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聂小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部分(第1页)

实际上,谷娘庙现在香火鼎盛,谷娘的信徒众多,信仰念头丰富,几乎好像河流一样,浩浩荡荡源源不绝。

相比起信仰念头之丰富,因为没有新作推出,文气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她这一趟郭北县之行,没有去兰若寺,因为她不知道老妖婆是不是还盘踞在那里。

每当月上中天,皎洁的月光便会透过那通透的琉璃瓦,落到里面去,最后照射在神像上,给谷娘平添一分神秘与圣洁。

有了这通透的琉璃瓦透光,如果聂小倩还是孱弱得连风都能吹走,她也不用担心不能修炼《太阴炼形法》了。

此时她当然没必要这样做了。

主殿有一个不小的后院,聂小倩在那里布置了一间书房。

对于这间书房,她暂时还没想到,这间书房应该叫什么名字。

聊斋和阅微草堂其实都不错,但她没有借用。

聂小倩坐到书桌前,在砚台里倒了些清泉,开始磨墨。

已经很久没有动笔写小说的她,此番自然是准备重拾旧业。

实际上,谷娘庙现在香火鼎盛,谷娘的信徒众多,信仰念头丰富,几乎好像河流一样,浩浩荡荡源源不绝。

相比起信仰念头之丰富,因为没有新作推出,文气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 传奇再现白娘子

重操旧业写小说上,聂小倩其实早已想过许多。

到目前为止,她推出的小说一共有五部:《上错花轿嫁对郎》、《梁祝》、《越女剑》、《笑傲江湖》和《天魔琴》。

卖的最好,最受欢迎的是《梁祝》,其次是《上错花轿嫁对郎》,然后是《笑傲江湖》和《越女剑》,《天魔琴》最差。

至于《风云第一刀》,还没写完就夭折在了地窖里。

对于这五部小说,她曾一一分析琢磨过。

《上错花轿嫁对郎》卖得好,是因为故事写得好,这个毫不怀疑,但她以为,还因为这个故事有新意,在一众才子佳人词话唱本中鹤立鸡群,开一代风气之先,让读者们耳目一新。

而《梁祝》卖得最好,一方面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本就有故事原型关系极大。

早在她这个小说推出之前,梁祝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也是极大,可以说群众基础深厚无比。

当然,最关键的是,她改编与演绎得好,并引用了不少后世的诗词。

在引用诗词上,有有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大才子纳兰性德的好些词作,得了大名士徐慎青眼,被其广而告之,随即登入大雅之堂,打入真正的读书人当中。

此外,还有大量字词浅白,不是读书人也能听得懂的诗作。

这些诗作,还有个名堂,叫做唱词,与后世的流行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通俗易懂,即便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听了从说书先生那里流传出来的唱词,兴致来了也能哼上那么几句。

阳春白雪固然高雅。但能够欣赏的人太少了。

所以她想要最大限度的获取文气,下里巴人才是她的创作方向。

而下里巴人当中,那些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在这个时代似乎有点水土不服。

所以经过考虑之后,她决定先不写武侠小说了。

而是沿着《梁祝》这样一个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

与《梁祝》齐名的民间爱情故事。还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与白蛇传。

这三个故事在后世改编最多的是白蛇传,然后是牛郎织女,而孟姜女哭长城,可能是年代太过久远,又或者传奇与神秘性差了一点,改编的极少。

因为影视小说的频繁改编,聂小倩自然而然的便将目光落在了白蛇传上。

作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白蛇传早在唐代的传奇里面就有了故事原型。叫做《白蛇记》,在《太平广记》里面很容易就能翻阅得到。

这个《白蛇记》,当然不是汉高祖刘邦斩蛇方起首那个《白蛇记》,而是讲的一位姓李的公子,贪图一个白衣少妇的美色,到白衣少妇家与白衣少妇旦夕欢饮同宿,过了三天,回家没多久。就整个人悲剧的化作了一滩血水。

后来姓李公子的家人发现,原来那白衣少妇是一条蛇妖所变。

这个说不上曲折。但很是离奇的故事里,白娘子幻化成美女谋害男人;妖气冲天,是一活脱脱的蛇妖形象。与后世的白蛇传相比,除了都是一条白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在这个对比上,她感觉有点像蒲松龄老先生写的《聂小倩》与后世的电影《倩女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