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漂泊家传奇--漂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部分(第1页)

肖骁霄不语,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很老练地用左手拍了拍肖建忠的左肩,一切都在无言中。

郝婷婷他们这个部门看起来很是训练有素,对肖骁霄他们一行九人的安排很是条条是道,上午剩下的时间游览校园风光,然后吃午餐。下午游览同是省属重点中学的都梁二中,然后是法相岩风景区,之后就是晚餐,稍稍休息后,就是本次的重头戏,用自由交谈方式采访雪峰师范学校团委会和学生会的几位主要干部。第二天早饭后,就是和外联部进行具体洽谈,达成一定的合作备忘录,谈判结束就是午餐后肖骁霄等人返回长河。对于这个安排,肖骁霄看来自是无可挑剔,毕竟,一切都是客随主便了。

事实上,都梁二中和法相岩挨在一起,仅仅就是一堵围墙之隔,就像雪峰高级中学和廻龙洲仅有一江之隔那样。大家很是惊叹,为什么好的学校总是那么完美,当地最好的风景和最好的学校,形成最好的结合,看来老天爷需要人世间用这样的人间美景来陶冶一代又一代的晶莹人物,但是,老天爷有时候不免失算,播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

漂泊家传奇--漂魂(16)

越是这样的时刻,肖骁霄越是想起了中华民族那段最为耻辱的八年岁月,还有爷爷孤独而悲壮的扁担。都梁城作为雪峰山地区的一部分,也有着不可抹杀的峥嵘岁月。

肖骁霄他们注意到,法相岩上,有一块抗日英雄纪念碑,高耸如云,松柏陪伴,绿篱簇拥,鲜花相映。立于其下,瞻仰英灵,肖骁霄之思绪,飘忽在都粱城保卫战之弥漫硝烟里!肖骁霄先前根据有关史册记载、故事传说,知道了都梁城保卫战大体如下:

……都梁城保卫战,乃著名“雪峰会战”前夕,“日本猪”关根支队进占瓦屋塘后,随即派一部向都梁城扑去。此时守城的是国民政府军第七十四军的第五十八师部队。设防之前,军长施中诚向该师师长蔡仁杰交代:“都梁城城防坚固,护城河深阔,但敌军势头勇猛,配有坦克,切不可掉以轻心。”蔡师长受命后,率部在城内外构筑三道防御阵地,皆以黄泥、细沙、石灰混合筑成,其内里一线,百姓献出存放过年用的糯米,熬成稀粥掺和三合土构筑,其固无比。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日军支队长关根久太郎少将下令攻城。于是,在坦克配合下,日军分东、西、南三面发起猛攻,一连三天均未得手。关根少将最后搬出了自己的“杀手铜”:他组织步兵“特攻队”,每个特攻队员身绑炸药,头缠涂了“狗皮膏药旗”号的白头巾,步枪一律上刺刀——运用这种“人肉炸弹”,在城墙炸开缺口,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五月一日,关根少将让所有的炮兵、坦克火力一齐开炮掩护“特攻队”冲击西门。这一着果然奏效,一些特攻队员冲过护城河,到了城墙下便拉响炸药,血肉纷飞中,城墙也被炸开一个个洞。但守军早有防范,立即用装满砂石的麻包将洞口堵住。“特工队”一看此招不成,又用绳梯爬城,想将城墙炸开更大的缺口,但守军往往待敌爬到中途,一通冲锋枪、机枪扫射,打得“日本猪”哇哇乱叫,护城河里,“日本猪”的尸体累累,河水也染成红色……直至五月二日,都梁城依然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但是守城官兵的伤亡也很大,几处城门被敌炸得犬牙交错。就在战情紧迫的时刻,王耀武命第四十四师一部从梅口急驰都梁城城郊,从“日本猪”后侧发起攻击,守城的部队也组织突击队,乘势反击,围城的关根支队腹背受敌,终于不支退去……

后来革命胜利之后,都梁城人民在美丽的法相岩,立此抗日英雄纪念碑,缅怀英雄,激励后人,鼓舞民族壮烈的伟大精神!

