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繁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部分(第1页)

大多少倍是可以算出来的,在这样大的质量下需要多少动力才能够做到我们的飞行你们考虑了吗?”口气一转,赵一飞接着说道:“至于虫洞,我不能说它不能进行宇宙航行,但是你们想到了吗?如果利用所谓的‘虫洞’进行宇宙航行,你能肯定地知道目的地吗?这与‘航行’而不是所谓的‘漂移’这个有目的的概念是一致的吗?再者说,‘虫洞’只是一种有缺陷的物理方程解而已,按照现在的数学水平,如果‘虫洞’航行理论真的可行的话,恐怕美国早就开发出了虫洞飞行器了吧。丽娜,你说说在美国时你听说过这方面的信息吗?”

摇了摇头,丽娜表示自己并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技术被开发出来。

看到众人有的疑惑,有的若有所悟的样子,赵一飞继续说道:“实际上理解虫洞理论并不难,它从本质上说是坐标系中的奇点,而如果两个星系分别构成不同的坐标系都存在一样的奇点的话,理论上是可能在这两个坐标系间发生某些转移的。”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说到这里,可能是由于兴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赵一飞的语气变得激昂起来,“这种奇点解本身就是不稳定的,这是‘虫洞’航行理论最大的缺陷。如果不能够确定航行最终结果会出现在那个星系,那么飞船只会在各个星系之间不断的跳跃,直到在某个星系中被扯碎为止。你们能够想像这样的宇宙航行吗?”

“而利用速度层次变换则完全不同,它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物质组性对应不同的速度层次,只要能通过速度的层次变换转换飞船的物质组性就可以达到那个层次中的基本速度,甚至可以向更高速度层次迈进。我们远程航天设计的这艘‘后羿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通过重力反复装置不断的锤炼飞船组性,使其能够达到适合更高速度的基本组性要求,在基本动力下就可以达到12光速。同样地,如果能够继续提高飞船组性,就有可能超越现在我们在地球上讨论的光速。”

“当然,就像我以前告诉你们的,根据维度理论可以假设每一个层次都有一个极限速度,这个极限速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速,也就是说不同层次中拥有不同的光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超越光速!让人类的太空旅行真正可行,人太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的梦想,我们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领略太空的风采!”

说到这里,赵一飞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后羿号”在太阳系外时众人的感受,各种各样的光线似乎具有生命似的,有热情,有邪恶,有……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对赵一飞来说,这个障碍显然是当前最重要的两个障碍之一,另一个障碍不用说自然就是远程航天技术的近一步发展。

难道人类真的不适合走出太阳系吗?赵一飞心里想着这些,情绪自然也由刚才的高昂慢慢的开始回落,最后低着头在那里沉思起来。

众人知道陷入沉思中的赵一飞一定有在思考着什么众人无法理解的“难题”,没有惊动他,所有人都自觉的走出了屋子,只有张元静静地站在那里陪着他。而丽娜也只是走到了门边,默默地坐在那里的一个凳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屋子里静悄悄的,三个人都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只有轻微的呼吸声此起彼伏,仔细的听起来,这呼吸声好像和潮水起伏的声音一样,忽轻、忽重、忽缓、忽急。

天色也开始一点点地暗了下来,衬着大漠绿化研究所不算高的二、三层建筑淹没在那淡淡的墨绿色的海洋里。现在已经是2014年的初夏了,在大漠绿化研究所周围再也看不到任何一点沙漠的痕迹,极目所眺,到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植被,低矮的是青草,稍高一些的是青绿的灌木,再高些的则是一些低矮形或幼年的树木,更高的则是巨大的成年树木了。当然,由于生长的年头太短,除了一些移植来的高大树木外,大部分的树木还比较矮小,但是看着它们在那里茁壮而不屈的生长的样子,所展示出的那种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不正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写照吗?!

第十章黎明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漠绿化研究所的早晨,一阵细雨在昨天夜里扫过了这片大地,给初夏的绿色又淡淡的抹上了一笔。

好像感觉到了自然的这些变化一样,赵一飞今天早早的就起来了,为的就是看看这雨后的青绿。经过了远程试航的生生死死,赵一飞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的珍惜自己的生命了,毕竟那种在木星上的绝望赵一飞是不会表现给任何人的,哪怕是张元。但是,虽然后来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离开,那段时间的记忆却怎么也难以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以至于赵一飞都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向丽娜那样做一次意识再造。当然,这只是玩笑罢了,他还没有脆弱到需要再造意识的程度,也没有无聊到让别人可以趁机改造自己思想的地步。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科学意识的研究人员,是绝对不会甘心屈服于他人意志的。

轻轻的把脚踏在草地上,温柔而缓慢地在草丛中行走着,感受着初夏的气息。西北一代由于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哪怕现在已经是初夏,早晨的气温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赵一飞还穿着春天的服装。俗语说得好“秋冻春捂”嘛,能不让自己生病最好是不要生病,没必要为了一时的英雄付出一场病的代价吧。

