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杀手孽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最危险一次发生在七月初。这天,蒋介石在黄山官邸云岫楼主持军事会议,部署长沙会战。参会者都是军委会和前线应召赶来的高级将领。下午三时,没有先兆,没有防空警报,屋顶上突然响起了飞机俯冲发出的尖啸,炸弹顷刻间席卷而下,会场附近响起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整个黄山官邸的房屋、树木淹没在一团团令人窒息的烟雾里。一颗炸弹在云岫楼西侧附近爆炸,将那里的一堵墙炸塌;一颗直接命中防空洞口,炸死二名卫士。所幸的是,掉在楼前不足十米的一颗五百公斤的炸弹没有爆炸。

事后从相关情报获知,执行此次轰炸任务的是日本陆军航空队第60战队。共出动27架轰炸机,采取佯动战术,先往南方飞行,绕过中国防空部队在长江沿线设置的多处对空监视哨,然后突然西飞,直扑重庆。而后又分为三个编队,其中两个飞抵长江南岸作佯攻,另一编队9架飞机则直扑云岫楼进行攻击。

这是一次计划周密,目标明确的行动。

黄山官邸修建十分隐蔽,整片建筑被遮蔽在古木参天的山中。侦察机在空中俯视,只能看见大片的树林,看不到任何建筑物的影子。陆地上,周围又早已划为禁区,禁止闲杂人员通行,保密性极高。若内部无人泄密,日机是无法掌握如此精准的。

蒋介石把戴笠召去,一顿咆哮。

蒋介石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于戴笠如醍醐灌顶,顿悟小日本的所

谓“地工作”,或者就是从地面窍取情报,而后从天上进行袭击的“天工作”。 让戴笠倍感焦虑的是,那些潜来陪都窃取情报的间谍,不仅有效地规避了军统严密的侦讯网络,并且还获得了接触最高机密的途径。

那么,谁是泄密者?会否跟国民政府在南京时一样,已有间谍打入中枢部门?谁是发报人?五月以来,甚至在云岫楼被炸前三小时,军委电讯处都曾多次截获神秘电波,奈何既无法破译,也查不出那个神秘的发报人。

在位于枣子岚桠他那间宽大的办公室里,他把军统局本部情报、行动、电讯三个处及稽查处的正副处长都找了来,同样一阵咆哮:

“委员长的生命对国家对民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消除这个危险——而且要快!快抓住这帮子人,快破译这些电文!”然后他将头转向稽查处处长陶一珊,“把你那里那个叫徐锋的抽来,配合工作。”

陶一珊表情犹豫。关鸣川忙解释:

“戴局长,眼下徐科长正在抓紧对一个可能跟‘地工作’有关的人的调查,可能暂且脱不了身。”

“哦,调查一个什么人?”

“一个下江上来的商人,这个商人行迹很可疑。断香铺被炸那天……”

关鸣川话没说完,戴笠一张马脸拉长,冒火了:

“麻雀从我面前飞过,公的母的我都能分清楚,另外哪还有什么跟‘地工作’有关的人!我说了,问题出在内部。委员长已密令宪兵司令调查内部,限期破案。这已经是第三次手谕了……”

陶、关二人知道戴笠火爆的性格,不敢再争辩。

2

易霜寒担心卢仁相来找他。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卢仁相并没有露面。也许他已跟汪精卫跑掉了,要么是放弃了吧?他如是想。正当他心境渐趋平静,一天上街,心情突然莫名的不安起来。他解释为是对儿子的挂欠。的确,儿子已走了差不多半年,一直没有信来,他有些担心了。第二天,他赶去修道院,问凌惠菁凌云有信来没有,结果很令他失望。忧虑不安中,他决定去觉林寺求个签。他本来是不迷信的,现在却有些迷信了。

他在大殿里跪下,默默为儿子的平安祈祷。

一个沙弥蹑到身后,躬下腰小声道:

“施主,有个施主在知客室要会你。”

知客室里是卢仁相。此时的卢仁相心情也很复杂。他十分清楚易霜寒的为人和品格,自汪精卫公然叛国投敌,他知道原来在易霜寒面前编出的那一套不会有效了。他本已放弃了易霜寒,特地请日本在上海的特务组织梅机关派来杀手,就是王家沱出生的那个日本人桥本。不料还没能接上头,桥本竟在一场意外的轰炸中丧生。而此时,要上海再派已来不及,出于不得已,才再次找了易霜寒。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卢仁相也是在下赌注。

“机会来了。”卢仁相见面就说。

“什么机会?”易霜寒明知故问。

“下下个礼拜,鸡冠石观音山教堂要举行大轰炸死难者追思弥撒,光头要去参加。”卢仁相乜了一眼易霜寒,说。

“我不愿意干了。”易霜寒觉得直截了当好。

“为啥?”卢仁相并不惊诧。

“汪兆铭投靠了日本人,我是中国人。”他说得很激越。

他记起送别儿子那天,客轮正向囤船靠拢,最后分别的时刻到来了。他还想对儿子说几句紧要的话。说什么,他望着儿子朝气蓬勃的脸,不禁回忆起自己在儿子相同年龄时,不也是一腔热血吗?可是在以后人生的一些关节点上,他有过一念之差,甚至卑鄙过。但他认为,在大的方面,特别是在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上,不应该含糊。因此,他对儿子说:“假使你这次出去因为打日本死了,我会觉得痛心的……”顿了顿,突然尖锐了嗓音继续说,“但如果我知道你在日本人面前不像个中国人,我将在心目中抹去你这个儿子!”他儿子当即变得庄严起来,说:“爸,我会记住你的话的。”儿子说话时的神情,在脑海里好清晰。

“你误解汪兆铭了。”卢仁相望着一脸沉浸的易霜寒说。

“误解?”

“你和我都是了解汪兆铭的。你想想,他为什么要去投靠日本人,为高官?汪兆铭性格一贯清高,好多次他都有获得最高权力的机会,可他不都放弃了吗?为金钱?他不看重金钱;为贪生怕死?如果就在这大后方,不是更安全吗?”

“事实是他投靠日本人了。”

“汪兆铭出走,实在是出于不得已。”卢仁相为汪精卫抱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