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繁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部分(第1页)

行如隔山的情况,主要是个领域内研究人员的知识维度结构刚性伴生的信息筛造成的,如果能够又一个良好的环境,如现在大家之间这种宽松而有密切合作的环境,这种刚性完全可以被最大限度的打破,这种打破就导致了初期的理论推导和试验顺利完成。

随着时间的流逝,2011年6月25日很快就到来了,这是一个载入人类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远程航天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首次大规模实测试验的日子,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试验场上丽娜的一声“发射”令后,只见众人面前那巨大的玻璃钢罩中的一米大小的飞船模型周围突然泛起了一阵绿雾,玻璃罩中宛如沸腾了大锅一样,绝对真空的罩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众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些的时候,包裹起飞船模型的绿雾突然间好像被一台巨大的抽风机突然的抽空了一般消失了,绿雾中的飞船模型也不见了踪影。就在众人紧张的等待中,10秒钟后,电话铃响了,是正在哈尔滨的飞船航行接收端试验场的赵一飞打过来的:“试验基本成功,这里已接收到模型,飞行耗时1秒,具体情况待检测结束后另行通知。”听到这个消息的众人高兴的一下子把手中的帽子高高的抛向天空,每个人都在笑着、哭着、拥抱着,激动的人们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感受到这一成功的人们只能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

就在赵一飞打电话给乌鲁木齐试验场的时候,张元的电话也已经达到了中南海,正等在那里中央领导们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片欢腾。出于保密的需要,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进行现场直播,只有部分场景进行了实况录像,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张元打电话汇报的原因。随后进行的为中央领导们的专场汇报工作中,赵一飞指出了现在这种远程航行的缺点,由于自身动力装置还不过关,现在只能通过传送器进行飞行,这也就决定了在飞行的始发点和终止点都必须有传送器,而且飞船规模越大,传送器的要求和耗能也就越厉害,当然,耗能问题比较好解决,由于采用了完全不同于现有能源消耗的标准,所以能量消耗是以完全不同于现有能源消耗标准进行的,如果换算成现在的能耗标准,那么每传送一次也只不过相当于火箭上天一次的能源消耗而已。而传送器自身的要求则较高,不过在宇宙中航行却有其优点,由于宇宙真空的程度远高于人工真空,因此可以不再需要玻璃钢罩,所需要的只是传送时对飞船本身和重力反复装置的抗拉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当然,目前的测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进行过人体实测,在飞船模型中只是放入了一定数量的植物和动物,从动植物在飞行前后的各种基本测试指标来看,尚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但由于人体毕竟在某些方面,如大脑,要远比动植物复杂,故此还不清楚这种通过层次变换进行的飞行对人体是否具有什么不良影响。

尽管还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以国家主席海天碧为首的中国政府首脑们还是非常的兴奋,在赵一飞的介绍结束后,海天碧和国务院总理钱锦成两个人当即表示要拨出专款进行远程航天的开发,毕竟相对于远程航天的成本来说,其它星球上的各种矿藏对这些政府高官们的吸引力太大了,由于恐怖主义泛滥和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的持续增长,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越来越弱,所以才会发生红花炸弹爆炸试验后军委会议中钱锦成对军委要钱的举动不予配合的尴尬情形。而现在的情形明显的不同,如果能够通过航天开发刺激经济,那么中国的经济就会在短期内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各位高官的传记中也都会加上一笔辉煌的政绩——新型航天开发,这次的诱惑力显然明显的超过了上次,所以各位政府高官们在主席与总理的带头下纷纷表示支持。这种情形让赵一飞不由得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会有如此热烈的反响。当然,最后的决议中决定,保密仍然是当前的第一要素,于是所有的一切都在中国政府的介入下秘密而有序地进行着。

2012年9月1日,中国宣布进行登月计划正式进行,在这一天的晚上8点整,一只长征6号甲火箭载着嫦娥1号飞船缓缓地升入了太空,全世界人民通过现场直播观看了这支火箭升空的情形,长长的火舌从火箭下方吐了出来,飞行3分钟后,火箭进行一级脱离,之后5分钟时间进行二级脱离,然后花费了3分钟的时间进入了中国这些年间建立的中华1号太空站轨道内进行对接,对接结束后中国登月的第一次现场直播结束,下一次直播时间将在十月一日,直播内容为嫦娥1号飞船在月球的登陆。

刚刚对接完毕,中华1号太空站的站长杨利伟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舱门迎接新来的四位登月队员,这四名航天员要在航天站里与现有的3名宇航员一起生活两天,等待月地之间位置合适后再次进行飞行,同时也要在航天站中补充部分燃料。由于大家平时已经非常的熟悉,所以在闹了一会儿后众人就各自转会各自的工作去了。杨利伟领着几个人来到了一个隔间中,把身上厚重的太空服卸下来后,四名航天员再次敬礼,并告诉杨利伟下面带来的最新指示,看完指示后杨利伟没有表示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我们这里早已准备完毕,等再过一个小时后,美国的间谍卫星就会转过去,到时候马上就可以给你们加装设备。记住,这次试验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试验,它关系到今后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发展和地位,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顺利的把它完成。”

