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繁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部分(第1页)

借用美国的大笔资金,那么为什么不用美国人的钱来帮中国度过这次危机呢?这就是小郑与刘天成两个人密谋的原因。

而这一切都在今天清晨结束了,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行动了。既然刘天成都能够为了祖国的利益豁出去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孑然一身的自己又有什么不能舍弃呢!这就是小郑在清晨离开时的想法。

既然“淘淘”表现出良好的操盘天赋,赵一飞就再也没去干涉“淘淘”的行动,他相信“淘淘”会按事先设定好的计划操盘的。当然,操盘不等于操纵股市,那种事情是违法的,也是赵一飞不能做和不会做的。赵一飞和岳琪等人设定的操盘计划是根据分析得出股市的基本发展方向,然后循着这个方向顺势操作而已。至于和小郑之间发生的那种激烈的盘面争夺,那是出于公司护盘和获得股票双重考虑而实施的,毕竟小郑对视觉屏股份的打压太过分了些,以至于公司和其他股民的利益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害,这当然是岳琪和赵一飞无法忍受的。

根据赵一飞维度理论中有关层次变换的部分,正如默顿小组在分析中国政治体系的时候所指出的一样,强大的中间层次的存在有助于系统的演化。现在的中国股票市场就是这个样子,由于赵一飞和小郑之间对视觉屏股份的争夺引起了各路市场主力的关注,每个人对股票市场的关注都变得益发的认真起来。经过对各种经济条件的分析和股票自身所处阶段的研究,一些有着雄厚实力的主力机构开始确信现在的股票市场具有了非常好的投资价值。当然让这些主力能够下定决心的一个更主要原因是赵一飞这个时候在中国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复杂性研究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长达30页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就是《从国外市场历史看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

这篇文章把赵一飞和“淘淘”对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进行了详细的维度分析,给出了股票市场的维度分析、维度扭曲分析、层次变换分析和维度变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同样的分析,在和前面的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维度分析结合后,提出了基于维度的股票市场模拟。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则是利用股票市场维度模型模拟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近期波动。从模拟结果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中国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和该模拟结果非常相似,误差不超过1%,这在世界股票市场分析史上研究人员还是首次达到如此高的精度。而在文章最后的展望部分赵一飞给出了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展望,文章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正处于一个极好的上升关键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向上托一托,那么中国股市走势有出现几十年的大牛势可能。

另外对这篇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后世的广义人类学者与人类学者间争论最大的一点,在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中除了赵一飞外,还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的不正规和可笑,那就是——“淘淘”。之所以赵一飞要在文章作者中署上“淘淘”的名字,是因为赵一飞认为“淘淘”是一个具有和人类智能不相上下的人工智能体,如果承认人类本身智能的贡献,那么既然“淘淘”独立完成了这篇文章中绝大部分的研究内容,尽管这些研究计划是赵一飞设计的,但执行的编程等等则是“淘淘”独立完成的,这完全说明了“淘淘”具有不次于普通科学研究人员的智能,所以人类应该把“淘淘”当作广义人类的一员,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毕竟从日常与“淘淘”的接触中,赵一飞发现随着“淘淘”获得的来自各方面信息量的增加,“淘淘”已经越来越表现为一个完善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

在文章投到《复杂性研究学报》编辑部的时候,编辑们还以为赵一飞写错了作者的名字,毕竟正常来说一个人的名字不可能叫做“淘淘”的。在打电话确认的时候,赵一飞为了能够让“淘淘”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隐瞒了“淘淘”是一名机器人的事实,只是告诉他们那位研究人员的名字确实如此,不用更改。而这一段谈话正好被赵一飞的一名狂热崇拜者,也是该编辑部的另外一位编辑用录音笔记录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赵一飞的这一隐瞒和那位崇拜者的记录,“淘淘”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公众中,以至于后世的很多研究人类与广义人类学者认为那个时候在远程航天公司有两个“淘淘”,其中一个是机器人,也是后世机器智能体的鼻祖;而另一个“淘淘”则是真实的研究人员,只不过正好和那个“淘淘”重名而已。虽然这名研究人员在花名册中没有记录,但是他却帮助赵一飞完成了很多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机器人“淘淘”的设计,而赵一飞为了纪念这位研究人员,才会把全新概念的高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命名为“淘淘”。

