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少爷家也没余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部分(第1页)

说罢辛词进了闺房,梅子伺候着她换了衣帽,正兴致勃勃地欲随行前。却听辛词低低道:“你在府里候着不用同去了。”

梅子一怔,随即铁青着脸色生硬地回道:“我还有些气力,且让我随小姐出门,帮着提些什物也好,在侧伺候也罢,总归有点用途。”

“不敢劳烦。”辛词瞥了梅子一眼道:“这几日你均在我这儿,想来也闷了,倒不如去陪小哥快活快活罢。”

“小姐这说得是甚么话。”梅子这脸由铁青色变成酱红色道:“梅子虽是下人,但仍冰清玉洁,是个黄花大闺女,小姐这话可不能乱说,毁我清誉。”

“清誉?”辛词噗哧一笑道:“你我二人心知肚明,何必在我面前演戏唱腔。”

话音刚落,辛词便推门而出,却听梅子在她身后咬牙切齿地说道:“梅子是甚么人不重要,倒是小姐心里头惦记的那个人,现在正醉卧温柔乡,与她人快活,哪里顾得上小姐。”

辛词停住脚步,冷冷望着梅子:“此话怎讲?”

“小姐蕙质兰心,这些日大少爷可曾来寻过你?想来是一次也未有过。那大少爷浪荡无度,是青楼里的常客,这件事世人皆知,小姐难道就没有耳闻?!只怕是假装没听见罢。

梅子不过是粗使下人,不该多嘴多舌招记恨,但小姐既为我的主子,我便不能不劝小姐两句。若是小姐不信,大可以去璧月楼里寻个嬷嬷问个清楚明白。”梅子曾受宣安恶气,一直苦无机会报复,这下可算逮到时机噼里啪啦说开了。

但见辛词面无表情地啐了一声,这便出门。梅子凝视辛词背影,脸上浮现出一抹小人得志的笑容。

若说起来,她与辛词也算是打了不少次交道,对这位苏家小姐的性情亦有几分了解。辛词鲜少动怒,多时只是冷眼旁观,一时令人难以看透心中所想。但若细细观察,便能发现,她若是真动了气,原本静若死水的眼中便会忽的凝上一层朦胧雾气。

这几日她在房内读书习字,似是无欲无求,但每每听到莫名响动,都会抬头张望一阵,但见无任何异样,这才继续埋头苦读。初始梅子并未留意,但几次之后,她便隐隐猜出个大概。看来苏辛词心中住进了某个人,只是她自己还未知而已。

梅子有四五成把握猜那某个人是宣家大少宣安,她自是在心中嘲笑辛词识人无品。那日她偷听辛词与文宁争吵后,整整一宿夜不能寐,躺在床上嗤嗤发笑。第二日清早,她便悄悄将辛词的弟弟乃她继母与野男人私通而诞说与府中几位大婶。不出意料,那些个大婶将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足三日变成了樊城人茶余饭后议论的八卦乐事。

只是这几日宣正贤和单莲俱未出门,并未得到甚么风声,但想来三少爷宣然定有耳闻。梅子本想与他们一同出游,那些流氓无赖定会当街议人是非,想那苏辛词这脸如何安置?!现被困于府中,梅子深感遗憾,不过一想到辛词即将遭受侮辱,她自是喜得合不拢嘴。

殊不知,梅子这一切举动,皆在辛词预料之中。辛词之所以会应承下来,决定外出游玩,表面上是不忍拒绝宣夜,实则另有目的,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辛词一行四人乘着宣府马车驶向繁华街市,一路上宣夜紧挨辛词而坐,时而低眉羞涩,时而轻掀窗帘探头望去。辛词见宣夜脸露娇柔,只觉心中荡起层层温馨。她对宣夜并无任何旖旎念头,只是喜他天真可爱,宛若一朵含苞欲放的水仙花儿。

宣然和文宁瞧在眼里,只是心照不宣地相视一望。这二人均是人尖儿,自是明白辛词对宣夜无意,这般曲迎宠爱并非出于男女之情。而对彼此,却是暗暗提着警戒之心。他们二人年龄仿若,且又都是翩翩贵公子,自是将对方藏在心中比较一番。细细辨赏,竟挑不出甚么不足来。

幸而二人俱深藏不露,这一路上也算风平浪静,并无甚事发生。

到了柳叶街,四人下马徒步而行,那宣夜初识街景,自是不胜欢喜,怯怯弱弱地轻勾辛词手背。辛词欲躲,却见宣夜抿着嘴撒赖起来,好似路边野猫乞食,这便勉强一笑,任由他行事。