肖骁霄特地要求郝婷婷和肖建忠带着他们去看看都梁城的城墙,遗憾的就是,都梁城为了争取国务院批准都梁城设立县级市,把当年的很多围墙拆除的拆除,维修的维修,看着那些已经“现代化”的围墙,肖骁霄痛恨无比,可也无可奈何,一个民族的悲壮记忆,已经荡然无存了。可是在所谓“发展才是硬道理”号召下,你也对这些拥有权力的不肖子孙,说不出什么东东来。

终于在这样的一种情怀里,肖骁霄和他的队伍迎来了晚上的采访。采访就是放在肖建忠的教室里,布置的简单精制,颇有效果。师范学校方面,有团委会的书记宋达慈等人。按照当初的设定,这次采用比较“自由散漫”的方式,海阔天空地交流,尽量在某一个问题上深入。

教室里很快进入热烈的氛围,大家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探讨着,争论着。尽管肖骁霄很担心小记者们能否控制住采访的主动权,可是,总得让他们这样独立自主地去闯荡。想到这里,肖骁霄算是释怀了,没关系,大不了就算来这里“演习”过了一回,下次就能够拿捏自如了。

肖骁霄始终和肖建忠在一起,没有什么严肃和正规的话题,回忆初中往事,竟有感慨沧桑之情。肖骁霄心里暗自惊诧,想不道自己的心态开始变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啊?看着血气方刚、毫无心机的小记者们,肖骁霄的眼里充满了不知所措的迷茫和失落。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刘梅身上,落寞地看着刘梅在投入地讨论。

一会儿,刘梅发现了肖骁霄在看着她,也似乎读懂了他眼里无边的孤寂与突然的恍惚。她向正在和她讨论的人点点头,退了出来,说要请教肖骁霄问题,把肖建忠支开了。

刘梅轻声地问:“骁霄,怎么啦?”

肖骁霄轻轻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无奈地说:“梅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感觉到很累,很累,累啊……”

刘梅知道,肖骁霄肯定是和肖建忠聊天的时候,想起了什么伤心事情了。可是,她觉得不能够追问,除非肖骁霄主动和她说起。于是轻声说道:“骁霄,我们出去走走吧,就在走廊上说说话?”

肖骁霄想想,答应了,就和刘梅来到了走廊上。当然,他们并没有深入交流什么严肃的话题,时而看看远处的苍茫夜色,灯火点点。时而低声窃语,畅想未来。

肖骁霄的心情果然好了起来。

第二天,肖骁霄,周勿和刘梅,三人与雪峰师范学校外联部的郝婷婷、肖建忠和宣传部的于俊威三人举行了会谈,就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肖骁霄说道:“我们是不同性质的学校,我们的实际处境也不一样,未来的前途在当前看上去也是不一样的,总而言之,我们的很多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也很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作,不同的思维,就会发生碰撞和摩擦,产生一种新的思维,这是一种最好的合作。这种合作也只能够在我们之间发生。”

郝婷婷说道:“从昨天晚上小记者们的采访表现中,我也看出来了,雪峰中学确实令我刮目相看。我认为,对于未来的合作,我觉得充满了信心。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还没有碰到过、更加没有想到过有中学学校的学生能够主动出来寻求外交方面锻炼。这让我崇拜你们的作为。所以,我们外联部一定很乐意和你们合作。”

有了这样的相互欣赏作为共识的基础,这次会谈自然是顺利和成功的。虽然只是一个合作上的清晰概念,但是,任何时刻合作起来,都将是胸有成竹的。

第十三章  血染偶像

这大概是一个开始摆脱蒙昧的年代。雪峰师范学校归来,听完小记者们的采访总结汇报,肖骁霄忽然发现,昨天的一切仿佛在那么一个瞬间,彻底崩溃、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清晰而自我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