蹲下来,凝望着一株迟到了的刚刚开始吐绿的小草,小草的叶子才刚刚从地面吐出来,嫩嫩的,黄黄的,歪歪的,只略微的带着一点淡绿,虽然如此,却依然倔强的生长着,在叶子旁边有一块小小的石头,是它压住了小草的种子,以至于这株小草得不到和同伴一样好的生长条件,所以它发芽自然要比同伴们晚一些,而在开始生长的时候也由于阳光被小石头阻挡直射的不够充足而无法像同伴那样茁壮的成长。尽管如此,它仍然倔强地生长着,没有一丝一豪的懈怠,每天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会让它高兴地在微风中轻轻地舞了起来,虽然不同于同伴们那种豪放的舞蹈,但是相比于同伴,它更应该值得自豪。只要现在能够继续努力,到了秋天的时候就会有草籽结成,那个时候它就成妈妈了,相信它会更加自豪,她有着别的草妈妈所没有的奋斗经历,如果它的孩子们能够听它讲述的话,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个妈妈自豪的。自己要不要帮一帮它呢?如果把压在它身上的小石头拿开,那么它会更快、更健壮的生长,想到这些,赵一飞的手动了一下。可在他的手碰到了小石头的时候,却情不自禁的停了下来,仿佛听到了小草倔强的声音在抗议,虽然这样更利于自己的生长,但却失去了抗争和奋斗的意义!

感受到这些,赵一飞脸上浮起了淡淡的笑意,把放在小石头上的手又收了回来,“真是株倔强的小草。”口中轻轻嘀咕着,站了起来却发现刚才的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张元和丽娜看在眼里。不好意思地向两个人挥了挥手,算是打过招呼,赵一飞转身向研究所内走去。此时的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张元和丽娜两个人眼中表达出来的意义完全不同的眼神。

看到赵一飞的动作和表情,张元能够理解赵一飞的心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密切接触,他完全能够理解赵一飞为什么会那么做。但在他的心里又充满着担心,一颗如此善良的心又怎么能够承担起中国科技奋起的重任呢?!从现在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对赵一飞的重视程度来看,赵一飞未来的路应该早已经安排好了。无可辩驳地,赵一飞就是中国的牛顿、中国的爱因斯坦!对于历史上真实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张元比一般人了解的更多,毕竟他是做科技情报出身的,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某些其他人接触不到的情报。现实的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坚忍决绝的人物,这从牛顿对待莱布尼茨和非天主教徒的态度以及爱因斯坦对待自己妻子等人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古语说的好,成大事者必有大才。这个大才其中就包括有性格等因素。可现在赵一飞对待那株小草的态度不由得不让深深敬重赵一飞的张元担忧,如果赵一飞无法够做到坚忍决绝,恐怕下场会非常的惨!现在从他的地位来说想不介入政治都不可能,而政治向来是就是吃人的,如果你不吃掉对手,对手就会吃掉你!

与张元不同,丽娜在赵一飞对其进行意识再造的时候由于加入了更多的善的因素,所以她更加痴迷于赵一飞的个人魅力。这个神秘而又伟大的中国男子总是在不经意间带给自己极大的震撼,他提出的维度理论让整个世界疯狂,他搞出来的“红花炸弹”让整个世界恐惧,他设计出来的远程航天飞船又让整个人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而现在的他居然对一株默默的小草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怀,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啊!一丝迷惑浮现于丽娜的脑海,和先前赵一飞的神秘而伟大融入了一起,让丽娜对赵一飞更加地充满好奇。尽管丽娜痴迷于赵一飞,但她清楚地知道赵一飞的心中只有岳琪,虽然两个人一年中都见不到几次面,但每次偷偷地看到赵一飞在梦里呼唤着岳琪名字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丽娜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这大概都是赵一飞给自己恢复记忆的结果吧。丽娜实在不愿意深想,因为那样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已经一个星期过去了,落入大西洋内的登陆舱还没有任何消息,难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远程雷达的探测绝对没有问题,可他们怎么会就这么消失了呢?想想里面还有“后羿号”试航的所有数据和已勘测星球的资料,贺鹏的心不由得一阵下沉。从已获得的情报上看,美国出动的大西洋舰队并没有找到这艘登陆舱。由于在太平洋上的巧合,赵一飞和张元等人乘坐的登陆舱正好被中国的远洋渔船发现,之后迅速抵达的杨楠等人和潜艇使美国海军没敢在太平洋上轻举妄动。

而太平洋上的被动让美国海军加大了在大西洋上的调动,现在已经有两个舰群在疯狂的沿着那条洋流搜索,而中国在大西洋原有的两艘潜艇由于受美国舰队牵制而无法很好地搜索,同时出于防止密码泄露和美军舰队采取的敌对状态考虑,这两艘中国海军潜艇也不能用事先收到的搜索秘密代码进行联系,以免美海军在狗急跳墙的情况下毁坏登陆舱造成人员伤亡。

