抬进殿自己亲手启开封后,老太后果然高兴异常。听说还是迦罗自己亲手种的,更是赞叹了一番,便说怎么也要在含仁殿里栽 上两棵。又说眼看着石榴树,就能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好些事来。那红绫子似的石榴花儿,那 一天天饱鼓起来、撅着小嘴的果儿,倒比这会儿的牡丹、菊花更让人看着眼亮。

独孤迦罗笑道:“这有何难?我回府就让人移来两棵。正好还有一棵,这会儿的枝 叶上还挂着十几个花骨朵和几枚果子呢!” 老太后乐呵呵地交代:“嗯!好好!树大,移时可要记着多带些老土,这样才会少 伤些老根。” 独孤迦罗笑着答应了。又和皇太后说笑了一会儿,便告辞了太后来到前面的紫云殿 。

李妃见了这般大的石榴也觉得惊讶。两人一边说笑着,一边从篓中拣出了七八个 色儿最红、个儿最大的,令两个宫人用白玛瑙托盘托着送到大德殿陛下那里,请他先尝尝鲜 。不大会儿,宫女们便一脸喜气地回来禀报:“陛下见了这么大个儿的红石榴很是喜欢,问 奴才是哪里来的?奴才禀说是隋公夫人自己种的,陛下说难为隋公夫人想着。听说夫人已觐见 过老太后,陛下很是高兴,尝了石榴,夸说从没见过这么大个儿的石榴,味道也好。” 李妃和迦罗两人听报,只是相视一笑。李妃心想:这个迦罗做事不仅有心、稳当, 更难得的是,竟能处处替自己着想。想起两家儿女的亲事,只因先是齐王几人反对,接 着朝廷又是对大齐用兵又是平定内乱,转眼竟耽搁了两三年。

重议起此事,迦罗道:“姐姐,其实在朝廷中,虽说陛下很在意齐王他们几个的 意见,可是长孙览、窦炽、于翼、李弼几位将军大臣的话,陛下应该也会听进一些的,这几位 大臣平素与隋公倒也和睦。” 李妃嘱托迦罗:“妹妹,我虽在陛下身边,可是朝廷上的事不一定比妹妹知道得更 多。其实妹妹在外面倒比我还易进易退的。我在陛下这里常催着点,你和隋公也要想个什么 主意打通一下关节,及早促成这门亲事,才让人心里早一天踏实下来。” “妹妹记下了。”迦罗沉思了一会儿突然说:“姐姐,我这会儿想起个主意,姐姐 看成与不成?” “妹妹快说来听听。” “姐姐,妹妹素闻广陵郡公宇文孝伯是个大孝子。听说八月二十五是他母亲阳平公 主的七十大寿,还听说孝伯要在郡府为他老娘办一次热闹的寿宴,我想……” 独孤氏将自己的主意悄悄说了一遍,娘娘不觉微笑:“嗯,这个主意不错!老太太 做寿那天,我也派人送份贺礼到郡公府去。” 李妃一边和独孤迦罗商定着这件事,一边又想起另一桩令人心烦的事来:有个心腹今 天一大早过来禀说,翠微宫郑姬近段很是得陛下的宠爱,动辄在陛下面前夸说她和陛下的儿 子宇文元小小年纪如何聪明、如何知道惦记父皇,等等。这个郑姬,不仅生得颇有几分姿色, 更下得一手好围棋、弹得一手好箜篌,并且画得一手好花鸟画,虽出身一般官吏之家,却是 个极有心计的主儿。自进宫后,便为陛下格外宠爱。

李妃猜测,在立储之事上,郑姬肯定也开始动心思了…… 迦罗和娘娘说着话,就见小公主牵着奶娘的手,和几个宫人一起从外面回到紫云 殿。

虹桥书吧。

第29节:第九章(2)

小公主一见盘子里摆着这么大个儿的石榴,立马就要。迦罗赶忙洗了手,亲自为小 公主剥来,还劝她把石榴籽儿也一起嚼碎吃掉。迦罗见小公主喜欢吃石榴,便对娘娘说:“ 这石榴不仅好吃,还有消积食、杀肠虫的药用。小公主平时不大肯吃东西,若能哄她多吃一 些,消积化食,吃东西只怕就会香甜些了。” “哦?石榴还有这般的好处?我竟不知。”娘娘笑道。

迦罗道:“这些原都在药书上写着呢。这石榴出自番地,那边的人成天奶啊肉啊容 易积食。这石榴最是一样消积化食的果子了。” 小公主的奶娘在一边也帮着迦罗哄小公主多吃一点。

迦罗抬眼打量了一眼小公主的这位奶娘:她正是当年自己想起主意后,朝廷 依样下诏,从进宫应选的乳妇中唯一被小公主认定的。

迦罗见她虽出身农家,一张脸儿却也生得很有福相:红润的脸色,秀美的 五官。头上一个倭堕形的发髻,拿一支银钗别着。穿着虽也是宫里女官通常穿的石青细纱襦 裙,倒把个腰身衬得匀称窈窕。

转眼小公主已经三岁了,看样子娘娘还没放这个奶娘出宫的意思。独孤氏看娘娘和 这位奶娘说话时的口气神态,有时竟不大像是主仆,心下便感到诧异:不知这位普通农妇有 何过人之处,竟能这般得娘娘器重? 宇文孝伯的老母阳平公主七十大寿那天,独孤迦罗盛装大礼,和丈夫杨坚一起乘着 隋国公的朱轮华车,早早来到了宇文孝伯的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