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部分(第1页)

《冬词》一首道:金炉添炭烛摇红,碎剪琼瑶乱舞风。紫禁孤眠长夜冷,自将锦被傍熏笼。

杭州号称“天堂”,城西的西湖、钱塘江畔、上中下天竺、西溪、九溪十八涧等地,都是著名的园林胜地!《红楼梦》书中交代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隐指的地方有排它意义,只能是杭州,所以书中大观园的原型,所在地应该就是杭州城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红楼梦》历史掌故(2)

笔者考证,《红楼梦》的初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洪昇是清初顺康两代的人,祖籍钱塘,一生中多数时间(青少年和老年,中年二十载在北京)生活在钱塘。这个钱塘,就是杭州当年所属的两县(另一县是仁和)之一,在文人的笔下,往往用钱塘代指杭州。清初的洪家是个著名的“百年望族”,洪家的府邸园林,就是杭州城西的“老和山”(古称粟山)之下、“西溪”之侧的“洪园”!

这个洪园又称洪府,是个前府后园的格局。洪园位于杭州凤凰山麓南宋“帝城”城西“十里”(注意书中的“十里街仁清巷”)左右,正是个“衔山抱水”的好地方。府旁有西溪流过,府邸坐落在老和山平缓的山坡下,府旁水网纵横,府中有溪流穿过。西溪俗称“绕山水”,惜春诗中的“山水横拖千里外”,当非泛指山水,而是专指“绕山水”,否则,泛指的山水如何“横拖”?从洪府中望去,隔西溪烟树远远可见巍峨的“五云山”,也正应了惜春诗的“楼台高起五云中”一句,这里的五云,也不是泛指的云端高处,而是专指“五云山”的山峰。可见,洪园的位置和气势,与《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的描写基本相同。

今天的西溪一带,古典园林早已荡然无存,但南宋时的西溪,却是个养静修真的好地方,有《武林旧事》的详细记载可证。宋高宗南渡后,开始打算在西溪修建皇宫大内,后来发现了凤凰山,才改变了主意,但高宗还说“西溪且留下”,并为很多勋贵赐第于此。直到清初,这里还是达官贵人乐于安家的风水宝地,不仅洪园在此,康熙朝新贵、那个“万国金珠贡澹人”的高士奇,也在这里建筑过豪华的“西溪山庄”,并在这里接待过一次南巡的康熙皇帝。高士奇的“西溪山庄”以竹胜,康熙皇帝为之题匾“竹窗”。高庄名“山庄”,所以《红楼梦》“杏帘在望”诗中,特特出现“在望有山庄”字样。《红楼梦》借“省亲”写南巡,采用西溪园林景色的可能性,比采用南京隋园景色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洪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洪昇的祖先洪皓,是个类似于苏武式的民族英雄般人物,他奉命出使金国,在威逼利诱面前,始终威武不屈,历经十余年磨难,持节回到南宋。当时的朝廷为了表彰他的气节,封他为“魏国忠宣公”,就在今天葛岭,“敕建”了“国公府”赏给他居住。这应该就是《红楼梦》书中特笔表现“宁荣”二府是“敕建”的“国公府”的由来。洪皓的三个儿子洪适、洪迈和洪遵,不仅是南宋高官,也是著名文人。今天仍然流行的《夷坚志》、《容斋随笔》的作者,就是洪迈。《红楼梦》书中表现宁荣二府“御笔”书写的联额甚多,这也是洪家事实,不过不是大清皇帝的“御笔”,而是南宋皇帝的“御笔”,因为洪皓父子两代同南宋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还应注意到,“大观园”这个名称与“有凤来仪”的典故,同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有凤来仪”的典故,应该也出自宋徽宗的书画。在“政和”壬辰上元节次夕,宋朝皇宫上空,突然飞来一群仙鹤,“徘徊嘹呖,应节往来,经时不散”,官民皆以为祥瑞。工诗善画的宋徽宗,为此作了一幅画,专文记载此事,还为此特意作了一首诗:“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童童庶俗知。”《红楼梦》作者在园名和典故上用宋朝的故事,隐约透露了自己家族同宋朝的渊源关系。

