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小萱太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那些流浪的人又太过疲乏,无力追逐,他们怎会让满载食物的小萱从他们眼前跑过,这一路走的有惊无险,到现在她都平安无事,她的运气的确很好极了。

找不到路的时候,小萱就拿出干粮找些可怜的,带着孩子流浪的人,给他们食物换取前行的方向。原以为到了宋境,这种荒凉的情景就不会再出现。可是,呈现在她眼前的依旧是一片荒凉。

这就是古代,这就是命运。居住在边境的人们是苦难最多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在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离开这片贫瘠的土壤时,不知是哪里来的铁骑就会夺去他们的生命、粮食。好不容易积攒的粮食,原以为可以填饱肚子,却在顷刻间就被抢夺的一干二净,就算侥幸留下性命,也只是能多支撑几日,等着在稍后到来的日子里被活活饿死。

刚开始小萱还会下马,尽全力去安葬那些暴露在蓝天白云下的尸骨,可是当越来越多的尸体出现在她的眼前时,她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应付。离开太原数日,小萱变了。再多的历史教育课程,也赶不上亲眼看见这么多的尸骨,来的更为刺目、刻骨。从那些死去的人身边走过,小萱的心头燃起一股浓浓的恨意。是谁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们又有什么过错,这些尸体中,有些甚至连出生的权利都没有。

关口对与小萱来说轻易多了,她的黄金起了很大的作用。她顺利的进了大宋的境内。

如果说汉是个小国,那么大宋的确比它昌盛多了。除了边境的荒凉外,越往南走,越是繁华。小萱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意,终于到了大宋,终于站在大宋朝的土地上了。

这夜,又同往常一样,小萱在野外找到一处背风的地方,正准备休息一下,攒足了精神再上道,就听见耳边传来阵阵呻吟。

悄悄的向着呻吟发出的地方走去,小萱看到地上躺着位上了年纪的僧人。见他附近还有个浑身脏兮兮的孩子,小萱忙走到他们的身边。就见那老和尚身子轻微的颤抖着,不住的呻吟,额下的长须在风中凌乱的飘散着,而那孩子则被冻得浑身发抖。

小萱取出自己马鞍上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件衣服披在那孩子身上,又给他弄了些干粮。眼里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着干粮,小萱蹲下身子向老和尚额头上摸去。好烫,他在发烧!

看了眼四周,小萱对那吃着干粮的孩子说道:“待在这里不要乱走,我去找些树枝来,点个篝火就不冷了。”

骑上阿赤,小萱在四周找着能够生火的枝干杂物,然后让小马驮着回来,从身上掏出火折子点燃干树枝,在老和尚身边不远的地方,升起了个小火堆。

那孩子很久没有这么温暖了,立刻走到火旁坐下,瞪大双眼看着篝火。

小萱看了眼衣不蔽体的他,又看了眼岁数颇大的老和尚,寻思了下,打开老和尚随身携带的包袱,从包袱中取出小钵,将干粮倒在里面,对了些水,在篝火上搭了个架子,烤了起来。一会儿,水慢慢咕嘟了,小萱小心翼翼的拿下钵儿来,用老和尚包袱里放着的残旧的筷子搅动着。等到那干粮融入热水,变成流食状,温度降低后,小萱拿到老和尚的身边,扶起他的头颅,慢慢的给他喂下。看着虚弱的老和尚,将钵儿里的食物全部喝完,小萱又找来块破布叠好后浇上水,放在他的额头上。

此时正是寒冬腊月,那放在老和尚额上带水的布,不一会就结成了冰,小萱寻思了下,她只知道发烧的人要降温,可是要是这大冰块一直放在他额头上,这么冷的天,他受不了吧。想到这里,她就算计着时间,冰一会儿就拿下来,让那老和尚缓一缓。想到晚上要过夜,小萱趁空又出去多捡了些树枝来。

契丹皇后——契丹太后 第二十三章 规劝

更新时间:2008…9…20 16:53:58 本章字数:3532

冷风吹的她的小脸通红,她的手也被冻的生疼,可是总不能丢下这一老一少就这么被冻死吧。她反复几次的捡了许多的树枝,估计着够用了才坐回篝火边休息。谁知这一耽搁,就耽误了好几天。也该那和尚命大,肚里有了食物充饥,身边有着篝火暖身,再加上冰镇额头,他的烧竟慢慢的退了。眼见他身体慢慢痊愈,小萱提出了告辞。

“女施主要去哪里?”听着小萱说要走,老和尚轻声问道。

“我要去东京。”小萱答道。

“哦?”老和尚又问道:“女施主在东京可有亲眷?”