“是!”四名航天员一起敬了个礼,干脆的回答道。

一小时候,中华号航天站内的派出了两名宇航员再加上新来的两名宇航员一起进行了太空行走,在杨利伟的统一指挥下四个人在航天站的外侧的太阳能板下安装了一个O形装置,同时嫦娥1号的航行舱打开了外舱板,里面由机械手操纵着伸出了一个同样的O形装置,与装在航天站的O形装置不同的是,嫦娥1号的O形装置内部固定着登月舱。几个人重复试验了几次收放之后,杨利伟满意的下令停止试验,所有人员返回航天站。

一个月在时间长河中可能连一个泡沫都算不上,转瞬间10月1日已经到来了,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日子,中央决定把这一天作为登月日显然有着自己的意图。上午10点钟,电视开始直播嫦娥1号的登月。赵一飞等人在这一天也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和几乎所有中国人一样,他们坐到了电视机的前面观看登月的现场直播,实际上和美国人在上世纪的登月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尽管如此,所有的中国人还是陶醉了。而与这些陶醉的中国人不同的是,赵一飞登远程航天公司的高层人员却在焦急的关注着登月之后的进展。登月进行的很快,不到3个小时所有的新闻都已经转回了正常的节目播出,接下来看到的只是各级领导的发言等内容。赵一飞等人此时已经把电视切换到另一个频道,这个频道是航天部的专用频道,由于走的是光缆通信,所以非相关机构是无法看到的。从这个频道可以看到整个登月后的进展情况,首先是采集了一部分岩石标本,然后是一些基本的地质测量和实地采矿分析等内容,大约两个小时后,登月舱开始返回航天舱。

看到登月舱返回到航天舱的过程中,航天舱内的机械手将那个O形装置伸出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人都情不自禁的闭住了呼吸,看着登月舱一点点的靠近,减速,再靠近,再减速,然后慢慢地悬停在O形装置中,由于太空中受到的万有引力之间的近平衡,所以在短时间内登月舱并不会有多大的移动。就在登月舱回归航天舱的同时,地球轨道的中华1号航天站内,杨利伟指挥着宇航员将隐藏在太阳能板下的O形装置缓缓的转到了航天站的下方,为了防止突然的质量增加给航天站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命令航天站点火将航天站向外空间推移了30公里。在航天站、嫦娥1号、地下指挥所和赵一飞所在的远程宇航指挥中心四方通话后,嫦娥1号航天舱向登月舱内发出了信号,示意在里面的两名宇航员做好准备,远程传送还有3分钟就要进行。随着时间的临近,所有的人都变得异常的紧张,各处的空气似乎也随之而变得非常的凝重。

“10,9,8,……,3,2,1,开始。”随着电脑合成音那毫无感情的命令下达后,一团淡绿色浓雾凭空出现在登月舱周围,整个嫦娥1号航天舱也似乎战栗了一般不停的抖动着,随着越来越浓的绿雾把整个登月舱完全的笼罩后,突然一下子,整个绿雾诡异的踪迹皆无,同时嫦娥1号航天舱的战栗也渐渐的缓了下来,剩下的只是宛如若有若无的震动继续着。就在开始命令下达的同时,中华1号航天站的O形装置上也开始出现淡淡的绿雾,慢慢的慢慢的逐渐变浓,庞大的航天站随着绿雾的变浓也开始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战栗,这种情形令站内的宇航员非常的惊慌,倒是站长杨利伟仍然非常镇静,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发生任何的差错,否则自己不但对不起这些宇航员,更对不起自己的祖国,指挥着航天员继续增大重力反复装置的重力强度,以便在规定时间达到事先拟定的条件接收传送过来的登月舱。

一秒,两秒,……,一分,两分,在时钟指到了两分五十秒309微秒的时候,中华1号航天站的O形装置内的绿雾突然剧烈的翻滚起来,接着一个形如登月舱的物体渐渐的变得清晰起来,绿雾也随之越来越淡。从电视中始终观看着远程传输的四地中,每个人心中都开始松了一口气,刚才那虽然不长但给人感觉却象是度过了千万年的煎熬已经过去了,只要绿雾彻底消失就代表着飞船已经成功传输,如果里面的人员在实测中没有发生任何的生理上不良反应出现,就代表了赵一飞的远程航天可以大规模的展开。此时的许多人脑海中已经在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未来,无数的宇宙飞船穿梭于太空,繁忙的太空港上不断的起降了各种飞船,大批的太空矿石运抵地球,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一些沉不住气的小伙子们已经把事先偷偷藏起来的美酒取了出来,正在热心的分发着酒杯,此时的赵一飞脸上也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旁边站着被特意邀请来的岳琪和张元等人脸上都是一幅喜气洋洋的欢乐,面前的酒杯中已经被斟满了美酒,在灯光下,红红的葡萄酒在水晶杯中闪着晶莹的宝石红般的光芒。所有的人都在等着杨利伟站长在接下来的对接后宣布实测成功的一刻。