明朝是洪家的第二个辉煌年代。成化年间的洪钟,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太保,晚年退隐故乡杭州,在西溪重建了洪府和家宅花园。《红楼梦》书中的“梨香院”,应该就是洪钟归隐务农、息政养静的所在。洪钟在此居住期间,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时候,他曾仿效与民同乐的故事,在西溪洪府一带组织乡民赛龙舟,这就是西溪赛龙舟活动的开端,在《西溪志》中有明确记载。洪钟以后,百年中洪家仕宦不绝,遂形成当地著名的“望族”。到了清初,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洪家开始衰落,“外面架子未倒,内囊却渐渐尽上来了”。后来,由于发生了“子孙流散”的家难,家庭随后又被官府查抄,终于“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据洪昇的诗集记载,他的青少年时代,经常同众多的姐妹们在这个“洪园”中游玩嬉戏,联诗对句,后来他的姐妹们大多人生不幸,两个亲妹妹都年轻夭亡。洪昇以此园为背景,记载年轻时与这些聪明美丽、冰清玉洁的姐妹们一起生活的快乐时光,创作《红楼梦》使姐妹们的事迹得以“闺阁昭传”,是一个以“钟情”为人生理念的文人的最合理选择。

《红楼梦》历史掌故(3)

不过,洪园的规模似乎没有《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那么大,那么气魄。但洪园附近的老和山、五云山、西溪湿地中,景观众多,从南宋以来,就有“西溪八景”之说,八景分别以竹、梅、芦、柳、荷、藕、雨、雪胜,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紫菱洲、秋爽斋、藕香榭、稻香村、栊翠庵八处姐妹们居住之所,不正是“八景”么?

洪园只是怡红院的原型,洪园附近的高庄、花坞是潇湘馆、蘅芜苑的原型;秋雪庵、曲水庵、茭芦庵等三庵是芦雪庵、藕香榭、紫菱洲的原型;西溪草堂和西溪水阁是凸碧堂、凹晶馆的原型;洪昇和姐妹们经常到府外的这些景地游玩,《红楼梦》把这些景色写入园中,也是情理中的事情。西溪的“芦雪庵”,至今仍是一处著名景点,清初的《芦雪庵志》,曾记载这里昔日的美丽,《红楼梦》大观园中,就出现了“芦雪庵”、“秋爽斋”等名称,应该就是从园外借用来的,园内如果有大片荒凉的芦苇荡,似乎也不合情理。《红楼梦》书中的“凸碧山庄”、“凹晶馆”等,也似乎是“洪园”园外山上山下景观的借用。

在离“洪府”约五六里的地方,还有一个东穆坞,是洪家的祖坟所在地。这个地方,在故宫存清初皇家画的杭州山水图中标记为“洪庵”。这个“洪庵”,是否就是洪家的家庙,不得而知。根据“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诗句推断,《红楼梦》中的铁槛寺和馒头庵,应是同一个地方,就是家庙。如果大观园的原型是“洪园”,那么,铁槛寺的原型,也应该就是“洪庵”。

第二节    皇商与红楼二尤

突然看到这个题目,好多红友可能会哑然失笑:《红楼梦》中的“皇商”是“呆霸王”薛蟠,“二尤”是尤老娘“拖油瓶”的两个女儿二姐和三姐,薛蟠虽然好色,但并未调戏“二尤”,怎么把她们扯到一块儿了?且慢!当你心中还以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时,二者自然没有干系。当你知道《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洪昇时,二者的干系可就大了。谓余不信,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笔者经过精心考证,证明《红楼梦》的初始作者是康熙朝的著名文人洪昇,《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就是当时杭州四大家族洪昇、黄、钱、翁四家。其中钱家就是《红楼梦》中薛家的原型,薛宝钗的原型就是清初著名女诗人钱凤纶,她的父亲就是清初江南“科场案”被皇帝砍了脑袋的副主考钱开宗,她的母亲就是当时杭州著名女性文学团体“蕉园诗社”的发起人顾玉蕊。除以前系列论文中所提证据之外,新提供证据如下:

