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鹿鼎风流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部分(第1页)

“老鸨,你不是说韦春芳来了么?人在哪里?”

高桂一皱眉头,门口哪里还有人了?

那老鸨惊奇道:“韦公子,春芳姑娘不是来了么?”

手一指那淡妆女子。

高桂一揉眼,不是吧,这就是韦春芳,自己……不,韦小宝的老娘?不论是金大师的原著还是改编的电视电影,韦春芳的形象都是腰如水桶,涂脂抹粉,完全就是个又老又丑的女人,而且尤其是有一场戏,是说郑克爽和阿珂来丽春院约见蒙古使者,所叫的姑娘正是韦春芳,那形象,当真是要多不堪就有多不堪,十足的表现出一个清代年老色衰的风尘女人的可怜可悲。可是眼前的这个淡妆丽人,按照现代的叫法,应是素颜丽人,丰腴却不丰满,可谓是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无论怎么看,都决不像是个至少三十多岁的女子,出身青楼,却无青楼风尘味,就算让她和宫中的那些贵妃相比,其端庄处,也丝毫不逊色。

他在看韦春芳,韦春芳也在看他,两人都是惊疑不定。

看到高桂错愕的模样,起先怀疑这人就是当年从丽春院跑掉的小厮的老鸨,终于是打消了这个荒谬的错误想法,若他真是当年的小宝,怎么可能见了自己的老娘却是这样的表情?老鸨不屑的想道:就凭小宝那贱骨头,也能发财升官?这位韦公子可是京城天子脚下来的御前侍卫统领,连扬州城的知府大人都比他官小,小宝那厮,哪有这样好命……

老鸨给韦春芳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好好招待,随即向高桂施了一礼,退了出去。见高桂兀自呆呆的瞧着韦春芳,不禁暗暗叹息,韦春芳实在已经虚岁三十五了,老鸨的年纪也才刚刚三十,但韦春芳看上去和二十五岁一般,年轻美貌,岁月在她身上留不下痕迹,丽春院在鸣玉坊红了多少年,韦春芳就红了多少年,多少恩客都是冲着她不老的容颜和端庄美艳的气质而来,老鸨明明比她年轻了近五岁,但看上去却像是四十多岁,人比人,是会气死人滴……

“韦公子,你长得真像我的……我的一个亲戚,敢问韦公子是哪里人氏?”

韦春芳左瞧右瞧,心中惊愕,是以问道。

高桂呵呵一笑,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很面熟?”

韦春芳一怔,点头道:“韦公子,你……”

高桂笑道:“是不是觉得我像一个人?”

见韦春芳错愕得说不出话,又道:“那人名字,应该是叫小宝吧?”

韦春芳本已坐下,听到这里,竟是站了起来,惊问道:“韦公子……你认得我家小宝?”

她本就怀疑这位韦公子就是她的儿子,但老鸨一再叮嘱,此人是京城来的官老爷,比知府大人还要官大,让她千万别失礼,韦春芳虽然怀疑,却不敢乱说话,此时听到他提到小宝的名字,登时失态。

()免费电子书下载

高桂没有回答她,这时候,几个丫鬟端着点心酒菜走了进来,高桂笑着一一打赏,丫鬟们欢喜离去,高桂才道:“我是小宝在京里的朋友,知道我来扬州公干,所以托我来看看你。春芳姑娘,你在丽春院生活得还好么?”

韦春芳大讶,小宝居然有个跟他长得这么酷似的朋友,而且还是个大官。

“我还好,韦公子费心了。”

她站起身来,拿起桌上的酒壶,给高桂满上了一杯酒。

暗香飘来,似是梅花香,不同于老婆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闻起来尤其沁人心脾,高桂竟是心神一荡,忍不住伸出手去,在她手上摸了一下。

这一摸,立时便心荡神摇,有种奇怪的感觉,令他觉得很是邪恶,面前的这个女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正是他的老娘么?汗,竟然对自己的老娘轻薄,这也太邪恶了……

韦春芳手猛地一缩,像是触电一般,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反应会这么大,在青楼之中,别说摸摸手,更过份的也不是没遇到过,但此时此刻,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或许是因为面前的这个韦公子长得太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了,又或者是因为他是儿子的朋友?韦春芳歉然一笑,道:“韦公子莫要见怪,只因今日身体略感不适……春芳敬你一杯。”

她给自己也斟满了一杯酒,举杯一碰,慢慢的饮了,酒沾朱唇,愈发艳丽……

第167章 老娘韦春芳4

高桂干咳两声,以掩饰尴尬,说道:“我在京城土生土长的,春芳姑娘,小宝兄弟托我带了些银子给你。”

他从身上摸出一卷银票来,放在桌上,他拿的银票是从右边衣袋取出的,这一叠银票,有的是一百两一张,有的是五百两一张,往桌上一放,至少有上万两之多。

韦春芳看到如此多的银票,不禁愣住,下意识的放下酒杯,将银票拿起,当头那张便是五百两一张的,她的手一颤,往下看去,接连七八张银票都是五百两面额,她吓得呆了,暗忖:这些银票,怕不有上万两?小宝哪来这么多钱?慌忙问道:“韦公子,这……这是我家小宝托你带给我的?”

高桂见她的表情,仿佛从未见过这么多钱似的,竟是一阵心酸,笑道:“你不信么?难道本公子自掏腰包骗你不成?”

韦春芳连连摇手,道:“不敢不敢,我意思是,这钱太多,韦公子可否告之,这钱……是我家小宝怎么挣来的么?”

高桂还未来得及说话,韦春芳颤声道:“是不是小宝在京城……做了什么犯王法的勾当?”

高桂见她脸上煞白,又惊慌,又担忧,竟是触动心事,想到自己从小便没了父母,要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打拼,因为未成年,根本就没有人肯请他做工,只能流落街头,最后成了小混混,当同龄人在学校里上学,在家里接受父母关爱的时候,他在天桥底下瑟瑟发抖,穿着捡来的衣服鞋袜,吃着别人饭馆里客人吃剩不要的饭食,就是这样,还经常被当地人殴打辱骂,还经常填不饱肚子,当他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蜷缩在硬纸板搭成的狗窝里时,年轻的他,何尝没有独自落泪?何尝不渴望有个疼他爱他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