果不其然,在视觉屏股份的带动下,一波行情就此而起,个个股票之间,尤其是科技股更是出现了凶猛的上升。开始几天还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淘淘”的操盘,同时在远程航天公司的各位研究人员也都为“淘淘”厚实的操盘手法而惊讶与兴奋。但过了几天之后,由于毕竟和自己本身的研究领域关系不大,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返回了自己实验室中,继续埋头于手头的科研项目。

赵一飞当然也不例外,在第一天看到“淘淘”可以很好地处理操盘的时候,赵一飞就毫不客气地把“淘淘”一个人撇在了操盘室中,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中继续那无穷无尽的研究项目。

当然,之所以赵一飞这么急切地返回实验室,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放心“淘淘”表现出来的操盘本领,这个方面不用多说了;而另一个就是现在他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为了不让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浪费掉,赵一飞也不得不返回自己的实验室中。毕竟血吸虫病是关系到少半个中国的大事,如果能够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病人受益,同时也可能挽回无数条性命。

每次赵一飞回忆起从广州回来的时候路过湖南的时候看到的那些血吸虫病患者可怜的挺着充满腹水的大肚子样子,赵一飞的心里就是一阵心酸。也正是因为这样,赵一飞才把血吸虫病的防治放到了自己手头研究的第一任务,在赵一飞看来,对血吸虫病防治的研究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了远程航天研究。毕竟如果人类连自身的疾病都还无法很好解决的话,又怎么能够面对浩瀚宇宙中的诸多不测呢?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分为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造成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为雌雄异体。雄血吸虫虫体较短粗,呈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被称为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则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则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于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此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逸出,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部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从尾蚴经皮肤感染至交配产卵最短需23~35天,一般为30天左右。成虫在宿主体内生存2~5年即死亡,有的成虫在病人体内可存活30年以上。

人对血吸虫无先天免疫力,可能具有保护性免疫力。宿主经过初次感染产生抗感染抵抗力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坡坏重复感染的虫体,但不能杀伤初次感染的成虫或阻止其产卵。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血吸虫对终宿主带来的危害以虫卵所致的损害为最重。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在儿童则可因反复感染而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县(市)均有发现,最南处为广西横县,最北处为江苏宝应县。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钉螺外壳呈圆锥形,就像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钉螺。钉螺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螺壳有6…8个螺旋。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有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区多见。钉螺壳口呈卵圆形,周围完整,略向外翻,有角质厣片。

钉螺为水陆两栖动物,有雌、雄之分,喜好生活於气候温润潮湿的环境中,常在气温15…20℃时活动,主要靠吃藻类而生存。

钉螺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钉螺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

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钉螺可存活2…3年,甚至超过5年。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叫感染螺,感染螺的寿命一般不到1年,最长也可存活2年多。

尽管在当初一看到血吸虫病的时候赵一飞就相信自己的维度理论可以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实际的研究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利用维度理论中的哪一部分作为攻克血吸虫病治疗的关键,哪一部分作为限制或者说减小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那一部分用来对付血吸虫自身的繁殖等等。

在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推断、试验和模拟后,赵一飞建立了血吸虫的数字模型,包括血吸虫形体数字模型,也就是电子版的血吸虫,这一模型可以完全再现血吸虫的一切活动,包括交配、生殖、运动等等。而建立这一模型时所使用的维度与信息筛技术也让赵一飞的研究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前景。