《红楼梦》书中交代,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家中有百万之富”,薛蟠“幼年丧父”,继承了父亲的“皇商”之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在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他的舅舅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姨夫是荣国府的贾政。因此,在薛蟠为了抢夺“英莲”,打死冯渊后,新任顺天府尹贾雨村不敢得罪,只好卖放了他的人命官司,并写信向给他的母舅王子腾,邀功买好。

从表面看,《红楼梦》似乎写得头头是道,天衣无缝。但深究起来,其中问题多多。且不说人命官司无法卖放,就是薛家的所谓“皇商”身份,也大有研究的余地。红学界往往把“皇商”同曹家的“织造”身份联系起来,其实是毫无道理的。且不说“江宁织造”并非商人,在曹家历史上,也找不出一个薛蟠这样一个商人的角色。

其实,《红楼梦》作者洪昇,之所以这样描写薛家,确实是使了点“故弄狡狯”的小伎俩。《红楼梦》中描写的薛家,原型就是当时杭州的“古荡钱家”。钱家是杭州一个著名的“望族”,是个诗礼传家的家族,并非商人,更不是什么皇商。其家长钱开宗是洪昇的“表丈”,在顺治年间,曾出任江南科场的副主考,因科场受贿作弊,事发后被朝廷重罚,砍了脑袋,全家二百多口人都被朝廷“械捕京师”,等待发卖给皇亲贵戚为奴。

这样一个被朝廷砍头抄家的家族,怎么在《红楼梦》书中变成了“皇商”呢?说起来话长。原来,钱开宗犯事,真实原因就在“红楼二尤”!读者可能要问,你疯了么?尤老娘和二姐三姐,关科场什么事?莫忙,且听下文。

江南丁酉科考,有个举子名叫尤侗。这个人在清初赫赫有名,是个顺治、康熙两朝皇帝都十分欣赏的正统文人。丁酉科场榜发之后,众举子哄传其中有弊,“众大哗,好事者为诗,为文,为杂剧、传奇,极其丑诋”。尤侗落榜后,就怀着愤懑心情,创作了两部影射攻击的传奇:《万金记》和《钧天乐》。

《红楼梦》历史掌故(4)

当时江南科场的正主考名叫方犹,副主考是钱开宗。《万金记》以方字去一点为“万”,钱字去边旁为“金”,隐指二主考姓,“备极行贿通贿状”。《均天乐》以才子沈白,与一些狗屁不通的举子一同应试,主考官纳贿后,把目不识丁者取为榜眼、探花,沈白落第,愤愤死去。剧中的沈白,明显是尤侗自喻。

事情偏偏凑巧,顺治皇帝看到了《均天乐》剧本,大动肝火。于是把江南科场主考、副主考以及二十余名考官,全部缉拿进京。对参加考试的全部举人,一律拉到中南海的瀛台复试。瀛台“四面皆水,一九曲桥板通之”,粼粼水波,阵阵寒意,考官罗列,刑具森布,“每举人一名,令护军二员持刀夹两旁,与押赴菜市口刑场无异”,令众多举子噤若寒蝉,“几不能下笔”。交卷时,又爆出一大新闻,江南文豪、著名诗人吴兆骞竟交了白卷,被朝廷发配宁古塔充军!

顺治皇帝为什么看到尤侗的剧本便发雷霆之怒呢?原来在江南科举头场考试中,试题是“贫而无谄”,尤侗的剧本中,写了一首著名的“黄莺儿”:“命意在题中,轻贫士,重富翁。诗云子曰全无用,切磋欠工,往来要通,其斯之谓方能中,告诸公,方人子贡,原是货殖家风。”

没有点古文功底的人,还看不出尤侗攻击之恶毒!这首“黄莺儿”曲子,把皇家考场,简直描写成了一个商品交易场!圣人的文章无用,只有孔方兄才好使。圣人门下,原来是“货殖”家风!什么叫“货殖”?请看《货殖列传》,原来孔子的得意门徒,有一个子贡,是个有钱的商人,经商者古称“货殖”。尤侗说,江南科场考取的,都是做买卖的行贿者!科场的主考、副主考,都是“货殖”家庭的门风!

