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捡到一本遗憾日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赵鸣芳(第2页)

其实江远从内心里也比较认同赵鸣芳的判断,农产品生产出来是有成本的,总不能连成本都保不住吧。

那样的话,国家就不管管?

要不是江远强忍着自己不参与进来,他还真有心买下一些搏一搏,看看能不能顺势多挣一些钱,把自己那两套京都的房子贷款给凑齐。

“还在收?

这么说,大蒜的后市应该是利好的吧。

芳姐,你知道咱们这里的大蒜为什么现在价格这么低吗?

我看往年都是三四块一斤,这才动了过来看看的心思,这怎么现在低到一块多了。”

来之前江远可是没有在网上查到这里的价格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对比往年那几块钱的价格,做的心理预期。

没想到刚来的第一天,就被这里的现状给雷的一头雾水。

这也就是农产品,国家要保障农户的基本生存利益,换成其它厂子的产品,江远丝毫不怀疑这种价格能低到对方破产。

赵鸣芳可是不知道江远只是想打问一圈消息,反倒是以为对方是因为现在的价格不符合常理有些担心,宽解的道。

“价格低还不好,便利收,高价卖,得利也多。

今年也是好多事情赶到一起了,才有现在这样的价格。

去年大蒜减产,后期有高价你应该有所了解吧。

今年种植的面积扩大不少,还赶上了一个丰收年,大蒜总量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也是受了最近闹的厉害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来一大批应该出口的在蒜被卡了回来,所以货就多了。

货多,肯定就便宜,现在就成了你看到的样子。

不过大蒜这种小宗农产品是消耗品,价格肯定会回归到正常区间,所以现在这个价格,肯定是合适的。

而且有大户加入进来把控着货源,这个价格没准会起来的更快。”

赵鸣芳解释了一堆,让江远听明白了到底是为什么大蒜会出现现在这样一个魔幻的价格。

供需平衡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只不过是没想到明白为了什么会平衡到现在这个地步。

装作没听出来赵鸣芳话里引导江远现在就加入买蒜的行列,点点头道。

“原来是这样,我就说这个价格怎么能这么低。

刚才我去市场,他们给我报了一个一块三的价格,吓我一跳。”

市场里的那些行情赵鸣芳自然也是知道的,有一些散户和小户在那里碰碰运气,她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毕竟在那里成交的数量一共也没多少,大半还是要靠他们这些经纪人来从中撮合。

江远的抱怨只当没有听到。

而且赵鸣芳也不着急,买卖根本不可能一次就谈妥,特别是对于像是江远这样的新手蒜商来说更是如此。

整个山阳的经纪人不过几百人,大家都在这一行,基本的默契还在。

今天他们这番交谈,有其它人见证,这个人最后的业绩,只要不是出了特别的意外,也没有其它人跟自己抢。

如果真要是大家都不管不顾的话,整个山阳的大蒜市场都得乱起来,可没人承担得起这样的后果。

赵鸣芳稳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