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云涌(女尊) 楚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部分(第1页)

住?br>

只是凤瞳也估不出来沈秀接下来要怎么做,岩是继续夹着尾巴做人。关于联姻的事情,似乎随着沈悦的逃走之后就不了了之,沈家似乎又找过其他的大族门阀,除了早己败落的谢氏之外,周家是凤棠早就拉拢过,必竟薛牧的父亲就是周氏,这样的一层姻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庄家对于现在的政局也有点像岩那样,只是观望,庄家势力小太多了,绝对不是重点打击对象,只要敢抬头,绝对不会难为。庄家的家主也是看清了一点,更不敢胡乱站队。

只是皇夫去世的第三月,朝中情况有变化,薛氏一族家主薛晴自请上书撤阀,三上三推,最后薛晴是跪在金鸾殿前请求撤阀,正元皇帝无奈同意,只是朝野震惊。

其实所谓的撤阀说起来也很简单,之所以称为门阀就是门口的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所以这种门阀世家只要看看门口柱子上刻着些什么,对于这个家族大概就能了解了。

撤阀就是把那两个柱子搬开,从门阀世家降级为一般的富豪之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只是岩的子弟们在入仕的时候,想依靠九品中正制为官就不可能了。九品正中制凭的身份地位,岩一族的身份都下降了,到个人的时候就完全没有身份了。可以说撤阀之后,薛氏子弟想当官,能走的途径就是参加科举。

搬柱子的具体手续是一个月后举行的,是钦天监推算出来的好日子,正元皇帝不能亲来,但是太女是亲自来了。撤下来的柱子也没有销毁,只是让岩自己保存,此语一出,岩上下立即跪下感恩。

撤阀是薛晴做出的最终决定,面对这样的局势她没有办法保住自己的家族,最后想到就是保住家人性命。但是这样的门柱不知道是多少岩先人争来的荣耀,毁掉了怎么样也不舍得。

太女只是笑着扶着薛晴起来,场面话的说了几句,不过太女脸上的笑容应该是真的。岩主动撤阀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无论是朝野议论还是对于沈家,对于其他门阀大族,那种震憾力要比太女的一些举动强大的多。

只是在远处的薛牧不禁流下泪来,虽然他是男子,对于家族荣耀并不像女子那样看中,但是他也清楚门阀撤下,岩族先几百年争下来的荣誉也就随之消散。

凤棠在旁边拍拍他的肩,薛牧转头看向她,轻声问:〃我的族人不会有生命危险是吧?〃

凤棠点点头。这是很肯定的,就是为给其他门阀做做样子,更为是为得凤氏的大度,岩现在的人员官职只会提到提升,不会下降。也许还可以称之为荣宠不断。

薛牧擦擦眼泪,长长吁了口气,荣誉与性命之间,薛晴选的是性命。虽然这个决策遭到大多数薛氏族人反对,但薛晴还硬是做了。上折子的前一天,薛晴对他哭着道:〃你姐姐是个极没用的人,能为族人做的也就是这些。〃

薛牧说不出话来,有时候守护家族的荣耀是要用命去拼,但是保住现有人的性命似乎也没有过错。人死灯灭,又有什么比的过鲜活的生命。

撤的门柱被锁在岩后堂里,门关上那一刻,薛晴强忍着泪把门锁好,钥匙恭敬的交于太女。太女却笑道:〃卿保管即可。〃

薛晴却是执意不从,直接跪下。她很清楚,没有销毁己经是格外开恩了,而所谓开恩也不可能一直开恩,这个分寸她还是知道的。

凤祈其实无意留下钥匙,不过看薛晴如此,也就收下。一系列活动彻底结束,太女这才把正元皇帝的圣旨拿出,是加官的圣旨,薛晴世女封号撤消,但是官职却是升到了三品,其他薛氏族人的官职也都有提升。

太女要自宣的旨,只是接圣旨的时候,薛晴的手都些颤了。只是仍然满脸欢喜欢的谢恩领旨。

虽然薛牧己嫁,但是凤棠还是陪着他看完了撤阀的全过程,看到薛晴领旨,薛牧就想回去。凤棠直接拍拍他的肩,然后两人悄悄走了。是挺失礼的,尤其在太女在场的情况下,只是安国睿亲王出格的事情也不是这一件了。

