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海外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1页)

为了泄士兵们无处泄的激情,朱明决定将所有的士兵轮换派到三福岛上进行土工作业。

作为海军基地的建设,先是必要的防御措施,在三福岛的唯一入口处,陈善礼模仿了铁索横江的格局,平日无事时均是三根大铁链横在航道上,只有船只进出时才把铁索解开。本来航道就隐蔽,再加上这个措施基本可以确保没有步兵登陆是没办法冲开这道屏障的。

在岛内的制高点也开始了炮台的建设,但现在并没有铸出合适的要塞炮,一些小炮对于岛屿的防护实际作用也不大,毕竟才两三百米的射程,炮弹刚打到岛外就没有力气掉下来了。所以现在炮台只是夯实了地基,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在岛屿入口两侧都排了两门小炮。

在岛内海湾中,实际可用的面积并不大,不过一个弧形的千米多长的海滩,但土地省着点用对于现在朱明的海军来说绝对是够用了。

海滩中已经在用石头铺着地基,一条还未成形的码头正欲向海湾中延伸,几艘福船近日每天往返于船村港和三福岛这两处,就是为了运输石块,幸好马来半岛及周边的采矿业还算达,石块的供应不但充足而且廉价,只是得多组织些人用自行车制造厂弄出来的三轮运输车往返的向船村港拉石头了。

在码头的一侧两处大的围坝已经圈起来了,大约有宽五十来米长近百米,士兵们在初春时光中一个个光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身上冒出的白气蒸蒸腾腾,打桩的打桩,扛石的扛石,这工作量小不了,而且都是自家用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工程款往来,都是按最好的做,并不存在贪污**之事。只是不是一时能建成的。

在舰队的组建上,朱明权衡了半天,自己数巴数巴能用的就那么六条船,在建的一艘在船坞里至少还要等到下个月才能出来,但是其中有五艘都是更适合于运输的大福船,只有在马尼拉抢到的那艘原本就是作为战舰而使用的。现在到底该在这个海军基地中布置几艘船,真是个头痛的事。

朱明就觉得自己像是掰着手指头,算着自己一共三个馍馍,是早上吃一个晚上吃两个好呢还是早上吃两个晚上吃一个好,完全是自寻烦恼但又不得不仔细考虑。

最后还是王铁这小伙子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这基地建好前估计船队能再回大明走个来回了,赚的钱直接可以买几艘这二十米长的快舰了。”朱明才一拍脑袋,反正港口还没建好,现在想着舰队确实是太早了些,最重要的还是先和苏门答腊岛上的华侨做好联络,其他的事情至少是入夏以后了。

几天时间都是在岛上吃住忙活,朱明却不知道此时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华侨群体中生了激烈的争论。

之前朱明在苏门答腊岛上现了聚居的华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虽然当时并未表露自己的身份,但是之后却与在自由城经商的部分苏门答腊岛华侨进行了接触,当这个华侨群体知道曾游历到他们地盘的朱明就是自由城城主朱明大人时,变化就开始了。

最初他们是十分兴奋的,毕竟海外有一华人政权,对他们海外的华人来说绝对是好事,但是最后仔细一想,其中便有人提出了朱明这样联络我们,是不是想把手伸到苏门答腊岛来。

于是众人计议,答案是肯定的,朱明近期势头如此之猛,连满刺加国都不敢随意开启战端。而苏门答腊岛上现在群国并立,朱明把手伸过来是迟早的问题。

这个群体中的年轻人都是十分的兴奋,连这个聚宝商会的会长之子也是跃跃欲试,加入朱明的团体,建功立业那是指日可待。

但老奸巨猾的长辈们可不这么想,毕竟自己以区区一个商会之力现在也据有人口过万,还拥有自己的港口,处于几个国家之间左右逢源,日子好不自然,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若是朱明大军开来,一声降还是不降,那大家都该何去何从。

其中也有清醒的掌权者出了不同的声音,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投靠朱明大家也都是锦衣玉食,还少了担惊受怕之苦,朱明据传一向为人宽厚,而且还同是海外华人,还是与朱明靠拢为好。

就是这样的争论充斥于苏门答腊岛这个华人的小聚集地之中,但是这一切朱明都不知道,他还想着如何与这些华人联络兵士运送、粮草供给之事呢。

在三福岛呆了几天后,朱明得返回自由城了,有些东西还是得放手交给下面人去做,否则以后事事亲力亲为十个自己也不够安排的。

按照现在的工期来看,简易船坞在四月间(本书均采取农历,请大家抛掉公历算月份的方法)立夏前就能投入使用了,到时快马加鞭应该还能出点船。

回到自由城的朱明又被众多繁忙的事务所缠绕,但还有一事他是必须得加紧进行的。

………【第三十四章 将领教导团】………

有一件朱明迫切需要去做的事,那就是度的建立一个军队基层军官的训练团队,毕竟自己上阵冲杀和带领士兵打仗差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古代大多数军官要么就是世袭出生,从小受到军事的熏陶,要么就是武举出生,至少要学习兵法韬略。

而看看现在自由城的将领团队组成吧:

赵庆,曾经有当过海盗的工作经验,凭着点工作经验当上了军队大统领。

侯寅,文人出生,因为继承了家族刚正不阿的传统,当上了军法官。

王铁,渔民出生,因为和朱明的关系够铁,为人够机灵,人缘够好,现在也是千人队的统领

花都,原来的淡马锡副元帅,也不知道有没有学过兵法,至少为人憨直可爱,在士兵中也有威信,现在也是千人队的统领。

看看自己手下都是些什么军官啊,朱明也有点头痛,还好之前凭着优良的纪律性,几次都是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了敌人,若是要他们领军做个什么迂回包抄的,估计能把自己人抄没了。

所以回城了几日朱明都在愁眉苦眼的思考着应该用什么教材来教导这些大老粗,整晚整晚的失眠,头是大把大把的掉啊。最后还是没想出什么好招,不过不知道这个时代三十六计成书了没有,至少这些计谋的名字朱明还是记得的,顺便自己再配上些战例给他们讲讲,胡侃一通,至少也让他们心中有点军事的概念,唉,陈善礼被自己派到三福岛去监工了,否则还能帮衬着点。

今天就是将领教导团开讲的日子了,所有选拔出来的校尉都整整齐齐的坐在台下。朱明看着下面的四十多人,这就是以后革命的种子啊,还要从中选出学的好的人来,把这个教导团持续的办下去。

朱明有点庆幸自己多出了好几百年的见识,否则让这些人在实战中摸索还指不定要交多少条命的学费呢。

教导团就这样开课了,暂时只有朱明一个教席,为期半个月。这也是朱明加强自己控制的一个小手段了,第一任的教席必须只有朱明一个。

为了形成系统的一套,朱明还是从基本训练开始――站桩、齐步走。自由书记官在旁边记下课堂上所讲的一点一滴,留待作为以后标准的授课流程。

“纪律性,是一支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所有人要记住,尤其是你,花都,打仗不是你一个人冲锋在前就可以的!”朱明在台上侃侃而谈。

所有的人都从纪律出,学习阵型,学习计略的应用,虽然这东西是靠天赋的,但是留在心中有个印象总比什么都不懂的要好。

“军队还要有自己的魂魄,以千人队为基准,可以允许有自己独特的标示和口号,主官自己想,以后就成了这支队的灵魂和传承了,所以每支部队的第一任主官都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朱明又下放了一项特权给大家。

所有人都被近日朱明讲的一些东西给震撼到了,其实朱明真不懂得什么行军打仗后勤补给。但他从后世而来了解一个最基本的团队精神。