不过,针对这种情况,原来位于太平洋内的潜艇也开始绕道佛得角向大西洋进发,以便接应和缓解在大西洋内的紧张局势。而我国在印度洋和南美各国访问的舰队也接到中央军委的紧急命令向大西洋内集结。当然,目的不是和美军对峙,只是为了尽快找到不见踪迹的登陆舱,一方面搭救人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资料被美国获得。

不只是国安局和军委着急,身在大漠绿化研究所的赵一飞心中也是异常焦急,这些优秀的科技人员都属于远程航天公司的栋梁之材,而且还都与自己有着同生共死的经历,作为一个有着正常人类感情的人,又怎么会不着急呢?

怎样才能最快地找到他们的下落呢?要是能有一个类似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工具就好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讨论这个显然已经太迟了,关键在于目前他们根本没有这一系统,而专用的通讯设备又不能使用。赵一飞陷入了沉思之中。

从自己乘坐的登陆舱来看,由于内部减震非常良好,同时加装了减速伞为的是防止发生坠毁,所以舱内人员都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只是那几位伤员由于本身有伤,身体抗压能力下降导致降落过程中发生轻微内出血,好在由于杨楠带人赶到的及时,救护到位所以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而有着同样设施的李明等人乘坐的另一个登陆舱从理论上也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但现在一个星期都已经过去了,整条洋流基本上都已经被美国海军中的空军探测过了,显然他们也没有发现什么,否则凭借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中的实力,一定会集结过去的。那么现在基本上可以断定的是另一个登陆舱在进入大气层后发生了故障,很可能是减速伞等缓冲设施出现了故障没有正常打开,在如此强大的冲击下任何人都无法逃生。而且就算这些人员能够逃过巨大的冲击不死,登陆舱内的维生系统也绝不够他们维持这么长时间生命的,因为最初登陆舱设计的是提供四名宇航员一个星期左右的维生标准。想到这些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同样优秀的宇航员就这样丧失了生命,赵一飞心中不由得一阵难过。

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接受现实吧!就像那颗被石头压住的小草一样,虽然能压得住一时,但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它仍然在生长着。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赵一飞决定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的几个重点研究方向上。当然,在做这个之前,赵一飞和张元商议后决定给所有这次试航中遇难人员立一块碑,这块碑后来被称为“远程航天先驱者之碑”,碑面上记录了所有为远程航天事业奉献出生命的人的名字,在每个名字下面都刻着这个人的主要贡献和牺牲时的年份与年龄。不同于一般的石碑,这块“远程航天先驱者之碑”是横放着的,始终雄卧在大漠绿化研究所后面的一块空地上,这是出于当时立碑时对沙漠地区气候的考虑,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甘肃省的治沙工作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效果,但与沙漠的范围相比还显得非常的小,所以这里的环境受沙漠气候的影响还非常大。高大的建筑物自然也就容易风化。

因此,“远程航天先驱者之碑”的高度只有两米五,厚度为一米,最初的长度定为十米,由大小两米五见方的石块构成,后来随着远程航天的不断开发,在各种远程航天事故中丧生的人数也相应增加,所以这座碑的长度也不断地增加。当然,这是后话。

在安排丽娜带人完成这项工作后,赵一飞的心思已经完全的转回了手头的研究。

根据这次试航的结果,现在的赵一飞要考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宇宙航行速度,确切地说就是要把速度提高到光速以上,而且要能够找出合理的理论推算出速度的提升需要的能源消耗,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够进行真正的更大范围的星系航行;另一个是对远程通讯的考虑,在飞船速度大幅提升,尤其是超过光速后,由于现有的通讯最快也只是光速,那么在超光速飞行的情况下自然就无法通讯,同样地,在到达目的地后的通讯也是个最大的问题。既然理论上超光速飞行可以实现,那么超光速通讯自然也应该可以实现,但如何实现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一个月后,美国宣布打捞坠落于大西洋内的“陨石打捞行动”失败,同时中国指责美国干扰中国海军在大西洋内寻找中国登陆舱。于是双方之间又是一场激烈的口水战,不只是在两国政府之间,也表现在两国民众在网络上、电视上、电台上的激烈争论。

就在中、美两国大打口水战的时候,美、欧和美、日之间的贸易争端也再度爆发。一方面欧盟对美国的农业出口增加了限制性条款,为的是报复美国不顾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增加欧洲对美农业出口关税;另一方面是日本国内市场开放仍然十分缓慢,这让美国企业界非常恼怒,在众多企业主的动议下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制裁日本国内市场开放法案,主要内容是限期日本在十年内逐步开放农业、流通和汽车等商品市场,而日本则向美国芯片进口加增关税以示报复。

看着这些乌七八糟的世界局势信息,难得有一天轻松的赵一飞不由得一阵心痛,人类,这就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