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部分(第1页)

进城时才上午的十一点多,李大山和黄教授随便吃了点东西。两人都不知道下午该干什么,就那么干等着也不是办法,黄教授建议李大山开车围着城区转转,让他熟悉下这个城市。

李大山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开上车在城里各条干道上打转。一路下来,确实认识了不少草原市的重要部门,市委、市政府是去过的,但是其他一些重要部门还不知道在那里,另外就是各大银行、商业中心等地方,这次都见到了,以后要是来办事就方便了。

转了一会,突然看到前面一个学校,李大山一看,“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这个学校占地不小,应该有八百多亩土地,但是校舍并不新,大多还是老式的三层、四层小楼,稀稀拉拉的分布在校园各个位置。

黄教授见了这个学校,眼睛一亮:“大山,走,到这个学校去玩玩。这个学校的校长是我大学校友。”听黄教授这么一说,李大山也想到里面去看看。自己高中毕业就开始打工,大学梦一直没有圆,也算是他的一大人生遗憾。

黄教授掏出电话给他那个老同学打电话,很快就约定了见面的地方。李大山把车开进学校,在门卫登记了身份,说了事由。保安见是校长的客人,很客气的放行了。

车开到学院行政大楼前面,一个比黄教授略微年轻点的老人站在楼门口张望。等到李大山和黄教授下车,那老人很热情的上来打招呼:“黄教授,黄哥哥,你这人怪啊。我专门去省城请你,你都不来。现在连招呼也不打一个,却又跑到我的学校里了。”随后看着李大山,转头问黄教授:“这位怎么称呼?”

黄教授听了那人的话,只是微笑不语,等到他问人:“大山,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罗定山,也是我一个大学的校友,晚几届而已。罗校长,这位就是前几天和市政府签约买下了原跃进农场的李大山李总,也是我的干孙儿。”

“哦!原来这位就是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跃进农场的老板啊,久仰久仰!”罗校长对李大山闻名已久,连忙打招呼。

“不敢不敢。我就是小打小闹。在罗校长面前,我可什么也算不上。”李大山赶紧回话。

“不错,年轻人有了事业,没有骄气。好!”罗校长对李大山的谦虚很满意。

客气了几句,大家上楼来到罗校长的办公室。李大山四处打量了一下,见这里的装修很是一般,可能连一些地方的村办公室都比这好。李大山觉得这罗校长应该是个很务实的人,当然这也反映出该校的经济状况。如果学校富得流油,就是他自己不想装修,下面的工作人员为了吃装修公司的回扣,也会不停的劝说他,直到他答应为止。

“呵呵,怎么样?看我这办公室很简陋,是吧?现在经费紧张,我这校长当得艰难啊。”罗校长自嘲的说道。

“不要在我面前哭穷,没有用。你好歹还是一个副厅级的领导,我都已经是退休的普通公民了。你都没办法的事,我们更没办法。”黄教授把他的话给顶了回去。

“嘿嘿。”罗校长干笑两声。“对了,李总怎么决定要买跃进农场?那地方可是找了二十多年的水都没有找到。没有水,万事皆休啊。不瞒你们说,现在草原市的上层圈子里已经传开了,说李总是不是……。”后面的话没有说,但是李大山和黄教授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说我孙儿的坏话?!我看他们没有调查,就知道胡说乱说!今天,我们进城就是专门向何书记报喜的,我们已经在哪里找到水了!不仅找到了水,而且量还很大,完全能满足三万亩土地的灌溉需求!”黄教授听了这些传言,心里很气愤。

“什么?!竟然有这样的好事!老黄,刚才你怎么不告诉我?”出于职业的本能,罗校长对水非常敏感。缺水已经成为草原市农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也间接导致了他们学校的颓势。缺水则牧业无法发展,牧业衰落则他们学校的学生找不到好工作,教师没有课题和业务培训的收入来源,学校也不被当地党委、政府重视。一切的根源都在水上面。

“你又没问我,我怎么知道你想知道!”黄教授还在生气。

“你!唉,还是当年那个臭脾气。算了算了,我也不和你计较。”罗校长当了多年领导,气量非常人能比。

随后,罗校长详细的询问了找水的情况,水量的大小,农场日后发展的规划,言语间对李大山的农场很是期待。李大山也觉得疑惑,自己那么偏远的地方好像没有什么能引起罗校长的兴趣的东西啊?

“老罗,你又想把你那些学生推销到李大山那里去吧。我可告诉你,他那里还是片空白,什么也没有,就是去了人也没事情做。现在可不像以前,我靠着自己这张老脸,陪你到处推销学生。这是我孙儿的农场,也就是我自己的农场。不需要人的时候坚决不招人,等要人了一定优先考虑你。”黄教授一下子就知道了罗校长的目的。李大山这才恍然大悟,也明白黄教授和罗校长其实关系很好,不然也不会帮他推销学生,只是他们说话习惯这样顶来定去。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多谢多谢!”罗校长看来是被学生就业的问题给折磨惨了,尽管黄教授的承诺只是“远期愿景”,但还是对他连声表示感谢。

李大山对一个校长这么关心就业问题很是奇怪,结果细问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属于大专类,也办有中专,但是现在很少了,因为中专生就业更难。这些年,草原市经济发展乏力,财政收入增长少,给予教育单位的拨款一直没有大的增长。但是物价在上涨,学生、教师增加了几倍,各项开支急剧攀升,罗校长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现在学校已经只能保运转,没有钱搞建设、买贵重的实验设备了。教师的工资也还维持在五年以前的水平,但大家都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了下来。

整个学校有学生三千五百多人,大专是三年制,也就是说每年有差不多一千二百人要就业。而近年的情况一年比一年差,今年夏天毕业的那批就业率只有60%多一点,其中还有小部分属于自主择业。说白了,就是没找到工作,自己找事儿做。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有五百多人没有工作,只能回家务农或是外出打工,三年的学基本算白上了。

对于学生的素质,罗校长很有信心。他管理学生向来严格,对学风、考风抓得很严。而且就在学校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罗校长还维持住了校办农场的经营。这个地方是学生实习的大本营。如果没有动手能力,这些学生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

李大山听了情况,对罗校长的坚持很钦佩,但是自己人微言轻,力量微薄,也没有办法,除非自己的农场发展好了以后,倒是可以帮帮忙。罗校长这么卖力的诉苦,其实也是看好李大山的发展,觉得李大山一去就找到了水,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希望给他留下个印象,以后若发展好了,多招些自己的学生。

听了罗校长的一番话,李大山还没什么,黄教授却感慨起来,想要帮自己的老朋友一把,拍拍罗校长的肩膀,对他说道:“确实难为你了,老罗。明年看情况吧,若是还过得去,我招你几十个学生!”

“那太好了!谢谢,谢谢!只是李总……”罗校长的诉苦起了作用,不停的感谢黄教授。

“黄爷爷完全可以代表我,你放心。只要我那里还维持得下去,就招你几十个学生。只是待遇最多开到城里普通工人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