文宁虽心中不悦,却也拿宣夜这个看似无功无害的哑子无法,只得护在辛词一侧。偏生辛词并未领情,而是挽着宣夜纤手凑到宣然身边,宣然见状,自是喜极。文宁处处占不得上风,不免郁结,可又不好流于面上。辛词拿眼乜见他剑眉微蹙,并未放于心上。

四人走走停停,这便来到一家卖豆花的小店。倚门而立一位半老徐娘,见这一行人衣着光鲜,且无论男女均生得貌美,这便用竹竿挑起门帘,恭敬迎这四人入内。片刻,四碗豆花被端上木桌,四人这便悠哉食着。

樊城百姓自是认得宣家三少宣然,但见宣然对辛词体贴入微,四顾照应,又见宣然右侧那人并不是崇家少爷,这便推测出那位妙龄少女为借住于宣府的苏家小姐辛词。而那身材高挑,五官清朗的男子想来是被她拒婚的文家少爷文宁。

悠悠之口,焉能有片刻安宁。

但听众人躲在豆花小店外言论纷纷,有人道:“可也真是苦了苏家小姐,继母并非正气之人,熬不得清淡,竟和人私通,诞下野种冒充苏家血脉,还将苏小姐赶出府,占了她的家产逍遥快活。如此不知好歹的恶女,也亏苏小姐宅心仁厚忍耐了去,若是唤作我,定要报官治继母大罪。”

“你这话说得轻巧,那苏家老爹已亡,死无对证,苏小姐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你让她如何抛头露面去递状纸。更何况,我听闻,她继母偷情的对象不是旁人,正是她的未婚夫婿文宁。莫不是如此,她也不会情愿弃苏家良田美舍于不顾,跑到宣家躲避。”

“那怎可能,这苏小姐生得如此国色天香,难道有人舍近逐远,去勾搭一个害死亲爹的臭婆娘?”又一个道:“我瞧,定是这文家少爷有隐疾,苏小姐才会决意悔婚。”他话音刚落,便听有人传笑,有人叹息。

辛词闷头吃食,只是在心中暗暗而笑。这梅子自以为可以诋毁苏家声名,殊不知这等丑事一旦传上街坊,定是对偷食的继母加以指责。人心所致,无不是重贞洁,轻浮荡,败坏的是针离之名,至于她苏辛词,仍是清清白白。

本来,辛词顾念针离与爹爹曾为夫妻,不愿将此事大白于天下。谁知针离将其沉默寡言当成懦弱可欺,想借着继母的身份压她头顶,逼辛词服软嫁与文宁。这事大大触动辛词,令她不愿再坐以待毙,任人宰割。

这婚是毁定了,至于针离,也要给她应有教训。辛词可以退让一步,忍让两步,但却绝无法做到连退三步,若不是针离欺人太甚,辛词也不会拿出这般狠绝劲头。放纵梅子散布流言蜚语只是个开始,辛词决意拿出苏家人的气派,将针离这个人尽可夫的淫*妇赶出自幼成长的苏府。

套用一句俗语,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若针离不掺和辛词同文宁的婚事,不拿所谓一纸婚约苦苦相逼,或许辛词也就这般认命,离了苏府,挥别过往,孑然一身。

针离只知辛词性情中温顺贤淑一面,却不解苏辛词骨子里头那股狠劲儿。

外人这番议论自是落入文宁耳中,他出神凝视辛词脸面,见无一丝波澜,一时倒也搞不清楚辛词真实想法。他护着针离,只因被针离拿住七寸,不敢不从,不得不从。说他二人狼狈为奸也好,互助互利也罢,总归是一本难以算清的烂帐。

一直以来,辛词皆维系苏家声誉,从未对外透露过任何隐情,以至于她离开苏家半年光景,沅城人人揣测内幕,竟未得一丝一毫确实消息。文宁自是相信辛词顾全大局,定不会吐出实情。那样说来,这些碎语定是躲在耳房偷听的小丫鬟梅子传播出去。

那日文宁察觉有人偷听,便暗中打定主意,要借此时机打压针离。他与针离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通过针离获取不少好处。只是入秋他便要赴京赶考,因金簪一事讨好了大员,高中状元指日可待。到时候光宗耀祖,怎可能留一个知情

45、第二十二章:绣衣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