〃我想生个孩子,可以吗?〃上了马车之后,薛牧突然开口。以前的时候薛牧真觉得有没有孩子并没有这么重要,只是这大半年,想要孩子的想法很强烈。

凤棠点点头,拉住他的手道:〃好,只是要辛苦你了。〃

〃我想生个儿子,不要女儿。〃薛牧再次说着,身在这种家族的女儿实在太辛苦。

〃我也是这样想。〃凤棠淡淡说着。

第 91 章

到十月的时候,周氏也自请撤阀,虽然全过程也是比着岩的办的,但震憾力远不如岩。不过这样的举动更是让人明白了现在朝廷的走向,果然其他门阀的宗主们似乎有些坐不住,再加上太女一直在努力的游说拉拢,陆陆续续的请旨撤阀的世家更多。京城不说,就是外省的一些门阀家族也开始上折子要撤阀。

沈氏一族仍然没有动静,沈秀是个相当能沉住气的人。现在这种撤阀的大局面下,沈家安稳才是重要的。必竟沈氏无过错,除非沈氏一族谋反,不然朝廷想撤阀非常不容易。

而且在这个门阀们自请撤阀的浪潮上,皇家也要显得大度一些,对于未自请撤阀的家族也要更好的对待才安定天下贵女的心,更不用说还要表现出皇家的气量。

凤瞳对于门阀的事情只是知道,并没有细细过问过,这是太女的事。而凤瞳的主要事情是海运办好,陈襄报喜的折子也越来越多,凤瞳看的欣慰的同时也不忘把暗部拿过来的密报一起核对一下,两者无冲突。

凤瞳是大松口气,看来启用陈襄这一步是真的走对了,陈襄真是一点没让她失望。到南川没几个月功夫,大晋的海军己经有了个模型,而且大晋的海商被抢过几次,闹的最严重的时候是陈襄登黑礁崖与箫冬青谈判的。

谈判的细节条款陈襄一一列出上折子回禀,只是看折子箫冬青并没有开战的念头。凤瞳有些放心,箫冬青没有一下血气上脑是好事,从某一方面来说凤瞳也不希望海上处于无主的状态,西大洋太大了,这样的大片水域没有哪个国家说能完全控的住。花大力去剿海盗,不如与海盗合作。

凤瞳有个大概的想法,找机会除去箫冬青或者说让箫冬青彻底打消想把手伸向大晋的念头后,凤瞳想与之谈谈。开战是下下策,无论谁输谁赢,都是输,能够双赢才是对双方最好的局面。

海运的事情能进展至此,凤瞳知道自己算是立了大功。不过有点感叹的是官学的差事交给了成王爷凤澜来办,也许开始的时候正元皇帝有交给她的这个意思,甚至于有次还把凤瞳叫到宫里说起过这事。只是很不巧的当正元皇帝想下旨由亲王领着办这差的时候,凤瞳正接手着海运的差事。

亲王权力过重,无论是太女还是皇上都会非常头痛,所以这个时候官学的差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凤瞳。道理是凤瞳是明白,只是要是让凤瞳选,凤瞳情愿选官学的差事。官学也好,海运也好都是大晋的大事,但是与私来说官学更好。天下仕女皆出于门下,接下来仕女权重是必然,能够提前拉拢也好事。

凤瞳有点奇怪,为什么这样的差事交给成王爷凤澜,她是嫡出皇女,跟太女关系是最亲的没错。但同时她的身份也很暧昧,联想皇夫与沈氏想换太女的想法,凤澜实在是第一人选。

虽然没有任何证剧证明此事与凤澜有牵扯,但是再想想最后一个嫡出皇女凤婕,凤瞳实在很难想像皇夫与沈家会想把这个皇女推上皇位。以凤婕那种性格就是当傀儡皇帝也是不够资格的,至于凤婕会不会是伪装这么多年,虽然没有证剧,但凤瞳总觉得不太可能。

凤澜身份立场还如暧昧不明的时候,就把官学如此重要的差事交给她,凤瞳实在有点想不明白。虽然说七个皇女能承担事的不多,凤澜是个很优秀的人才,以能力来说交给她办是没问题,但是皇家办差向来是先看身份再看能力。

凤瞳开始猜测正元皇帝不会是打算把成王凤澜借机牺牲了,越是难办的差,办好了受的奖励越大,但是办砸了在这种状况下有可能翻不了身。就连写出办官学草案的乐钦辰也只是跟着打点杂。

只是正元皇帝真打的这个主意,凤瞳又觉得正元皇帝有点糊涂了。成王爷凤澜在京中名气并不大,但她的功劳真不少。这些年在吏部的所作所为也许一般人没感觉,但是官越高越能了解的清楚。正元皇帝和太女不可能不知道,想借这样的机会整垮凤澜,不如说想送她一件大功劳。

就在凤瞳一系列的猜测中,官学开始有点样子。凤澜是先以试验的形式进行的,在京城旁边的直州进行的。从学校地点选择,老师的寻找,召收学生的基本要求,连带着教材选定,全部都是凤澜一手操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