原来通过维度与信息筛的分析,赵一飞发现了血吸虫的底层分子构成的结构信息筛和功能信息筛之间有着很大的可再塑性,而这种特性看来是和血吸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所伴随的,也应该是所有低等生物,包括细菌、病菌等等所共同具有的。这种可再塑性决定了血吸虫等低等生物具有向高等生物演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当然这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这种演化。而这种可再塑性如果用来对付血吸虫本身也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这就是从演化角度分析生物的作用,只有把握了演化规律,才可能最好地全面把握一个系统,而对该系统的全面把握就可以让人类反过来对这个系统(生物)进行最好的控制。

正是基于上述思路,赵一飞开得出了血吸虫交配信息筛模型、血吸虫生殖信息筛模型、血吸虫运动的系统模型,以及针对血吸虫病的童虫结构与功能信息筛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赵一飞利用张元的关系找到了国内最大的一家药品开发商——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根据上述模型提出的要求,一批在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领域和药品开发领域的研究人员秘密来到了远程航天研究院。

经过简单的互相介绍之后,赵一飞和这批人员进入了血吸虫病研究实验室,也正是在这个实验室中,经过两个星期不眠不休的奋战,一批新型的药剂终于出现了。这是一种注射用药剂,在一个个看似异常脆弱的小玻璃瓶中,是洁白如雪的粉状药剂,在需要注射的时候只要用生理盐水进行适当溶解就可以使用。而这第一批药剂主要就是针对血吸虫童虫运动开发出来的,它主要利用了血吸虫童虫在血液运动中暴露于血液的两种信息筛,一种是作为食物输入的血液营养物质,由于作为输入口的信息筛构造与人体内其他部分的结构信息筛并不相同,这就为药剂中的合成大分子提供了方便,只要药剂中的合成大分子遇到了与之相匹配的结构信息筛,就会自动与之结合,从而也就堵住了血吸虫的进食能力,而没有了进食能力的血吸虫童虫肯定会死亡,只不过根据童虫的强壮程度而表现出早晚的差别而已。

而在药剂中的另外一种成分则是血吸虫童虫虫体裂解大分子,这种大分子的作用好像细菌一样,只要发现了血吸虫童虫虫体,就会利用童虫外表细胞膜上的缺陷进入血吸虫童虫中,进而在童虫体内进行分裂,抢夺血吸虫童虫体内的营养物质,促使血吸虫童虫在外无营养内部消耗增加的情况下快速死亡并裂解。当然,为了防止这种新药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在新药发明后赵一飞等人立即对新药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在一个月的试验中证明新药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对动物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伤害,只有一些体质较弱的动物在新药注射后发生了间歇性的营养不良,而在之后的饲养中注意营养添加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一个月后,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董事长万衡亲自秘密来到了远程航天公司,并和赵一飞签署了联合开发与生产这种最终命名为“康血1号”新药的协议,根据协议,赵一飞的远程航天公司以研究成果入股,股份占50%,而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以厂房、生产设备和人员、资金等入股,股份也占50%,利润根据所占股本平分。同时考虑到血吸虫病区的人民基本上生活都比较艰苦,这是赵一飞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以赵一飞在协议中加入了一条备忘条款,就是“康血1号”的售价不能超过普通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对这一条万衡并没有在意,由于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虽然贫富差距仍很明显,但此时的中国和21世纪初的中国还是有所区别的,毕竟有了比较雄厚的底子,所以国民福利也有了适当的提高,因此作为国民公敌的血吸虫病的治疗款绝大部分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负担的,普通百姓只负担极少的一部分而已。

随着万衡的离开,“康血1号”迅速地生产了出来并被销往全国的血吸虫病灾区,同时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司还向同样是血吸虫病灾区的亚、非、拉美等70多个国家大量出口,这才是万衡的主要目标市场。在万衡看来,哪怕国内的血吸虫病患者免费都可以,只要在国外能够获得大量的受益。而在世界上有超过2亿人感染有血吸虫病,只要这些人每人买一瓶注射剂使用,中国时珍药品工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