小萱淡淡一笑,说道:“没有,我四处流浪,听说东京繁华安定,就想去那里落个脚。”

听完小萱的话语,老和尚略一沉吟,说道:“女施主既无安身之所,何不与我们一同前往。老衲所在的寺院就在东京城中,在老衲寺院后山上,有座无人的庵堂,女施主若不嫌弃,可在那里住下暂避风雨。”

庵堂?小萱狐疑了下,转念一想,自己对路途不熟悉,要是跟他们一起上路,虽然脚程慢些,但可以少跑不少冤枉路。再说若是一起上路,他们这一老一少的,自己也能照顾照顾他们。还有这老师傅也说了,有个无人的庵堂可以带自己去住下,自己到了东京城的确没有个着落处,眼下有个庵堂落脚,总好过一切。当即点头应道:“那就麻烦老师傅了。”

听她这么一说,那老和尚与小孩子都是高兴异常,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东京城的路途。有了小红马骑,那孩子分外高兴,走了好多天的路,他的小脚上都磨破了皮,这回能坐着小马走,小孩子高兴的不一般。

这一路结伴而行,小萱才知道,原来老和尚是东京城里一所寺庙的长老,听说宋师去攻打汉朝,便一路跟随。他心知有战火的地方,必有灾祸,必有孤儿,所以四处寻找着活下来的孤儿,准备带回东京寺庙里抚养成人,哪知却半路得了风寒,若不是遇到小萱,回的了东京城回不了还要单说了。听到这老师傅竟有这般心思,小萱的心又波动了起来,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这么穷苦的人了。为什么一国之主总要去打仗,而不是选择安民为民,国是强了,可是一国之强盛,要拿多少无辜人的血肉做奠基。

三人一路走,一路聊,白天赶路,夜晚休息,数日后总算到了东京城。

东京城不愧是宋朝的京都,里面人流不息,市井里一片繁华。那种兴盛的场面,就连辽国的西京、南京加起来也无法比拟。

老师傅将小萱送去了那间无人的古旧庵堂,然后带着小孩子与小萱告辞。小萱也没有闲着,拿着剩余的金子去街市上换了些必需品,就开始清理起庵堂。几日下来,那间不大的庵堂也被她清理的格外干净。好歹与菩萨住在了一起,小萱每天都会将庵堂里的佛像收拾干净,然后为他们供上几柱香火。考虑到自己这么下去,早晚身上的钱物都会被用光,也不是个办法。小萱便动了个脑筋,去做了一套庵尼的装束穿在身上,头戴庵帽,罩住一头青丝,将庵堂对外开放,以便能挣几个香火钱养活自己。

身在大宋的小萱,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而此时身在大辽的,她的“老父”萧思温,却心急火燎。

从太原城撤军返回大辽后,耶律休哥便向耶律璟请求,要去寻回萧绰,却被耶律璟一口拒绝。耶律璟说道:“她若有命,当然能活着回来,她若没命,那也是她该着了。”还下令,禁止任何人去寻萧绰,除非她自己回来。

这一令让萧思温对耶律璟更是痛恨。想当年他镇守南京,被周世宗柴荣大军围困,向耶律璟求救,哪知耶律璟却说道:“幽云十六州,本来也是白来的,谁要拿就让他拿去好了。”这话直把当时苦守南京的萧思温给气个半死,若不是周世宗柴荣生病撤军,他萧思温如今还不知是死是活。现下,眼见爱女出走,这耶律璟竟不许任何人寻找,真是要他的命!萧思温心里窝着一肚子的火,怎么也撇不下那小女儿,只得前往亲王府找耶律贤,希望他能为萧绰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却被王爷耶律贤告之,早已派人暗中寻找萧绰去了。听到这信,他才安心下来。

东京城里的小萱,哪里知道远在大辽的萧思温的思念,她一心想着该如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好在她的主意还真的管了点用,还真是时不时的有那么三、两个信女,到她居住的小庵堂里上几柱香,施舍些财物,到真解决了些小萱与阿赤的饥饱问题。

这天午后,小萱正在院子里打扫着庭院,就听背后一声呼唤:“女施主,别来无恙?”

小萱回过头看,正是路上遇到的老和尚。忙将手中的用具放置一旁,将老和尚迎入偏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