分析至此,你们知道薛蟠“皇商”身份的来历了么?原来,洪昇在《红楼梦》中这么写,指的就是皇上说钱家是“货殖家风”!洪昇让他家“珍珠如土金如铁”,让薛蟠继承皇商角色,让薛宝钗是“金”的代表,让他家多当铺钱庄,让宝钗的丫鬟名叫“黄金莺”,原因还不清楚么?更何况,当时杭州钱家,确实是个富有的“望族”,这样描写,就更合情合理了。其实,《红楼梦》书中,薛蟠何尝做过什么正经生意?《红楼梦》主要还是写他家诗书传家,否则,薛宝钗渊博的学识,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再往下深一步思考:《红楼梦》作者对那个尤老娘和她的两个“拖油瓶”的女儿,何尝有好感?仅从一个老寡妇,领着两个“拖油瓶”的女儿,到东府寄居,两个女儿与贾珍父子不清不白,尤二姐与贾蓉“滚到一堆儿”,尤三姐与贾珍兄弟打情骂俏,尤老娘闭着眼睛装糊涂这点看,用封建文人的眼光分析,其人品家风就可想而知了。

《红楼梦》作者特意为“尤老娘”加上一个“老”字,是有恶毒用心的。原来,尤侗江南科场落第后,又参加了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考试,结果中举,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顺治和康熙皇帝都比较赏识他,称他为“真才子”、“老名士”,尤侗终生以此自豪,洪昇就让他在书中成了放任女儿淫荡的“尤老娘”。“红楼二尤”的故事,可能也有生活原型,但从姐俩皆淫秽女子的形象看,似乎就是隐指尤侗(尤老娘)的两部传奇作品:《万金记》和《均天乐》。

洪昇之所以怀着愤恨的心情这么写,主要原因就是他与钱家是表亲关系,钱开宗的女儿钱氏姐妹是她钟爱的表妹,是“蕉园诗社”的著名女诗人。洪昇要为“闺阁昭传”,必然要痛恨江南科场案的始作俑者尤侗。另外,在整个清朝,人们对吴兆骞被无辜发配塞外十分同情,京中士大夫阶层曾共谋营救,最后通过纳兰成德,去求其父明珠,方才营救成功。洪昇在北京二十年,同这些营救者交往密切,不可能没有共同的思想。

江南科场案发生后,钱家的二百多口人被械捕京师,险些被发配给旗人为奴。《红楼梦》中写薛宝钗进京“待选”,实际是隐写她等待被皇帝发配给功臣为奴婢。后来“选妃”之事黑不提白不提了,是因为后来皇帝赦免了钱开宗的家属。薛宝钗得了“热毒”之症,不施脂粉,屋子布置的像“雪洞”一样,是在为父亲戴孝!

第三节    双悬日月

先从周汝昌先生对“双悬日月照乾坤”的解释说起吧。《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令主说一句牙牌副的形状比喻,接令者就要接续一句诗文、俗语或戏剧唱词。周汝昌先生发现,这里的描写很奇:黛玉完令的句子是“双瞻御座引朝仪”,湘云完令的句子是“双悬日月照乾坤”。周汝昌先生认为,黛玉的句子“这就奇了”,“可是湘云的更奇”。奇在哪里呢? “两位姑娘满口里冒出一派‘皇家’、‘朝廷’的词句,这与她们素日的风格迥异,令人触目而生疑,披文而莫解”。

《红楼梦》历史掌故(5)

如果周先生真的仅止于“生疑”而“莫解”,这就罢了。问题是,周先生不仅“解”了,而且“解”得比《红楼梦》中的描写更奇!周先生认为,《红楼梦》在这里暗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是在乾隆朝初期,皇帝的伯父、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