就在这时,远方的太空中一颗未知国家的卫星上突然一束黄光射出,目标俨然就是航天站的O形装置,只见一团巨大的光团散了开去,整个O形装置连着里面的未全部传送出来的登月舱一下子炸的粉碎,连个成型的碎片都找不到,太空站亦受此爆炸产生的影响而被推向了地球一面。在巨大震荡中杨利伟临危不乱,指挥一名宇航员们迅速的把下方的推进器点火,首先稳住航天站面的坠入大气层中烧毁,另一方面指挥其它的几名宇航员调动激光武器,寻找并瞄准刚才发射激光的那颗卫星。可惜的是,当调整结束的时候,那颗攻击卫星已经转到了地球的另一面,由于这颗卫星来源隐秘,事先在航天站的宇航员们也都没有注意到,同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探测装置也没有提前发现它的踪迹,显然这颗武装卫星是某个国家发射的,在其发现了中国的这次试验后发动了攻击。

在天上的太空站中一片混乱的同时,地下的指挥中心里也是混乱一片,总指挥李少刚少将看到天上传来的受到攻击信号后气得破口大骂,但有着多年指挥经验的他迅速的冷静了下来,一方面指挥杨利伟保持警戒,做好防御准备,另一方面调动所有太空侦察设备搜索那颗武装卫星,而在他旁边站着的政委则已经开始向中央汇报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征求中央的处理意见。远程航天公司的赵一飞等人也在同一时间看到了黄光一闪后突然爆炸的场景,由于航天站上摄像机视角的限制,众人与指挥中心的人一样没有看到爆炸源于激光攻击的结果,由于发生了武装事故,所以在第一时间里杨利伟已经切断了向远程航天公司的信号传输,所以现在赵一飞等人所能看到的也只是爆炸发生时的画面定格图像。刚才的欢笑一下子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幅不能置信的表情,这一刻,赵一飞宛如一下子老了几十岁似的,刚才因为激动而始终挺立的身躯一下子就软了下去,还好旁边的岳琪迅速的扶住了他,摆了摆手,赵一飞在岳琪的搀扶下缓缓的走了出去,身边的张元和丽娜也跟了出去,除了一些负责联络的工作人员迅速的和指挥中心进行联络询问情况外,其他的人一片寂然,在一片沉默中众人跟着赵一飞等人向外面走去。

就在大家几乎全部走了出去的时候,联络人员终于联系上了指挥中心,那里的人员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随即联络人员迅速的向门口奔去,把实际情况汇报给赵一飞后,不相信的瞪着眼睛,赵一飞望着他,用颤抖的声音问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那名联络人员又把刚才指挥中心告诉他的飞船爆炸源于不明卫星激光攻击的话重复了一遍。听完后的赵一飞等人已经完全处于暴怒的气氛之中,由于这些人中本来就以年轻人为主,情绪易激动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特点,暴怒下的人们纷纷追问到底是哪个国家发动的攻击,甚至一些比较激进的认识已经认定是日本——这个中国的宿敌,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对其开战,以报这一击之仇。赵一飞沉思了一下,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现在并不多,大体上也就是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印度等国而已,而这些国家中在航天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无非只有美、欧、俄而已,至于日本和印度等国,虽然其平时叫嚣的非常厉害,但实际上并不具有非常先进的航天技术,除了上述国家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那些国家或者组织具有如此强大的科技力量,能够利用激光武器攻击中国的航天站,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不过反过来想想,当年911美国遭到攻击的时候不也没有人想到过吗?现在要考虑的是尽快找出这只黑手,并迅速的消灭它。对了,911,难道是某些组织做的这件事吗?想到这里,赵一飞告诉大家首先冷静下来,然后吩咐联络人员通知指挥中心,这件事可能是某些国家作的,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其行动理智性一般都比较强,这次突袭造成的惨案显然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行为不符,那么很可能是某个具有强大实力的幕后组织所为,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挑起国家间的冲突,那么这种冲突的最大受益者显然就是最可能的黑手。

第四章较量

赵一飞的分析传过去之后,指挥中心的总指挥李少刚少将和政委回话说他们也想到了这种情况,中央也已经召开了紧急会议,其中亦考虑到恐怖袭击的可能。

但究竟哪个组织能有如此大的实力呢?或者说是哪个组织有能力勾结大国政府进行如此规模的恐怖袭击?就当前国际范围内来说,具有发射自己卫星实力的恐怖组织还不存在,毕竟卫星和核弹不同,核弹可以通过黑市进行买卖,而且核弹的安装和引爆等等都比较简单,因为已经有了完整的程式在那里,只需要到时候设定爆炸时间即可。至于像911用飞机撞大楼的恐怖设计虽然非常的出人意料和巧妙,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却并不高,劫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